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王春梅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济.doc_第1页
湖北大学 王春梅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济.doc_第2页
湖北大学 王春梅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济.doc_第3页
湖北大学 王春梅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济.doc_第4页
湖北大学 王春梅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经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摘 要经济适用房是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对于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中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主要渠道。我国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构成作了限定,由此使得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低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的价格。按照供求均衡理论的一般原理,价格偏低的经济适用房应该会产生超额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可是,近几年的数据却显示经济适用房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我国经济适用房在总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跟不上房价的上涨,有购买意愿却没有购买能力;市场供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价格变化导致供求失衡;经济适用房体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等等。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失衡状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市场失衡 超额供给 收入 价格弹性Analysis of affordable housing market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AbstractAffordable hou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urrent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8, the system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solve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persons.It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low-income families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Our government made affordable housing prices constitutes limited, thus the affordable housing price is lower than the price in the full sense of the real est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theory, the low price of the affordable housing should produce excess demand, showing a shortage of state.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data has shown that affordable housing is in a state of oversupply. This phenomenon is worthy of our in-depth thinking. Through our affordable housing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found that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 is in a state of oversupply on the overall.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including that its hard for the low-income persons to keep up with the rise in house prices,they have the purchase intention but dont have the power of purchasing;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market of price elasticity is larger, the price changes lead to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number of concrete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balance. 【Key words】Affordable housing Market imbalances Excess supply Income Price elasticity91 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除了高收入和部分中等收入家庭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解决住房问题外,大部分中等收入和那些低收入家庭必须借助政府的帮助,去解决住房问题或改善其居住条件。保障居民的生存权,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因此,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政府和社会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中国,几乎有70- 80的人口都被划分为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经济适用房制度便是基于这种基本的国情应运而生。“经济适用房是指由政府统一建设、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建设的普通住宅,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房。袁永坤,西安市经济适用房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7:8-11.” 它是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是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按保微利的原则确定的,它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由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低于市场上普通适用房价格,而中国大多数人口都属于低收入人群,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很大,所以经济适用房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供不应求的。可是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市场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如下图所示,从2001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都是大于销售面积的。这说明了我国经济适用房每年都存在一定的存量,经济适用房在总体上供给是大于需求的。这种现象与理论背道而驰,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图1.1 数据来源见表2.1 20012010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对比图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揭示了目前经济适用房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出解决这一失衡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市场,真正缓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推动经济的发展。1.2 研究现状陈聪慧运用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发现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国家对低收入阶层实施低价售房的模式可以兼顾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政府需要干预住宅市场,更要学会应用经济的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健全信息系统,用公开透明的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改善供需关系。韩立达、柴芳是通过梳理我国经济适用房发展的历史沿革,从而揭示出我国经济适用房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具体途径。