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doc_第1页
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doc_第2页
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doc_第3页
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doc_第4页
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 文明做人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上交到更多的朋友。以下是精心准备的有关感恩精神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美国大叔暗中义助中国辍学女孩 刘怡晴是江苏省仪征市谢集乡人。20XX年3月,刘怡晴的父母遭遇车祸,父亲当场死亡。重伤的母亲右腿被截肢。正读高二的她不得不含泪辍学,来到南京夫子庙,靠销售雨花石谋生。 20XX年6月初的一天清晨,刘怡晴经过夫子庙西侧出口时,看到一个外国中年男子被几个提篮小贩围住,脱不了身。刘怡晴好不容易把小贩们劝开了,替这个外国人解了围。英语不错的刘怡晴知道他美国,名叫霍顿。 时年48岁的霍顿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华尔街菲勒投资公司的CEO(企业高管)。为了缓解巨大的工作压力,霍顿每年都要独自出guo旅游一次,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 那天,刘怡晴带着霍顿游览了总统府和中山陵。霍顿了解到刘怡晴自学了大学英语课程,还获得过江苏省中学生英语比赛的第4名,只因家庭变故才不得不辍学挣钱给母亲治病,不禁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20XX年8月底,刘怡晴的母亲突然打电话给她,说老师来家里找过她,要她复读,并说学校答应免收学费。20XX年9月,刘怡晴重返学校后,老师告诉她,她作为特困生,获得了爱心人士资助,不仅解决了学费,每月还有20XX的生活费,并说资助人不愿透露个人情况。 有了这笔资助,刘怡晴顺利地读完了高三,并于20XX年7月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饮水思源,刘怡晴找到高中班主任邱老师,央求她提供资助人的信息。邱老师拗不过她,只得告知真相:资助人是远在美国的霍顿先生!原来,在与刘怡晴相处的那几天,霍顿被她的坚强和自立深深打动了,很想帮助她,可是刘怡晴一再拒绝,于是霍顿只好“曲线”资助刘怡晴。 把破产美国恩人接到中国治病 刘怡晴听了班主任的话,难抑激动的心情,马上到网吧给霍顿发了一封表示感谢的电子邮件。霍顿很快回了信。 大学期间,刘怡晴每个月都在网上向霍顿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0XX年年底,刘怡晴借了一笔钱,注册了南翔商贸公司,与男友一起经营,专做外单服装鞋帽业务,不到半年,他们就净赚了近15万元。 20XX年9月底,刘怡晴发现霍顿很久没有上网,忍不住给霍顿打了个越洋电话。让她震惊的是,霍顿声音含混不清地说:“我破产了,身体也垮了”刘怡晴焦急地问:“霍顿先生,您到底怎么了?快点告诉我!”霍顿沮丧地告诉刘怡晴,20XX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他所在的投资公司彻底破产,霍顿曾找亲友借了400多万美元,加上自己的积蓄投到公司,现在血本无归,还为此欠下了巨额债务。由于不断有债主登门索债,霍顿的妻子无法忍受,带着女儿与霍顿分居了。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关头,霍顿被检查出患了癌症恶性脑胶质瘤!他说话口齿不清就是因病所致。 想到恩人身陷绝境,刘怡晴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时,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霍顿接到中国来,帮他治病! 刘怡晴马上给霍顿汇去20XX美元作为路费。很快,霍顿乘坐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赴南京禄口机场。 跨国爱心互救情动两国 20XX年春节,刘怡晴把霍顿带到了仪征市老家。霍顿在刘怡睛家住了两个多月,他到田埂间割草喂牛,还帮刘怡晴的母亲开垦了一块菜地。田园生活让霍顿感到惬意无比,因病所致的头痛、口齿不清和面部神经麻痹等症状竟渐渐消失了!沉静下来的霍顿开始思考自己在华尔街的经历,并决定立即着手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写下来,写成一本书。20XX年4月16日,在刘怡晴的强烈要求下,霍顿去了江苏省肿瘤医院检查。令医生惊奇的是,与霍顿从美国带来的拍片比较,他脑部的病灶竟没有扩散!但是恶性脑胶质瘤是一种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切除,可能会快速生长,造成进一步伤害。所以医生还是建议霍顿趁肿瘤没有恶化转移前做切除手术。可霍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20XX年5月8日傍晚,霍顿突然头痛欲裂,栽倒在电脑前。刘怡晴和男友李灿明闻声赶紧将霍顿送到医院。医生再次建议霍顿做手术,手术费需要16万元。看到霍顿无奈地摇头,刘怡晴马上说:“这手术,咱们必须做!” 