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忠于仿真导练答案.doc_第1页
尹忠于仿真导练答案.doc_第2页
尹忠于仿真导练答案.doc_第3页
尹忠于仿真导练答案.doc_第4页
尹忠于仿真导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仿真导练参考答案一、1B (榜:题署。) 2D (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代词,代自己/代词,他。B项:代词,他/兼词。C项:因为/替。) 3C (奇诡:奇特诡异)(A项文中意为“模仿”;B项文中为两个词,“可以拿”;D项文中为两个词,“虽然这样”。) 4C (“其作为实乃附庸风雅,不免若人耻笑”错) 5(1)像白居易这样的人物,我还能说什么呢?你能在这方面用心,这番爱好兴趣,怎么会不好呢? (2)您的诗却一味雕琢粉饰,难免会有夸张放纵之心从诗句中流露出来,这又不能与白居易相提并论啊!文言文参考译文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仰慕的人,一定喜欢这个人的种种行为。有人选取这个人的性情、品德、才能、技艺方面的特长,以及这个人的穿戴服饰、仪表气度等等,以想象这个人的样子进行模仿。更有甚者,到了改变自己的姓名,与仰慕的人同名同姓的程度。这是他的爱好兴趣,自有他的道理,是不能改变的。我的朋友高思诚先生,修缮自己的居室作书房,选了白居易的绝句张挂在墙上,题署书房名“咏白”。他大概是想每天在眼中玩赏,在嘴里朗诵白居易的诗啊!一天,他告诉我说:“我平生特别仰慕白居易的为人,尤其喜欢他的诗,所以题书房为咏白,你觉得怎么样?”我说:“像白居易这样的人物,我还能说什么呢?你能在这方面用心,这番爱好兴趣怎么会不好呢?但是仰慕一个人,是想要自己学他,学他是想要自己像他。仰慕他却又不学他,学他却又不像他,那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呢?白居易为人冲淡平和,宁静谦让,通达道理,顺从命运,不因为赞誉而高兴,不因为困窘而焦虑,是所说的那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自得自在的人啊!你现在整天想的是做官发财的事,急于升迁,得和失的想法在胸中斗争,这是不可以和白居易相提并论的。白居易的诗,明白平易,直抒自然的情趣,符合自然的道理,满足自己的想法,从不矫揉造作来刺激世俗人的感官。你的诗却一味雕琢粉饰,难免会有夸张放纵之心从诗句中流露出来,这又不能与白居易相提并论啊!虽然这样,你仰慕白居易的诗风,那你的归宿也一定是白居易式的平淡自然。你正当青年,气概豪迈,人生就如同大河正在涨水,没有边际,发展的势头决定了你的为人和作诗不得不如此。如果随着你年岁的增长,学问越来越广博,达到心境平和,气闲神定,了解天下的变化,而回归自得自在的境界,那么,到那时你大概可以和白居易一样了。姑且等到那时候,我再来为你作评价吧。”二、6C (执,动词,抓、握的意思。) 7D (A项“以”,前者是介词,可译为“用”“拿”;后者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B项“或”,前者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者是副词,可译为“也许、或许”。C项“固”前者是“本来”之意,后者是“坚持、坚决”之意。D项都译为“终于”。) 8C (表现他的仁爱之心。郭翰推荐狄仁杰。表现狄仁杰高尚的品德,一心为公。)9B(“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作冬官侍郎”错,郭翰只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被召回,被朝廷任命为冬官侍郎。)10(1)右台监察御史晋陵人郭翰巡察陇右地区,所到之地多有所揭发弹劾。(2)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3)狄仁杰曾屡次因年老多病的缘故而提出退休的请求,武则天都没有答应。文言文参考译文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吗?”以后两人和睦相处。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右台监察御史晋陵人郭翰巡察陇右地区,所到之地多有所揭发弹劾。进入宁州境内,父老歌颂刺史美德的满路都是;郭翰向朝廷推荐,狄仁杰被召回任冬官侍郎。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官员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则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有一次狄仁杰陪同武则天巡游,途中遇到大风,狄仁杰的头巾被风吹落在地,他的坐骑也因受惊而无法驾驭,武则天让太子李显追上惊马,抓住它的笼头并将它拴好。狄仁杰曾屡次因年老多病的缘故而提出退休的请求,武则天都没有答应。武则天在狄仁杰入朝参见的时候,还常常阻止他行跪拜礼,说:“每当看到您行跪拜礼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武则天还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轮流值班的义务,并告诫他的同僚们说:“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都不要去打扰狄老先生。”辛丑,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师长了!”此后朝廷一有大事,如果群臣无法决断,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的国老夺走呢!”武则天曾经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谁合适呢?”狄仁杰问道:“不知道陛下想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让他担任将相。”狄仁杰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他的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却实实在在地是一位宰相之才。”武则天于是提拔张柬之作了洛州司马。过了几天之后,武则天又要求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回答说:“我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回答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做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过了很长时间,终于任命他为宰相。狄仁杰还先后向武则天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人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门下。”狄仁杰回答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三、11D ( 贷:宽恕) 12A (A没有用来的办法;B给/结交;C这样/但是;D表并列/表修饰) 13B (排除句。为卢之翰所为,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14A (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而不是主动认罪的。)15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安用哉”应译为“为什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应译为“使困苦”。) 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或“喝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庭”,可意译为“加重朝庭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文言文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让,皇上同意他的话。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喝得大醉。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一样品行正直达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四、16C (买榜:雇船。) 17D (则:就。若:好像。且:将。以:目的连词,来;介词,因。) 18C (我们) ( 19D(错在“这样写的根本原因是内心过于沉痛,不忍直接提及”。) 20(1)“刚才有巡逻船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于是就摇船到河中心,大家举杯相劝。 (2)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壮伟。