许名豪对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解释经济适用房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龙奋杰、董黎明利用帕累托最优和消费者(生产者)剩余理论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目标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依据我国31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测算价格、竣工量和空置率等指标,对城市经济适用房供给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提供依据。目前,各个学者从可行性、历史沿革、博弈论、政策绩效等多方面对经济适用房政策进行了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需失衡状况进一步显现出来,房价也节节攀升。本文主要是从经济适用房市场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求状况,并分析了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针对这种失衡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 经济适用房市场均衡状态分析2.1 经济适用房的供求基本理论2.1.1 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开发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经济适用房的数量。由于经济适用房是属于政府主导下的一种社会保障性住房,所以,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厂商行为,它是受政府的宏观政策影响的。 从短期来看,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是固定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短期内政府能够提供的经济适用房的用地面积是一定的,因此在一定的规划条件下,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数量也是受限的。其次,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受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影响。政府规定开发商的利润应该低于3%,所以即使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上涨,开发商也不会大幅增加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量。短期供给曲线如图2.1所示。图2.1 短期供给曲线图 图2.2 长期供给曲线图从长期来看,开发商可以通过进出该行业或者对自身规模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开发商的均衡供应量会变为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因此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会对应着不同价格水平上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供给曲线如图2.2所示。2.1.2 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是指中低收入者在某一时期内在经济适用房市场上按照一定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经济适用房的数量。它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愿意购买,也就是说中低收入者自身的购买意愿,这个主要是由中低收入者现有的居住状况以及个人的偏好决定;第二是能够购买,也就是指中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这主要是由中低收入者的现有收入水平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水平之间的差距决定的。当经济适用房价格的上涨时,中低收入者对于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是减少的。收入效应使得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减少,而替代效应使得中低收入者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下降,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作用,使得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2.2 经济适用房市场的非均衡分析在经济理论中,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里的供求均衡是说在经济适用房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就是市场出清的状态。如图2.3,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它所对应的分别为市场的均衡价格N和均衡数量M。图2.3 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求均衡图2.2.1 经济适用房市场的超额需求分析从定义上出发,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国家为照顾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而实施的优惠措施。建造经济适用房所用的土地是国家以划拨方式无偿供给给开发商使用的。并且经济适用房只销售不出租,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制度,其售价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成本价等几项因素综合确定,严禁提价。所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低于市场上普通商品房价格,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的常态应该是供不应求。如图2.3,当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为N1时,超额需求的数量为M1M2。现实中也有很多现象都表明经济适用房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比如,北京市西二环经济适用房放号认购时,很多人从清晨便冒雨开始排队,还有的人排队三天三夜也颇令人感慨;南宁在2007年力争实现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并向中低收入市民供应7500套左右的经济适用房,但是2007年全年会有2万户等待购房,这意味着当年的供求需求缺口至少达13000套。产生供不应求这种失衡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供给能力不够,或者市场上的需求集中,或者是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所引起。2.2.2 经济适用房市场的超额供给分析下面从一些数据来分析一下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情况,主要包括完成投资额、竣工面积、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这几个指标。如下表2.1表2.1 20012010年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一览表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完成投资额(亿元)599.65589.04622606.4519.18689.13820.9970.911134.081069.17竣工面积(万平方米)57965279.75330.64257.53513.443794810.35621.95354.64909.5销售额(亿元)498.68513.69554.76502.82530.43576.97615.13699.71652.74685.85销售面积(万平方米)4021.54003.64018.93261.8320533373507.33627.33058.82748.9注:完成投资额、竣工面积、销售面积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012011)首先看一下完成投资额这个方面。从2001年到2010年,完成投资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77%,5.60%,-2.51,-14.38,32.7,19.12,18.27,16.81,-5.72。由此可见,完成投资额在大体上是稳步增长的,到2010年投资额又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经济适用房的市场房价过高,从而政府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制约。当然,完成投资额还是相对较高的。接着,从销售额的角度来说,从2001年到2010年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0l%,7.80%,9.36%,5.49%,8.77%,6.61%,13.74%,-6.71%,5.07%。可见,销售额在总体趋势上是稳步增长的,并且在2008年时达到了销售额的顶峰。通过销售额与销售面积之比,也可以看出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价格是在不断提高的。最后比较一下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基本上竣工面积都是大于销售面积的。这说明了我国经济适用房每年都存在一定的存量,经济适用房市场是有超额供给的。2.2.3 结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理论上来讲,经济适用房市场应该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某一些地方在特定的时期确实是存在超额需求。