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 原 五 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月)高 一 语 文一、语文基础知识(5小题,每小题2分,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遒(qi)劲 漫溯(shu) 彳亍(chch) 以飨(xing)读者b青荇(xng) 长篙(ho) 荆棘(j) 忸怩(n)不安 c. 颓圮(p) 火钵(b) 骨髓(su) 若不阙(qu)秦 d. 叱(ch)骂 忤(ch)视 百舸(g) 变徵(hu)之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嗔目 箕踞 万户候 切齿拊心b. 玉玦 廖廓 风萧萧 人为刀俎 c. 笙箫 戳没 竞自由 不胜杯杓 d. 榆阴 凄婉 橘子洲 偏袒扼腕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b周国平、于丹、易中天虽然同属于文化圈,而且同是如日中天的名人,但价值观上的南辕北辙很难使他们走到一起。c.今年中秋节,高一(2)班全体同学举办了一场热情四溢的联欢晚会,共享天伦之乐。d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 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 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d.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不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于本国而且对全球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代表诗人,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等作品。b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通过“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营造朦胧凄婉的意境,来象征心中的愁怨和彷徨。c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多年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d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子丹受而舍之 舍:丢弃 b祸必不振矣 振:拯救, c北购于单于 购:联系d不顾国家之大害 顾:考虑 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b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鞠武反对太子收留樊於期理由的一组是(2分)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这引起了鞠武的恐慌。 b鞠武希望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并联结齐楚等对付秦国。c太子丹认为鞠武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迂阔而不近于事情,于是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 d鞠武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作为比喻,说明太子丹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4分)(2) 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4分)(二)现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1. 诗中的核心意象“土地”象征了什么?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12. 请指出第二节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第二节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恰同学少年,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徐志摩再别康桥)三、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读 树 李国文那时住在东城,去太庙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读树的场景。以前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相异,姿式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这和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它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1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中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一方面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另一方面与后文写文学的新人辈出相呼应。 文章将“树”与“书”这两种记录自然与人世变迁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15. 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16. 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17. 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四、写作(40分)18.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时常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吗?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日常的唠叨都会在心灵中激起涟漪。甚至于那些曾让自己不能忍受的人和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亲切起来。请以“心灵的涟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出人的个性,写出事的波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太 原 五 中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月)高一语文答卷纸选择题诗文主观三四总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题号123456789答案二、(22分)10.(1)(2)1112.13.(1)_;_,_,(2)_,_,_,三、(20分)14._15.16.17.四、(40分)18、(写在作文纸上)参考答案:1.c 2.d 3.a(经世致用: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乐此不疲: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4.c(a项减少不用倍数。b项“为改变(的现状)”,缺少宾语中心语。d项“不但”放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之后。)5.c(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6.a “舍”:安排住宿,引申为“收留”7.b b都是介词,“在”;a介词“把”/连词“因为”;c助词 取独/助词“的”;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8.d 是解救危机的方法 是太子不愿驱逐樊於期的话9.c “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错。10.见译文划线句。11.“土地”象征饱经苦难的祖国。(1分)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2分)12.设问、直接抒情。(写出其一即可)(1分)揭示全诗主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2分)第二节是全诗的情感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2分)13.(1)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4.c e (c项,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不仅仅是“老树”,还有“新树”)15.寓意:老树是沉稳成熟的象征,新树是新生力量的代表。(2分) 关系:宜人景色来自于老树和新树的相互映衬,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而又有活力的世界。(2分)16.对比和拟人。(2分)将老树和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巍峨庄重宽容大度、新树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等特点;(2分)将老树和新树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地为下文人生世事的思考做了铺垫。(2分)17.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道理。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比如老人常常不理解青年的张扬、新潮与前卫,而青年也常常看不惯老人的保守、循规蹈矩。(联系文章3分)现实意义:一切事物都处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中,“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