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新泰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新泰实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度德量力(du) 啜泣(chu) 浑身解数(xi) 肥硕(shu) b确凿(zo) 归省(shng) 亢奋(kng) 吞噬(sh) c创伤(chung) 谮害(zn)禁锢(g)舐犊之情(tin) d倒坍(tn) 恻隐(c)面面相觑(q) 颔首(hn)低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义愤填膺 明眸善睐 顶礼莫拜 b怡然自得 孤军愤战 人声顶沸 人迹罕至c中流砥柱 粗制滥造 家喻户晓 莫衷一是d锐不可挡 润如油膏 断章取意 一气呵成3.下面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处志之:做标记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c猛浪若奔:飞奔的马d右备容臭:臭味4.下列现代文语句、诗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b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c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下列语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卢沟桥修建于1189到1192年间。b“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中国的情形。”句中加点的“影”是名词。c“每人一盏灯笼。”它是一个主谓句,谓语是“灯笼”。“实在标致极了。”是一个非主谓句。d“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魅力在于呈现”这三个短语的结构相同。“洗得干净”“看清楚”“想好了”这三个短语的结构不同。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我建议”节目“我们的字怎么了”的讨论中,有不少专家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 b关于汉字书写,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c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 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d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二.阅读题 (一) 阅读风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913小题。(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嫌恶 憎恶 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可怜 可恶 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蜷缩 瑟缩 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7)“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9)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0)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哀痛 悲伤 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9、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的应是( )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嫌恶 憎恶 憎恨)(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着。(蜷缩 瑟缩 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的。(可怜 可恶 可鄙) (4)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哀痛 悲伤 悲哀) a、 b、 c、 d、 10、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动词应是( ) 拉 抓 掷 扔 踩 踏 a、 b、 c、 d、 11、联系上下文,下列各项对加点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分析:“精神的虐杀”具体是指“我”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b、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分析:“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心情感到万分沉重。 c、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分析: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使自己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d、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分析:“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12、不能直接表现出小兄弟确实受到了“精神的虐杀”的一项是( ) a、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b、失了色瑟缩着 c、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d、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13、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一种反映。 c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深情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散文。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9-21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4、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 )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b 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15、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 a 有渊博的知识 b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c 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1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 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过渡作用。 c 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d 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三)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一段文字, 完成17-21题。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17.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全面的一项。( )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 b.表现男主人公充阔气的虚荣心。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第二段文字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 怕把男孩子惯坏了。 关心、爱护孩子。 b.自怕他吃了要生病。 自私、庸俗。 c. 怕多花钱。吝啬、虚荣。d怕多花钱。自私、庸俗 19.阅读五、六、七段回答: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有些话不能说。 b.不知说什么好。 c.发现于勒后的恐慌害怕。 d本文通过“我”和于勒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0.这几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对孩子不溺爱。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d反映了社会冷漠的亲情关系。 21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 、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四)阅读短文,完成2225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公将鼓之(战鼓)c.望其旗靡(倒下) d.可怜白发生(可惜)2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五十/弦翻/塞外声 b.马作/的卢/飞快c.了却/君王/天下事 d.赢得/生前/身后名24.对选文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b.甲文中,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暴露了曹刿作战中独断专横的特点。c.乙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个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场面。d.乙词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25.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同为战争题材,甲文重在“论”战,略写战争经过;乙词重在“绘”战,再现战争阵容。b.甲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人物;乙词主要通过“醉里”“梦回”的情景表现人物。c.甲文用“战则请从”过渡,内容由“论”而“战”;乙词用“可怜”转换,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d.甲文以写实为主,有叙有议;乙词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两者均富有浪漫色彩。三阅读短文,完成2628题(14分)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昊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日:“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于是母予秘之。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注菘:白菜。26、解释下列句中括号中的词。(4分)(1)元琰(遽)退走_ (2)母问其(故)_,具以实答(3)(向)_所以退,畏其愧耻(4) 自(是)_盗者大惭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2)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8、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4分)四、阅读文章,完成2932题(16分)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葛 妍据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推出的“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客机7日从伯明翰机场起飞,首航成功。这架飞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个引擎的燃料除了常规的飞机燃油外,还有50%的“氢酯和脂肪酸”,这是以从酒店和饭店的厨房中收集来的废弃食用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燃料。这些废弃食用油与我们在中国俗称的“地沟油”类似。据专家介绍,这种“地沟油”生物燃料能避免生产燃料农作物过程中的碳排放,加之大都本地取油,所以交通方面产生的碳排放也很少,相对传统的化石燃料可以减排60%80%。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每年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食用油。在对其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上,各有奇招。2004年以前英国的废弃食用油大量用于制作动物饲料。但目前废弃食用油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程序制成具有无毒、清洁、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的生物柴油,做车辆燃料之用;二是被发电厂用作发电燃料。美国除了将废弃食用油用作生产生物燃料外,一种可将其直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自动化热电联产系统”已在马萨诸塞州等地的餐馆广泛使用。这种设备直接安装在餐馆的后院,就地处理废弃的食用油,将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餐馆使用。这样,不但解决了餐馆处理废弃食用油的困难,更使餐馆节约了大量的电力、煤气或天然气的费用。日本也是产生废弃食用油的大国,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统计,2008年日本产生了约45万吨的废弃食用油,其中约有20万吨被加工成饲料;4万吨被作为肥皂、涂料、油漆等工业用原料;2万吨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这些处理方式使废弃食用油华丽变身,变成一种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科学利用废弃食用油,变废为宝,不仅减轻了排污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重新为人类所用,无疑是一个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良方。(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13日)29.文章以“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为标题好在哪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