文言文参考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我自恨自己一死之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还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相像时,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四人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制作了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 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把青石抚摸一遍,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到了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始到家。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五、21C (效:呈现。) 22D (A代词,三年时间/表示揣测,大概;B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C用来/因) 23B (A名作意动 C名作动 D名作状) 24C25(1)“这是(老天爷)想用这种方式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共同重修这座亭子。 (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已经厌倦(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文言文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六、26D (俾:使) 27C (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 28C (遁世隐居以前的事;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29C (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30(1)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而放他逃走了。(扣住被动句、“掠”、“义”)(2)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扣住“冠盖”、“兹”、“是”)文言文参考译文: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微,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作登、菜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情奏闻朝廷,张怡以生员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流寇(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屈服,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都要到山中看望他。走进他的屋中,看到书架上搁着百几十卷书,都是他撰著的对经籍的阐述和史事评论。请求抄写副本,他不答应,说:“我只是借写作来度过我的余生而已。我已经买了两大瓮,死后下葬时要把这些著作一起埋葬。”他去世时八十八岁了,平生的亲朋老友,早就买了好木材,为他做好了内棺和外棺。他的病将垂危之时,听到此事落泪说:“过去我的先父死于被叛贼攻打的孤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料理丧事。虽然后来改葬了,但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我能忍心用这种好棺材吗?”回头看着他的侄孙,催着赶紧换棺材,并且亲自定下盖身尸布的规格,才闭目而逝。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返回时已经提前葬了。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乾隆三年,皇帝下令修订,三礼,搜求散失民间著作。白云先生的某侄孙亲自把书送到府城,知府命学校教官召集生员抄写,过了很久也没完成。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心中十分向往,并且担心其失传已经很长时间了。幸亏他的家人亲自献了出来,而我又始终未能亲眼见一见。故而一并记载在文章中,以期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七、31A (B.举:全 C.弟:通“悌”,敬爱兄长 D.信:真实、确实) 32C (C项都解释为“把”、“拿”。 A项根据、顺应 叠加、增添 B项句末语气词 兼词 D项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33C (A.名词作动词 B.形容词作动词 D.形容词作名词) 34A (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象在后期受到了舜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35(1)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一开始)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最终)不被舜感化呢?(2)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得分点:句意、然则、承)文言文参考译文:灵鹫山、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做神祭祀。宣慰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复它,凭什么呢?(注:“居”在此处作“凭”解)”宣慰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全都不敢荒废呢。”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不算孝顺,作为弟弟则显得傲慢无礼。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以干羽之舞感化苗民而使其归顺之后吧?否则,古代桀骜不驯的人难道还少吗?可唯独象的祠庙延续在世。我由此更感受到了舜的德行的高尚,深入人心,而恩泽流传久远啊!象的不仁爱(忤逆、傲慢),大概(可能)他的初期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不被舜感化呢?尚书中不是说:“舜能用孝心使家庭和谐,家里孝顺安泰,家人不犯奸恶之事。”舜的瞎眼的父亲也变得忠诚老实了,就是说(瞽瞍)已经被感化为慈祥的父亲了。象如果还不尊敬哥哥舜的话,家庭就不会和睦。不断向善的方面发展,就不会演变为奸恶;不向奸恶方向发展,就一定会进入善的境界。确实如此啊,象已被舜感化了!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象的国家,象不可能继续做坏事了。”这是因为舜对象爱得深沉而考虑得详尽,用来扶持帮助教导的方法也就周到啊。不是这样的话,像周公那样的圣人,却也免不了出现管叔、蔡叔那样的弟弟。这就可以看到象是已经被舜感化了。所以象能任用贤能的人,安于自己的职守,把恩泽施给百姓,死后百姓就怀念他。诸侯的卿相,由天子直接任命,这是周官中的制度,这制度大概是从舜封象那里效法来的吧?我由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可以被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这个道理,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是能够改变的;而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像象那样的不仁爱,也还能够感化他呢。八、36选C (“被”意为“遭受”) 37C (表现其冲动表现其爱兵如己表现其礼贤下士) 38A (杀陈勤是在宴后返回的路上) 39(1)(凌统) 就激励士兵,迎着刀箭进攻,他所攻打的一面,立时破败了,于是各路乘胜进兵,最终大败敌人。 (2)那时,有人推荐凌统一位同乡名盛暹的给孙权,说是人格高尚,节操比凌统还好,孙权说:“能够和凌统一样就不错了。” 文言参考译文:凌统,别号公绩,是吴郡馀杭县的人。凌统十五岁时,孙权左右已然夸奖他,孙权特授予凌统为别部司马,破贼都尉,统领父亲凌操的军队。后来随军攻击山贼,孙权攻破保屯先回军,剩下麻屯一万人(麻屯、保屯都在今湖北嘉鱼县)。凌统和督官张异等人围城,定好日期进攻,事先,凌统和督官陈勤聚会饮酒,陈勤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