20XX年6月16日,霍顿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刘怡晴支付了全部医疗费。7月18日,霍顿痊愈出院,他发现,前来接他出院的刘怡晴神情憔悴,眼睛红肿,像哭过一样。再三追问下,他才知道,为了给他治病,刘怡晴花掉了大部分积蓄不说。还因为经常陪伴霍顿,导致她无暇顾及业务,使得生意难以为继。李灿明为此和她争吵了很多次,决绝地和她分了手。 霍顿没想到自己会给刘怡晴带来如此大的麻烦,不禁流下了眼泪,他说:“刘怡晴,你就是我的天使!你的善良和坚强,也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一定要战胜厄运,好好活着!” 霍顿在刘怡晴的老家又住了两个多月,终于写完了书稿。20XX年10月18日,他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做了复查,恢复情况良好。让霍顿意想不到的是,刘怡晴几次给霍顿的妻女打越洋电话,告知霍顿的情况,劝说她们回到霍顿的身边,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刘怡晴的善举深深震撼了远在美国的母女,20XX年10月24日,霍顿突然接到了妻子和女儿的电话,一家人在电话里哭成一团。两天后,霍顿回到了美国,与家人团聚。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了。年轻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妹妹,在上海街头踯躅。妹妹那时5岁,活泼好动。在家因无人照应,爬到一锅沸水里,等母亲发现时,她的双腿已被沸水严重烫伤。脱衣服时,顺带脱下一层皮来。乡下的医院简陋,这样的烫伤,根本无法医治。都说上海的大医院什么设备都先进,于是父亲变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了妹妹,从苏北赶到上海。 冬天的上海,虽还是满目的流光溢彩,但寒冷却是真切的。风,一阵阵袭着衣衫单薄的父亲。裹在大衣里的妹妹,因疼痛一路啼哭不止。父亲就一遍一遍哄她,乖,不哭,等找到医院后,爸爸给你买肉包吃。妹妹那时吃过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肉包了。那还是母亲带妹妹走城里亲戚,亲戚家用肉包子招待母亲,妹妹至此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一说肉包子,她的眼睛立即亮了,哭声也小了下去。 为了省钱,父亲舍不得坐车。他抱着妹妹,从轮船码头一路走到医院。等看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那醒目的大牌子时,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医院旁边刚好有卖肉包子的,父亲想起对妹妹的承诺,高兴地对妹妹说,乖,现在,爸爸就给你买肉包吃。妹妹挂着泪花的脸上,绽开难得的笑容。然而等父亲掏钱时,才发现,口袋里竟连一分钱也没有了。那揣在贴近肌肤口袋里的二百多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父亲只觉得头“嗡”了一下,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是妹妹的哭声,唤醒了发呆的父亲。他抱着哭泣的妹妹,喃喃问,怎么办怎么办呢?在那吃饭还成问题的70年代,二百多元钱,对于乡下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而且无钱,妹妹就住不了医院。父亲望望四周,满目陌生。他的心,冻成了寒夜里的冰坨坨。 暮色降临。街头,璀璨的灯火亮起来。父亲抱着妹妹,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万家灯火后,是暖暖的相守。而他,不知能往哪儿去。又饥又疼的妹妹,哭得嗓子都哑了。 被情势所逼的父亲,实在无奈了,就抱着妹妹向过路人求救。他站在路边,望了一通南来北往的人,决定先找老年妇人求救。在他的感觉里,老妇人大抵都是面善心也善的,或许可以帮一帮他。他拉住一位路过的老妇人,嗫嚅着想开口,那老妇人警惕地一甩手,惊叫。你要干什么?乡巴佬! 父亲又先后向不少人求救,大家要么冷漠地摇摇头,要么爱莫能助地叹口气。失望至极的父亲,抱着妹妹走进一个小胡同。胡同口,一家面店里,热气蒸腾。里面坐着三三两两的吃客,看样子,都是外地人。父亲站在门口望了一会儿,抵挡不过那份温暖,抱着妹妹进去了。他只想坐在里面暖和一会儿。 父亲在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男人对面坐下来。那个男人,正专注地喝着一碗面汤,面前摊着两个自带的馍。很显然,那人也乡下,父亲从他喝汤的姿势以及衣着上就可以判断出。他喝汤时,是埋着头呼呼呼地喝的,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不说,因洗过多次,几乎分不清原有的颜色了。父亲坐下时,男人抬头看了父亲一眼,复又低头喝面汤。这时,父亲怀里的妹妹,突然用微弱的声音叫,爸爸,我饿。父亲抱若妹妹晃,一边哄,乖,忍一忍,爸马上给你买吃的啊。妹妹说,我要吃肉包子。父亲答,好。泪,再也忍不住,从他脸上滑下来。 这一切,都被对面喝面汤的男人看在眼里。在一碗面汤喝完后,他问父亲,你孩子怎么了?父亲叹口气,把发生的事,从头说了一遍。当时的父亲,并不指望那个男人会帮他,他只是想倾诉。 男人听完父亲的故事,走过来,看了看父亲怀里的妹妹,转身去给父亲买了一碗面。父亲不肯置信地看着他,他只是面无表情地说,吃吧,孩子怪可怜的,别饿坏了。说完这话,他就走了。 一碗面,足以让父亲充满感激。父亲喂饱妹妹,自己也喝了一点面汤。他脑子里还在想着那个好人时,却看到那个男人回转来,带了两个热包子。