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 1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清初的张岱写的一篇优美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笔墨清新淡雅,极富诗情画意,文字简约,却情致深长.请大家用美美的读书声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请拿起课本,自由地、琅琅地读起来!(老师板书课题,之后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生字:祯 桡 毳 凇 沆 砀 毡 喃 痴)师:刚才找同学把本课的几个生字抄写在了黑板上,你看,写得还很工整.请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生:(读生字)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生:(大声读)祯 桡 毳 凇 沆 砀 毡 喃 痴师:读得不错!注意“祯”不读zhng,读 zhn;还要注意“雾凇沆砀”的“凇”的书写,是两点水.师:下面我们继续读文.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学习资料读课文,把握文意.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用笔圈画住,读后我们一块儿研究探讨.也可以随时和同桌商量商量,或问一问老师.开始读吧,默读、朗读都行.生:(学生认真地读文)师:(巡视辅导答疑,留意学生译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师:请大家提出译读中发现的问题,好吗?我们一起来解决.生:老师,“湖中人鸟声俱绝”和“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这两句话怎么读?师:(面向大家)谁来帮帮他?这两句话怎么停顿呢?生:湖中人鸟声/俱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师:请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读?生:“湖中”,表示地点;“人鸟声”意思是人说话的声音和小鸟鸣叫的声音;“湖中人鸟声”怎么样?“俱绝”.因此,在这儿停顿一下.第二句,说的是“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是具体写烧酒的情形,所以读为“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师:你解说的很好!读古文,首先要读准句读,读准了停顿,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继续提出你的问题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读什么音?意思是什么?师:(微笑)这个问题谁来帮他?好的,请你来!生:读qing,意思是“痛快”.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看了资料书.师:嗯,不错,开卷有益!“强”读qing,现代汉语词典上只有“勉强”一个意思.这句话意思是尽管自己不能喝酒,还要喝下去,这里意译为“痛快”.我痛饮了三大杯后作别.很好,继续提出你的疑问生:老师,从课后可以知道作者去湖心亭看雪是带着舟子的,为什么写成“独往湖心亭看雪”?师:请坐!这个问题很好.是呀,明明是作者带着舟子去的湖心亭,至少有两个人,这里为什么用一个“独”字呢?请大家思考.师:(用手示意一同学)请谈一下你的理解!生:有舟子在,视作无人,显示出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师: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啊!(又指一同学)说说你的理解?生:“独”字写出作者不想被人看见、他也不想看到别人的那种不随流俗、遗世独立.师:你看,“独”字传达出文人雅士式的高傲孤寂!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师:好,我们今天读的这篇小品文就是通过描绘雪后西湖的奇景来表达游湖人的雅趣的.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并想象一下西湖的奇景,体会一下作者的独抱冰雪的雅兴.读生:(读文)师: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西湖雪后的奇景的?选择有关语句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听觉上着眼,写出西湖大雪三日后的空阔、冷寂、肃杀.师:很好!这里写出了西湖奇景之一:静.哪个词把这个“静”写出来了?生:“绝”.师:好!圈划住这个字.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品析这个字的妙处,在书上批注一下.师:(等了一会儿,问一同学)让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批注的?生:一个“绝”字,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师:很精彩!(又问一同学)读读你对这个字的品析?生:一个“绝”字,写出了雪后西湖的静寂,人和鸟都不敢做声.很静!师:对!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湖中人声俱绝”,和原来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哪句好?生:改了以后是说,湖中没有人说话的声音,但可能还有鸟叫的声音,这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西湖的静.师:挺好的!连鸟都不敢外出,不敢做声,更不用说人了.这是在极力渲染一种冷寂.那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作者为什么还要“独往湖心亭看雪”?生:更显示出作者的孤傲情怀.师:对!这里写景是为了抒情.继续回答:作者是怎样写出西湖雪后的奇景的?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勾勒出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的景色.师:品析的很好!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儿品一下这个字,猜得出吗?生:是“与”字吧?师:你为什么要品这个字呢?生:“与”字三处叠用,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是对雪景的总写.写出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感世界.师:(插话)你看,一切景语皆情语,情融入了景,景融入了情.接着说生:另外,“与”连用,比不连用“天与云,云与山,山与水”要简练,连用读起来也很美.(声情并茂的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师:同学们的眼神都在夸你,品的好!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把它圈划住.作者从上到下细细写来:(手势演示)天、云、山、水,天长水远,阔大清远.这里写奇景之二,用哪个字概括?生:大!师:可以.一幅阔大的西湖雪景!大家知道“雾凇沆砀”是怎样的景色吗?读一读课下注释.生:(自由读课下注释)师: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几幅雾凇图片,直观的了解一下雾凇奇景,我们这儿一般见不到.(老师出示课件中的雾凇图片)好,继续:还有哪些句子很好的写出了西湖雪后的奇景?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话写得好.它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用“一痕”来写“长堤”,用“一点”来写“湖心亭”, 用“一芥”来写“余舟”, 用“两三粒”来写“舟中人”,极为传神!好像是一幅写意画.师:能够抓住关键词来评点.