高考政治总复习 知识点回顾 第二单元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知识点回顾 第二单元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知识点回顾 第二单元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知识点回顾 第二单元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政治总复习 知识点回顾 第二单元 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届高三辽宁实验中学月考)2011年6月6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这一天,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国外的华人社区,都有赛龙舟、吃粽子、系五彩绳、插艾草等习俗。这种情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一成不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故选。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c2(山东省日照市2012届高三5月适应性训练)2012 年为双闰年,长达384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四再次立春(2013年2月4日),民间素有“两头春,宜嫁娶”的习俗,选择在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从而带旺了各地的婚庆市场。由此可见()a传统习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b对待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持久影响解析:注意体会材料的含义,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习俗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只有d 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b、c与题意无关。答案:d3(北京石景山区2012届高三统一测试)“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的酒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几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血淋淋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见()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b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d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酒文化有其精华,但“今天众多的血淋淋的酒驾惨案”说明酒文化也有糟粕,d 符合题意;b材料没体现;c“必须”说法太绝对;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a 说法片面。答案:d4(2012届高三无锡一中检测)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多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材料强调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只有优秀的部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表述错误。答案:d5(2012届高三湖南重点中学联考)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b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c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材料强调要在继承中发展,所以选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a错误。b、d与题意无关。答案:c6(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诗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文化前后相继文化源自古人胜迹创新文化胜迹承载文化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源自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说法错误,胜迹是指名胜古迹,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不能创新文化。排除,本题答案选 c。答案:c7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a新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日渐趋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表明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对文化传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均不选。答案:c8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a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体现了教育的作用,所以选a。b否认了教育的作用,不选。c、d与题意无关。答案:a二、非选择题9(2012届高三江西六校联考)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材料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均属于理论观点,故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联系教材知识可回答出传统思想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主要从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回答。答案: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2)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