男人径直走到他跟前,把热包子给了妹妹,而后掏出一些零碎的票子,放到桌上。男人对父亲说,这些钱,你暂时应应急吧,孩子的病耽搁不得。 当时一激动,父亲竟忘了记下对方的姓名地址,只知道他姓刘,从安徽来的,也是带孩子来看病的。父亲问过他。那你孩子怎么办?他说,他孩子的病是慢性的,可以拖一拖的。 那堆零碎的票子,一共52元。父亲凭着这些钱,给妹妹办了住院手续。等他把妹妹安置下来,才想起,得找恩人要姓名地址,日后好把钱还给家。他找遍医院的角角落落,也没找到那个男人。 妹妹因住院及时,创伤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医治,没有落下残疾。父亲带着康复的妹妹。从上海返回前。又在医院里找了一通恩人,还是没找到。父亲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通表白,贴在医院门口。大意是:好心的安徽刘大哥,我的女儿在你的帮助下,已康复了。由于我忘了问你的姓名地址,没办法回报你的恩情。请你看到我的留言后,写信与我联系。我会把借你的钱还你。底下是父亲的通信地址。 头些年。父亲还存了奢望,一有空就往村部跑,看看有没有安徽的信。后来,也就渐渐失望了。他常常凝望着远方,喃喃自语,不知那个好人现在怎样了。 而在母亲装银坠的一个小木盒里,有父亲当年放进去的52元钱,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有动它。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次遇到那个男人,当面变还52元钱,然后深情地对恩人说一声,谢谢。 史蒂文斯失业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他是个程序员,在软件公司干了年,他一直以为将在这里做到退休,然后拿着优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然而,这一年公司倒闭。 史蒂文斯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他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意识到,重新工作迫在眉睫。作为丈夫和父亲,自己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妻子和孩子们过得更好。 他的生活开始凌乱不堪,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没找到工作。除了编程,他一无所长。 终于,他在报上看到,有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待遇不错。史蒂文斯揣着资料,满怀希望地赶到公司。应聘的人数超乎想像,很明显,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经过简单交谈,公司通知他一个星期后参加笔试。 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笔试中,史蒂文斯轻松过关,两天后面试。他对自己年的工作经验无比自信,坚信面试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然而,考官的问题是关于软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他竟从未认真思考过。 史蒂文斯觉得公司对软件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虽然应聘失败,可他感觉收获不小,有必要给公司写封信,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立即提笔写道: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 这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落聘的人没有不满,毫无怨言,竟然还给公司写来感谢信,真是闻所未闻。这封信被层层上递,最后送到总裁的办公桌上。总裁看了信后,一言不发,把它锁进抽屉。 个月后,新年来临,史蒂文斯收到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您愿意,请和我们共度新年。贺卡是他上次应聘的公司寄来的。原来,公司出现空缺,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史蒂文斯。 这家公司是美国微软公司,现在闻名世界。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史蒂文斯一直做到了副总裁。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包括失败,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精彩。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了。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我被南方一家企业相中。与我同时被吸纳的,还有另一位毕业生。他姓周,经历与我大同小异。 报到那天,公司老总亲自领着我们参观工厂。来到一个车间,他对我们说:“欢迎加入我们的企业,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这个车间的工人了。”说着他把车间主任喊来,叫他给我们分配活儿。然后转身走了,留下我和小周面面相觑。