但是,从近十年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来看,经济适用房每一年的总销售面积都小于竣工面积,存在超额供给。也就是说,在局部地区或特定时间段内经济适用房会产生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从总体上来说经济适用房是供过于求的。我国几乎有70%-80%的人口都被划分为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经济适用房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应该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而现实情况却是经济适用房存在着超额供给,这值得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原因。3 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供过于求的原因分析3.1 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明显不足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涨幅加快,住房压力也大幅度提高。经济适用房作为一种保障性的住房,其主要的销售人群是中低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了其购买能力,如果可支配收入越高,那么他们对类似住房这样的高价格商品的消费能力也是越高的。但是事实表明,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或者说购买力是跟不上房价的上涨的。下面以北京、上海、重庆这三个典型城市为例,通过对居民购买力和经济适用房房价的比较,来分析经济适用房需求旺盛,但是购买力却明显不足这一问题。201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72.93元,那么平均算来每个月也就是2242.74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则更低,只有13262.29元,即月平均收入为1105.19元。北京2010年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大约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对于一户家庭收入水平为平均水平的城镇居民家庭来说,月收入水平要翻倍才有可能追上房价,从而购买经济适用房。但是他们还有自己的基本生活消费以及各种别的消费,单靠收入买房的话是相当困难的。当然,更不用说农村居民了,农村家庭想要购买经济适用房更是难上加难。如图3.1。图3.1 2010年北京人均月收入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对比图上海是我国繁华的大都市,经济发展程度也是数一数二的。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高,但是它的物价水平也相对高一些,这当然也包括了房价。2010年上海得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1838元,即月收入是2653元左右。这个平均收入在全国来看都是不错的了。可是上海的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却在50008500元/平方米之间,这样一比较,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了。图3.2 2010年上海人均月收入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对比图再来看重庆。2010年重庆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32.43元,即人均月收入为1461.04元。而同年重庆市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按照这个标准,处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已经很难买得起房,更不用说那些处于农村的低收入家庭了,经济适用房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保障性的作用。图3.3 2010年重庆人均月收入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对比图通过北京、上海、重庆三个城市的人均月收入与经济适用房价格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普通居民的可承受范围。一般家庭即使有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意愿,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可能最后也只能放弃。只有购买意愿,没有购买能力,这只会导致对住房的需求降低,住房交易随之萎缩。一些低收入家庭根本无力缴纳购房的首期付款,导致“越符合申购资格,越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现象。3.2 市场供求价格弹性因素经济适用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其供给增加,需求却逐渐萎缩。下面从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价格对供求的影响。3.2.1 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其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假定供给函数为Q=f(P),以Es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则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下面以2001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价格水平为依据,对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弹性进行测算。表3.1 2001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供给弹性表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价格指数(上年=100)101.4102.1101.8102.6103.2103.7103.7102.5102.8竣工面积(万平方米)5313.35795.95279.75330.64257.53513.44379.04810.35621.9往年存量(万平方米)3577.65130.86904.98181.09492.810488.510796.911838.913141.7销售面积(万平方米)3760.14021.44003.64018.83261.83205.03337.03507.53627.3供给量(万平方米)8890.910926.312184.613511.613750.314001.915175.916649.218763.6供给弹性9.055.843.870.550.502.163.624.13注:价格指数、竣工面积、销售面积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从上表3.1中可以看出,总体趋势上,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是随着其价格的升高而增加的。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则是经历了一个有大变小然后又变大的过程。自2001年到2003年以及2006年到2008年,这两段时间中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价格弹性都是远远大于1的,这是不符合理论依据的。由此可以看出价格对供给的影响过大,开发商是在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适用房,而中低收入者却因为价格太高而买不起,不少经济适用房都被买得起的非中低收入者所购买,违背了原本的目的,这说明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太低,没有真正起到保障性住房的“保障”作用。3.2.2 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价格弹性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假定需求函数为Q=f(P),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量和价格的变动量,以Ep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为:下面以2001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水平为依据,对经济适用房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下表3.2。表3.2 20012008年我国经济适用房需求的价格弹性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价格指数(上年=100)101.4102.1101.8102.6103.2103.7103.7102.5102.8市场需求量(万平方米)3760.14021.44003.64018.83261.83205.03337.03507.53627.3需求价格弹性3.15-0.250.14-7.48-0.491.101.991.21注:价格指数、市场需求量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逐年上涨,只有07年才有些微的回落,但也还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市场需求量有增加也有下降,大体上是有所下降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变化幅度很大,这说明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出现了需求失控的局面。