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松山的命名与东晋南北朝之战的关系.doc_第1页
浅析五松山的命名与东晋南北朝之战的关系.doc_第2页
浅析五松山的命名与东晋南北朝之战的关系.doc_第3页
浅析五松山的命名与东晋南北朝之战的关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松山的命名与夜泊牛渚怀古宋伟五松山是由李白命名的已成为学界公论,早已定谳。最早见于李白诗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这首诗是唐天宝十四年(754年)秋,李白与好友南陵县丞常建同游今五松山时所作,根据诗意,此次为李白初游五松山。舆地纪胜云:“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幹,翠色参天。适李白来游,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说的很清楚,因为此山有一棵松树长出了五枝松岔,所以李白将此山命名为五松山。那为何又“征古绝遗老”呢,难道诗仙李白仅仅因为一颗松树长了五只枝松杈就给此地命名五松山么?这不符合诗仙太白的风范,五松山的命名除松树外应更有所指,学者竺岳安认为五松暗喻谢安、谢尚、谢石等叔侄五人,窃深以为然。为什么李白会在五松山怀古谢氏叔侄,并为五松山命名呢?笔者认为与铜陵对江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战争中的战略位置相关,尤其是与谢尚屯兵牛渚营及淝水之战有关,自唐以降,史家普遍认为牛渚营在今马鞍山采石矶,笔者经过考证,认为牛渚营应在铜陵对江一带,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李白因谢氏叔侄命名五松山也就顺理成章了。现列举相关史料,权寄抛砖,希冀我市文史学者能发金玉之言。一、淝水之战与铜陵对江的战略位置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一诗前四句用典,“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谢安字安石,晋书谢安传:“(谢安)尝与孙绰等泛海,遇风起大浪而谢安吟啸自若的雅量”。符合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大将风度,明里用典,暗合淝水之战。“灵异并可迹,淡然与世闲”二句为过渡句,指他们与众不同的做法或事迹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历史将它们深埋在这个角落,然后诗文带出五松山。自古以来,铜陵与对江地区由于长江天堑相隔,一直分属两个行政系统,魏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其地域大致涵盖当时的春谷县和石城县部分地区;铜陵对江地区为庐江郡,其扇形区域分别为龙舒、临湖、襄安、居巢诸县,为寿春合肥等军事重地的门户;而五松山地处唐代淮南道与江南西道之间的长江南岸,南史云:“淮南近畿,国之形胜”,铜陵对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军事要地。自春秋“鹊渚之战”,三国时“濡须之战”,魏晋“淝水之战”,宋代抗金运动及明季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政权,明末史可法设置江北四镇的庐州镇,“解放战争“渡江战役”都是在铜陵对江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古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铜陵的战略地位毋庸置言,一是铜陵是重要的铜工业基地,自汉代便置铜官,铜是封建朝代铸币的重要资源,掌握着铜资源也等于掌握着国家命脉;二是铜陵地区的在处于南方政权的桥头堡位置,自今铜陵至青阳(古陵阳)地区与江南西部有水路隔绝,青阳南方有黄山诸山脉一直阻绝到浙江地区,自铜陵至南京一带自古为南方政权战略重点布防区域。二、牛渚应在铜陵对江“牛渚“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周瑜传中,“以瑜恩信著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周瑜在做了居巢(古居巢县为今铜陵对江无为诸山,为水中台地,涵盖古濡须区域)长后,孙策因为他在庐江的声誉,让他守备牛渚,后做了铜陵县县长。说明牛渚属于三国时期庐江郡,和居巢、春谷二地都不远。又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九沔水篇,“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又东北出居巢县南,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清代学者纪昀为水经注作注认为,牛渚在马鞍山,石城在铜陵西,相差近五百里,怎么会迳牛渚而又到石城呢,认为是郦道元搞错了。这也反证了郦道元认为牛渚在铜陵对江。那牛渚什么时候成了马鞍山的呢,最早应见于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八在注释采石戍的时候,说其在牛渚山上。又王安石诗牛渚:“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还有“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自此以降,后世变以讹传讹,牛渚顺利搬迁了。但诗仙李白明显高一层次,并不完全是他所处的时代比王安石早。试分析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文学史认为此诗是李白在采石矶纵酒放歌而作,但第一句便与采石矶情境不符,“西江月”长江自芜湖东自古称为横江,今和县有横江浦,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二写到:“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前三句并列式,引出一水万里。证明牛渚在浔阳和横江中间,这符合铜陵对江的地理位置。“西江月”也符合铜陵对江的地理位置,长江自铜陵地区是有南向北而上的,对面今整个无为南部都为无为大堤所固,自古为长江故道,是沔水与江水相斗之地,铜陵羊山矶自古天险,原因是此地是长江水路的一个四岔路口,一部分由今天的鹊江即贵口南下浙江入海,江北的水则在今天无为庐江的区域缠斗,“庐江泽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