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车间主任就塞给我们每人一副手套,叫我们跟工人一起去搬铁块。 这是一家钢铁企业,我们现在所处的车间,是切割铁块的,车间主任安排我俩的,就是从一处铁堆里搬出铁块,抬到切割机上去。这不是最原始的体力活吗?我们两个大学毕业生,只能做搬运的工作吗?就在我犹豫时,小周说了一声“干吧”,就已经上前,弯下腰去搬铁块。等我们干起来,才意识到铁块的沉重超乎想象。只搬了几块,我们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对我们来说这一切太出意外了,刚来时的那份欣喜,荡然无存。下班以后,我们拖着沉重的双腿,一边走出车间,一边唉声叹气。我向小周提议,我们立刻去找老总,向他问个明白,为什么分配我们当搬铁工?小周想了想,劝我说:“我们的简历老总很清楚,我们还是先干着吧,反正已经来了。” 小周不愿去,我也只好暂时忍耐了。从此我们上班的地点,就是这个车间。我们的工作,除了搬铁就是搬铁。我心里的不平和不服,越来越深。我有点憎恨这个企业,尤其是这个老总,我认为他们不是真的需要人才,招我们来,无非是往脸上贴金,搞些表面文章而已。一想到这点,我顿时有点灰心丧气,觉得自己的前途毫无光明可言。我多次与小周交流,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本以为小周跟我一样牢骚满腹,可他看上去并不激动,只是微笑着说:“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我们先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连简单工作都做不好,我们也没有和企业谈条件的资本啊。” 慢慢地,我对小周这个人有点看不惯了。我觉得他并不聪明,习惯于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缺少青年人的闯劲、冲劲。 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我刚想找老总,老总却来了,他告诉我们,从明天开始,为我们换个新的岗位。我一听十分高兴。哪想到,所谓新岗位,不过是另一个车间而已,活儿还是又脏又累。又一个月以后,老总让我们进另一个车间,那是本企业最危险最艰苦的穿钢车间,烈焰腾腾的炉子里吐出一根根通红的钢条,气浪灼人,充满惊险。我读了几年大学,到头来竟会成为一名烧炉工,这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此时我做好了辞职的准备,就等着实习期满,看老总怎么安排我们。 按照合同规定,我和小周进企业,要有半年的实习期。我是扳着指头,一天一天计算着的。半年,终于到了。我长喘一口气,心里想,对我们的磨练期总该结束了吧。 可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谁来通知我们离开炉前。一切依然是老样子。我再也忍不住了,看小周还是不愿去和公司谈判,我生气地吐了一句:“没劲!”决定自己一个人去。走进老总办公室,老总问我:“有什么事吗?”我极力压抑着不满,把自己的意见提了出来。老总和颜悦色地问我:“那么你希望自己做什么工作呢?” 我愣了愣,自己只是对眼前的工作不满,至于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我还真的没有细致想过,现在只好硬着头皮说:“至少,我不能总在车间里,干这么粗的活吧。”老总点了点头,一挥手说:“好吧,既然这样,你到质检科吧,担任质检员,怎么样?”我一听,心里暗暗高兴,不管怎样,我到底可以脱离钢炉,成为一名科室人员了。 我就这样进了质检科。一段时间后再看小周,依然留在钢炉前,与通红的火钢打交道,没有被调动的任何迹象。我几次怂恿他学学我,直接找老总提意见,但他总是微笑着,显得无所谓。我问他难道真愿意干工人干到底吗?他摊了摊手:“这不是挺好吗?你看我现在体质越来越强了。”虽然知道他这是开玩笑的话,作为同来的大学毕业生,我替他感到冤枉,也对他很不满,认为这个人过于胆怯,连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勇气都缺乏。 接下来的半年里,小周又被调动了几次,基本都是在车间。直到第二年,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公司任命了一批新的干部,其中就有小周,他被老总提升为设备技术科副主任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由得目瞪口呆。不能想象,这么逆来顺受的小周,竟突然得到这样的重用。一下子,我们职位的差别拉大了,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质检员,而小周由车间里最底层的工人,一跃成了老总的助手。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想不通,在年底公司聚会的时候,我委婉地向老总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老总拍了拍我的肩:“小周是人才,你也是人才。不过,你们之间还是有差距的。他比你多了一些东西。”多了些什么?我当然明白,是比我多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了坚韧的性格。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多次叹息着对小周说,你脾气好,愿意忍辱负重。而我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容易。小周却摇了摇头,缓缓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