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班级 姓名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_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1、作者是_朝代的_,字_, _家、_家、_家。选自_。2、解释下列加点字。(1)贾十倍( )(2)人争鬻之( )(3)将以实笾豆( )(4)将炫外以惑愚瞽也( )(5)出之烨然( )(6)吾业是有年矣( )(7)吾赖是以食吾躯( )(8)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9)法斁而不知理( )(10)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业是有年矣。_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_1、 文段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_,同时,本语段通过卖柑者的话痛快淋漓地抨击了_。5、从全文看,“卖果者”属于( )A、善藏柑 B、善欺人 C、善卖果 D、善说理6、本文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_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1、 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文学家_,字_,号_。与其父_、其弟_合称“_”,均名列“_”。本文选自_。2、解释下列加点字。(1)有鼠方啮 ( )(2)使童子烛之 (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4)向为何声 ( )(5)橐坚而不可穴也 ( )(6)役万物而君之 ( )(7)卒见使于一鼠 ( )(8)乌在其为智也 ( )3、下列选项中与“莫措其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没有办法动手 B、没机会动手 C、来不及动手 D、想不到动手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_。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 本文选自_,作者是_代的文学家_,字_。2、 解释下列加点字。(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2)蔽林间窥之 ( )(3)以为且噬己也 ( )(4)益习其声 ( )(5)蹄之 ( )(6)计之曰 (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老虎小心地观察驴。B、第段,写老虎试探后吃掉驴。C、题目提示必须详写驴略写老虎。 D、本文讽刺那些外强中干的人物 。4、本文的寓意是_。5、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并阐明意思。成语:_意思:_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 本文选自_,作者是_朝代的_,字_,号 _。2、选文生动地描绘了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根据内容,完成下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狼狼缀行骨尽,狼并驱(2)_屠夫屠投骨意图引开狼(1)_屠奋起杀狼3、解释下列加点字。(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 )(5)恐前后受其敌 ( )(6)顾野有麦场 ( )(7)苫蔽成丘( )( )(8)弛担持刀( )(9)眈眈相向( )(10)其一犬坐于前( )(11)目似瞑( )(12)意暇甚( )(13)一狼洞其中(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5)屠自后断其股( )(16)乃悟前狼假寐( )(17)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 )( )束氏蓄猫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2、 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字_。3、 解释下列加点字。(1) 举世之物 ( )(2) 咸无所好( )(3) 唯好畜狸狌( )(4) 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5) 束氏日市肉啖之( )( )( )(6) 以啖肉故( )(7) 但饥辄嗥( )( )(8) 病鼠( )(9) 假狸狌以去( )(10) 鼠度其无他技( )(11) 狸狌奋掷而出( )4、 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故事里,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一枝花 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1、作者是_朝代的_,号_,_家,_剧的奠基人。与_、_、_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剧作有_、_等。2、此曲系套曲,这里节录的是“_”曲。3、曲中自夸多彩多艺的诗句是_其内在的含义是_。4、下列对曲中“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桀骜不驯的个性,与世俗抗争的激情。B、表现了作者为生活所迫,毅然投身为世俗所蔑视的烟花行当。C、表现了作者虽未世俗不容,但依旧卓尔不群,坚持抗争的反传统精神。D、表现了作者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现实中坚忍不拔地保持自我品格的立场。四块玉 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作者是_朝代的_,号_,_家,_剧的奠基人。与_、_、_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剧作有_、_等。2、“四块玉”为_名,“别情”是_。3、“斜”此处是指_;“杨花雪”指_。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曲先写女主人公别时眷恋再写女主人公别后思念。B、“一点”突出相思之情若有若无,让女主人公倍感温馨。C、第四句写女主人公在如雪的杨花中挥袖起舞为爱人送行。D、“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女主人公离别的伤痛。5、下列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送别,心难舍:自己把你送走了,心中难离难舍。B、一点相思几时绝:那一点点相思的情意断绝已为时不远了。C、凭阑拂袖杨花雪:凭倚栏杆瞭望,衣袖轻拂着杨花似的白雪。D、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看横斜的小溪空自流动,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了,心上的人真的远去了。6、作品通过_、_等景物来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层层设障,营造出哀婉不舍的氛围。7、作者借助文字,勾勒出了这样的几幅画面;惆怅伫立目送爱人的女子、_、_、_,表现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意。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作者是_朝代的_,字_,号_,_家、_家,代表剧作有_、_等。“天净沙”是_名,“秋”是_。2、作者通过撷取_、_、_、_、_、_等六种自然景物,以冷色调来营造秋日黄昏的冷寂,描绘出一幅_、_的迟暮秋景图。3、“_”点明时间是 _,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_情绪。4、曲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秋日的_和_融洽在作品中,按照_、_的顺序写景,多层次侧面地描绘出秋日的美丽景象。5、曲中“_”一句静中有动,“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6、对这首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夜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B、青、绿、白、红、黄五色,由远及近,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的抒发由悲到喜的转移。D、“青山绿水”是广阔的图景,“百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二多彩多姿。7、“一点飞鸿影下”一句中,“一点”能否改为“一只”?_8、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一致的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9、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10、本曲中“飞鸿”指的是_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B、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C、“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作者是_朝代的_,号_,_家、_家,代表剧作有_、_等。“天净沙”是_名,“秋思”是_。选自_。2、本曲的画龙点睛之笔是 _。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通过三个画面,勾勒出了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B、“古藤老树昏鸦”展现了一派秋天毫无生气的肃杀景象,烘托了游子悲凉的心情。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了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更添悲愁。D、全曲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4、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B、“秋思”就是指旅人在秋天的思绪情感。C、“古道西风瘦马”的“瘦”表现了旅人的辛苦。D、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巧,前后不够协调。10、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组意象,在天净沙 秋思中与其他意象不和谐,谈谈你的理解。_11、天净沙 秋思有“秋思之祖”之称,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_水仙子 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作者是_朝代的_,字_,号_, _家。“水仙子”是_名,“咏江南”是_。2、曲中“飐”指的是_;“杀”表示_。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图画。B、“十里”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江南人家的富裕。C、远近结合的写法让眼前景物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D、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景物真切的喜爱之情。4、“两岸人家接画檐”一句写出了江南_的特点。5、该曲中运用了_、_、_、_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6、前五句写景由_而_,从_到_,写人家、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写_,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7、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芰荷丛一段秋光淡_(2)卷香风十里珠帘_8、根据小令的内容,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具体体现在哪些景物中?_9、描写江南居民的语句是:_10、下列对这首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从大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