经济适用房作为一种高价格的商品,它的可替代程度是比较低的,主要是供中低收入者居住,而且作为一种固定资产,它的使用周期也是比较长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价格弹性应该比较小。但是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适用房的需求价格弹性还是很大,尤其是04年已经达到了7.48的水平,这说明其价格对需求的影响非常的大,这需要政府及时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政策来限制房价,否则中低收入者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住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3.3 制度因素3.3.1 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失控经济适用房本来是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可是由于人口数量多,各个地区的具体标准又有所不同,收入的界定和核实也不严格,这使得很多高收入者也趁机浑水摸鱼,对于目前已建成的经济适用房,有很大比例是被高收入家庭买走的,他们甚至于一个人买多处房产作为投资,以至于出现了开着宝马、奔驰等高级轿车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购买对象的失控使得寻租现象加剧,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不能买到经济适用房,降低了有效需求。3.3.2 经济适用房体制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对经济适用房体制的运行缺乏监督,主要包括对建造标准缺少监督,房地产商在开发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等材料,损害了购买者的利益;对操作的程序缺乏监督,使得寻租现象加剧;对售后管理也缺乏监督,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用户在购买后五年之内是不能转卖或者出租的,可是这种情况在各个地方却屡见不鲜。经济适用房作为一种高价格商品,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尤其需要更加谨慎仔细地考虑,这些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很多中低收入者只能观望而不敢贸然做决定,很多人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这也降低了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3.4 其他因素3.4.1 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它是国家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按保微利的原则确定的,价格理应低一些。一些房地产商在获得了国家划拨的土地后,并没有按照经济适用房的标准进行开发,许多地方仍然存在打着经适房幌子开发豪宅的情况,致使经适房户型越来越大,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大大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合理需求。有市民指出:“一居室太小,不够住;三居室面积又太大,房价高得让人承受不了。我们老百姓特别希望那些盖经济适用房的地产商们能量身定造,给我们盖些真正经济、实用的房子,别房子傻大傻大的”。经济适用房价格上升,中低收入人群没有相应的购买力,经济适用房呈现出不经济的特征。3.4.2 由于选址过于偏僻,中低收入人群弃购现象普遍在近几年的经济适用房销售中曾出现过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老百姓在辛苦排队摇号或轮候后却最终放弃购买经济适用房。2005年成都经济适用房遭“冷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5年3月成都市公开盘6000套经济适用房,而当年仅仅售出2000套,空置率高达60%。就其主要原因来讲在于经济适用房选址过于偏僻。而日照市早年规划建设的700套经适房,因为这一原因4年的时间也未能售完。尽管国家对于经济适用房地址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经适房位置偏僻、基础配套不完善,导致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的现状不容小觑。经适房的购房主体是中低收入者,他们是承受不了过高的生活成本。4 解决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4.1 政府应该合理制定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首先,政府应该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将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公之于众,并使得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处于中低收入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使得购房者的生活受到重大的经济上的冲击;其次,要对经济适用房市场进行整顿,规范市场的秩序,各地区的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抵制开发商或其他投资者有意哄抬房价的行为,确保经济适用房开发和出售的顺利有效完成。4.2 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管理,提高寻租的机会成本,规范市场秩序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寻租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腐败的惩处力度不够,以至于一些拥有权力的政府官员以及寻租者肆无忌惮。这种寻租行为的收益很大,可是潜在的成本和风险却很小,导致寻租行为屡见不鲜。经济适用房都被有势力或者高收入者买走,中低收入者根本无力争取。政府要加大惩罚的力度,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查处和执行。寻租的机会成本一旦提高,寻租行为也会相应减少。4.3 明确界定销售对象,严格审核购房对象的资格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中低收入标准,使得购房对象明确。其次,要严格购房对象的资格审查,防止一部分高收入者在中间浑水摸鱼。政府可以公开明示购房者的名单,并接受匿名的举报,让公众也来进行监督。4.4 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一方面,要在政府内部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督体系,政府成员之间应该互相监督,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监督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行;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经济适用房开发和销售的透明度来加强社会监督。经济适用房与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有了社会的监督,经济适用房市场会更加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公平化。4.5 严格把控经适房的建设标准、选址等问题,使经适房真正变得经济适用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户型面积,对于不符合设计标准、户型面积过大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规划部门首先应不予审批,针对那种已经建成或是销售的户型超标的经济适用房,仍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优化经济适用房的选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交通、医疗、学校等配套设施。从总体上来说,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住宅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过于集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做到标准适度、功能齐全、质量优良、经济适用、便利节能。5 结语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我国人口众多,贫困人数也多,房源非常短缺,因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则显得至关重要,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经济适用房在总体上供过于求,这与理论是不符的。然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适用房对中低收入者所起的保障作用,对社会和谐也是十分不利的。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都应该为经济适用房市场的规范与健全采取可能的措施,促使经济适用房市场不断趋于成熟。当然,从长远来看,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一种住房补贴政策,是制度的创新,随着社会保障房体系的不断完善,它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压力,并且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 Harloe M. Social Hous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ousing Studies, 1994, 9(3), 407416. 2 Maclennan D, More A. Changing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