先请大家批注四个字: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文中作者变换视角,把长堤、湖心亭、余舟、舟中人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我们还应知道,这种手法与作者所选择的上下一白、并无二色的雪景特征相得益彰,这样展现出清远浑阔的境界.谁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品析这句话?生:“痕”“点”“芥”“粒”一个比一个小,看是写景,实是包含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渺如一粟的深深感慨.师:是的.作者借着雪光,似有若无,依稀恍惚,只看到这些“一痕”“一点”其他什么也看不到.这使他顿悟人生,人生在世应当生:豁达一些.生:清静一些.生:旷达一些.生:孤赏一些.师:是呀!悠远脱俗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句像写意山水画的句子,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表现出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的美好意境.现在,我想让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幅奇景,用哪个字?思考一下.生:小.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里用微小的景物,来反衬西湖雪景的大.师:有道理!(又问一同学)你想用哪个字来概括?生:梦.师:(会意地)说说理由.生:作者虚虚实实,给我们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所以用“梦”.师:呵呵!也有道理.老师也想用一个字来概括:“趣”.前两句全是写景,尽管蕴含了人的情感,但没有提及人;而这一句话在白茫茫的背景下,出现了人“舟中人两三粒”,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人的出现给冷寂的雪景注入了生机,正是因为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西湖奇景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趣”字揭示出画面很深的内涵:人生之大趣!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西湖雪后的奇景:静、大、趣.在欣赏中我们还初步体会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高傲情怀,如对“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的品析,对“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的品味,对“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几个量词的揣摩.其实,第二段文字中,还有几个词传神地传达出了作者游西湖的雅趣.大家看,是哪几个词?并谈谈它是怎样写出作者的雅趣的? 生:我找的是“见余,大喜”的“喜”.作者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独往湖心亭看雪”,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游湖呢!谁知到了亭上,还有比自己来得更早的人呢.天涯遇知音,情趣相投的人相见,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味儿,于是“拉余同饮”,表现出作者的雅趣.师:很好!通过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其实是来写作者的惊喜,表现作者的闲情雅致.刚才你说的“拉余同饮”的“饮”不也能表现出作者的雅趣吗?生:(点点头)师:把“喜”和“饮”这两个词都圈划住.(指另一位同学)你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字,尽管自己不能喝酒,还要喝,这是义气,“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强”字表现了作者的雅趣.师:噢,刚才咱们也提到了这个词.不过,你在原来的理解上深挖了一下书读的细、读的深,理解的就越透“强”字写出了湖上遇知音的狂喜,写出了豪情雅趣.师:还有新的发现吗?(一生举手)请你来讲!生:文末的“痴”字.在寒气袭人的深夜,别人在家围火取暖,而作者张岱却披着皮袍、抱着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在常人眼里是一种痴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是对作者自己痴举的称赞师:很多平常人都做的事,叫“俗”,而作者所做的事呢,“独往”,这是“雅”,是常人体会不到的.因此,这种“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痴举富有一种意味深长的雅趣!请大家思考:舟子在称赞作者之痴,为什么还特意写到“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不冲淡了作者的雅趣了吗?(稍停一会儿)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写亭上游湖人的痴,与作者的痴相互映衬,写出天涯遇知音的欣喜.师:好.我要问了,为什么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就成为知音了呢?(略思)同学们注意这句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同学们再来读关于张岱的一则材料(出示课件)生:(读课件文字)张岱少时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富足生活,明朝灭亡后不仕,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避居浙江剡溪山中,著书以终.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表现出对故土和故国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感伤情绪.师:能找出游湖人和作者相同的人生经历吗?生:他们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人游子.师: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请你说生:“客此”.师:对!作者写到“问其姓氏”后,没有写姓什么名什么,而是交代了游湖人的祖籍,就是现在的籍贯是金陵人,这有什么深意?联系你学过的明清历史知识想一想.生: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是明朝的都城.联系前面的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那时清朝已经建立,说明明朝已经灭亡.明朝灭亡后,金陵人客居他乡,怀着落寞孤傲的情怀到湖心亭看雪,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国思乡之情.师:太好了!你的历史知识厚实,还会联系文章进行分析.老师想讲的都让你给讲了,呵呵!对,我们在读“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的时候,要流露出淡淡的愁绪.请同学们练习读一下这句话.刚才这位同学还提到了“崇祯五年”.大清国都建立了,张岱还使用着明代崇祯的年号,有什么用意?生:说明在张岱心中明代是始终没有灭亡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恋.师:你很聪明!谁来读一下这句话,把感情表达出来?你来试一下,好吗?生:(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师:(问另一生)他读得怎么样?请你来评价一下.生:读得洪亮,很有气势,字正腔圆,表达了作者的思国情怀.师:要读出作为一个明朝人的自豪,读出一种气节,要字字有声,铿锵有力.大家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