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doc_第1页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doc_第2页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doc_第3页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doc_第4页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升英语课堂的育人价值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 全灵【摘要】英语教学本身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离不开教书育人的根本。教师更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本文将阐述教师从教材研读和课堂实践两方面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引言】德育具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1育德是指通过某种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而育人则是育德的最终结果和目的。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点,促进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世界多元文化沟通的鉴别力,最终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正文】一、 学情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1. 结合学段,挖掘德育渗透点“根据需求分析,用不同的工具、程序和材料来查明学习者的需求。通常,需求分析不仅包括为什么学习者需要一门语言,还包括学生起始的语言水平等。”2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段年龄来挖掘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德育内容。初中牛津英语(上海版)每册教材中均含有3-4个Module,而每个Module下的三个相关主题单元都可以挖掘出大量的德育内容。由于教材的编排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内容,即每学年都有相关或相似的主题出现,比如六七年级教材中的jobs,rules等等。某些单元主题从六年级甚至贯穿至九年级,而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其所对于的德育渗透的层次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六年级第二册的书中Unit9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无处不在,比如大海、湖泊、河流、小溪等,在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后,学生了解到水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那么该课的德育渗透点则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另外在reading部分,课文介绍了水在生活中的用途,那么德育渗透点可进一步理解为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要节约用水。同样的话题在七年级第二学期U10 Water Festival中出现,该单元介绍水果宾治酒,水的三态,制作水船以及学习和水有关的标志,进一步让学生对水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该单元的德育渗透点可以理解为鼓励学生多角度了解水的用途和明白水的基本组成,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的精神。八年级的第二学期的Unit2是一篇题为Walk Talk的阅读文本,文本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由来,从污水变为生活用水的不易外,同时在speaking和more practice中还包括有各种活动,活动之一是学生角色扮演四种不同的社会群体,有医务工作者,有工厂的工人,有餐厅等。四组学生展开了一场为争得6小时的用水的唇舌之战,活动本身意在培养学生的speaking技能,然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德育渗透点不仅仅是了解水的重要性,意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妥协的能力及主题性的思辨能力。九年级虽然没有某一课全篇探讨水资源问题,但在Environmentally Friendly这一单元中,也涉及到了和水相关的如flooding(洪水)这一自然灾害,那么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意在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的环境。2. 结合学生心理,挖掘德育渗透点单元的编排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相关的德育渗透点。初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既面对了繁重的学业压力,其心理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给初三学生授课的很多教师会轻教材重练习,把学生当成考试,把分数看成自己的命,家长的鞭策和老师的期望让高年级的学生负重不堪,当所有人把聚焦点置于分数的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均便会发生偏差,急功近利的心理会让学生忘记什么是学生所应具备的良好的品质。所以教师应当认真上好该学段的教学内容,就课本中的德育点与学生做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根据课本的相关主题,教师可以自行寻找一些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在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6 Detective这一单元中,当我们谈及品质这一话题时,我在课后补充给学生一篇樱桃树和华盛顿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且做到谦虚、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倘若教这篇课文的教师也有子女,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也可以从这一课中学习到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以达到双向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该课的德育价值。二、教学实践,发挥学科育人价值1.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M希尔伯曼在其积极学习101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中指出,教师们缺乏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和爱心,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让学生从思想上认为学习仅仅是一种任务和一种负担。书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是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的,并且明白目的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即促进学生思想和知识方面的共同成长。无论上什么课,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变得积极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师可以用问候式来开始一天的课程 How are you all today? How is it going? Its nice to meet you all.亲切的问候能够打破课堂的沉寂,当学生回应你时,不仅反应出了学生已做好课前的准备,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开始注重课堂的基本礼仪之一:当老师问候时,学生也需要对老师问候。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教学手段,如一段音乐,牛津六年级第二学期Unit5中,在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名为What you wanna be的歌曲,轻快的节奏让学生们随之哼唱了起来,当陶醉于歌声时,教师也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设备将教室变得更加的生气勃勃。或是一段视频或是一段音乐,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积极的课堂气氛除了外在的良好氛围,也离不开老师给予学生的内在鼓励。“积极情绪诱导会促进个体心理资源的恢复或增长,从而提高个体的行为的有效性和创造性。”3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有不同的差异,有些学生领悟力很高。另一些学生在任教老师讲了数遍后,也未必能很好地掌握。因个体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的发展也各不相同,那么教师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时不仅仅要给优等生机会展示他们学科所长,也要鼓励“潜能生”(potential students)多参与课堂。英语是语言类的学科。动机和不断的鼓励是成功的关键,在语言学习中更是如此。4,因而,激励学生就能使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有可能生成更多课堂有效的和创造性的资源。对于“潜能生”更是一种助推力,当其得到肯定时,更能激发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其中的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对他们的赞美和欣赏,从氛围中提升德育的价值。2.组织趣味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点是教学的策略化,表现为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5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有诸多种,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活动丰富多样。比如两人对话(pair-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Role Play(角色扮演),Jig-saw reading(拼图阅读)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趣味的教学活动。按学生的年龄段来看,低龄段的学生在四十分钟的一节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而且对于低龄段的学生而言,课堂上他们喜欢动起来,静会让他们觉得课堂的乏味和上课效率的地下。所以教师在对低龄段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增加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比如role-play, gallery walking等等。比如在牛津六年级第二册Unit5 What will I be like一单元中,在教授职业相关单词前,教师可以开展一个Board rush的活动,将26的字母列在黑板上,将班级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学生开展组内的比赛,在限定的时间内,每组每轮由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拼写由26个字母为首的有关职业的词汇,每个字母仅限写一个单词。当学生开展组内比赛时,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全员参与,在活动之后老师也可以分析获胜小组的原因,是单词拼写正确率高,或是组员之间分工明确等等。不仅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能从活动中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相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沉下心来思考,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现象少之又少,而学生更喜欢小组活动和小组评价。比如,我在给初三学生上动名词作表语的结构时,我以Washington and Cherry tree这课课文为情景结合我校模范学生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模范学生的内容,并以Honesty is telling the truth为参照结构让学生讨论出班级模范生的标准,并在班级中选出符合模范条件的学生。当教师的教学设计越是贴近校园生活或是接近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就越高。在该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制定模范标准并且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不仅让学生充分地练习了该课时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沟通和评价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设计的本事是为教学的目标而设计,也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设定。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师都在潜移默化中把育人作为教学的目的,方法不同,殊途同归。【结束语】新基础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即学会做一个真正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人。寓爱国、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于做人的行为活动中,把诚实、责任、善良、勤劳、朴素、奉献等美德作为做人的支柱和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人格和精神境界。所以,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学科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止步于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因此,学科的育人价值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才能实现其育人价值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1周金浪,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2Glyn Hughes, Josephine Moate with Tiina Raatikainen(2007),Practical Class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