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4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共8页。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座次号等信息正确填涂在机读卡和ii卷的相应位置上。2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答在i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下列省、区中,其简称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西周宗法制在秦汉后仍有重大影响,其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3.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打击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4.秦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其所带的深远历史影响主要是( )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b.c.d. 5.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皇位世袭,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7.唐朝以前,宰相权力很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相权对皇权形成了有效制约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导致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 d.皇权越越强化8.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官吏的c.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9.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是(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d.转运使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疆域,元政府实行( )a.郡县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3.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较长时间地保持了社会统治的稳定性和文化传承的继承性,从根本上讲,这主要取决于( )a.以农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d.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与维持1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1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6.图1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1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7.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c.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灌钢法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18.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青花瓷器 b.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c.只看到少量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看到由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当时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19.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0.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儒家 d.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 2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根本原因在于(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其新儒学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2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 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2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24.下列重要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司南的出现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座次 景洪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8月)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座次号等信息正确填涂在机读卡和ii卷的相应位置上。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15分、26题16分、27题21分。)25.(15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材料三: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关庶务悉归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1)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始终存在哪两对矛盾?(2分)(2)西周、秦、元三朝各施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3分)(3)概括秦、西汉、宋、明丞相制度的变化?(8分)(4)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消极影响?(2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3)比较材料一、二、三中“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和发展的意义。(8分)(4)材料中“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2分)材料二 宋元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118页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印刷术、火药、方向测定技术在宋元时期有何发展?(6分)(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简述春秋战国时期、西汉、宋代儒家思想的发展。(6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的什么特点?(1分)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dbbcdcacc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dcddbbacb二、非选择题:( 3小题,共52分)26.(16分)(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4分)(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分)(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4分)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4分)(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2分)27.(21分)(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分);火药应用更为广泛,大量火器出现;(2分)指南针发明并广泛用于航海(2分)。(2)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