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公用事业-电力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电力市场包括发电市场、输电市场、配电市场和售电市场。发电市场是指将水力、风力、燃料等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向电网销售的市场。输电市场是指将发电市场的电能通过220千伏及以上电力网输送到负荷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配电市场是将输电的电能通过110千伏及以下电力网配送到电力用户,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市场。售电市场是指电力销售和服务市场。由于输电市场和配电市场联系相对紧密,我国将输电市场、配电市场两个细分市场合并为一个输配电市场,这有利于电网的生产调度和运行。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经营业绩较为稳定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资金和通讯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一)电力行业现状1.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猛领先于国民经济其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88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kW。1987年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kW。截止到98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分别达到277.29GW与1157.70TW.h,居世界前列。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除30万、35万、50万及60万kW火电机组外,70万kW火电机组及90万kW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之中,火电单机容量较高的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呈逐年上升之势,体现在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增长,非计划停用次数及电厂供电煤耗则相应减少。电力工业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kV和330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基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始启动,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3.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实行集资办电和利用外资政策,发电环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电力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开、农电体制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三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4电力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如小火电无序蔓延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关停小火电机组约1000万千瓦,高效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水电发展更加受到重视,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电网建设投入显著增加,西电东送通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送电能力不断增加。5.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火电厂基本实现了烟尘和废水达标排放,2000年烟尘排放总量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约25,废水排放总量下降了约35,废水回收利用量增加了约一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脱硫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取得了实质进展;年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超过6000万吨;水电和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如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薄弱,对局部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存在“瓶颈”制约;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尤其是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比重偏小;电网调峰能力普遍不足等等。2.电力发展水平和电气化程度仍然很低。如供电煤耗、线损率分别比先进国家高23个百分点;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5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0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1/10;全国还有574万户家庭没有用上电;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11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3.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由于电力工业的体制性缺陷,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效率低、服务差的问题;电力市场壁垒阻碍着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价形成机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制约了电力消费的有效增长和电网的发展,也妨碍了节约用电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目前已采取烟气脱硫措施的火电机组容量仅500万千瓦左右,绝大多数火电厂还没有采取脱硫措施。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三)、2001年电力供求形势评述1、电力供求特点 2001年我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9月份,全国发电量1056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完成售电量717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8.77。据有关方面预计,2001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为7.3%,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453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接近8%。 2001年我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如:纺织行业用电大幅度增长、石油加工业再现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开发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2、 国际市场高耗电产品价格延续2000年走高的趋势,国内高耗电行业惯性发展,带动用电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且用电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总体用电增速有所加快,上半年西部地区用电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4、各地区和各行业用电增长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除东北地区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较慢以外,其它五大区电力需求的增长比较均衡,增速均在8.59%左右。电力供应局部紧张状况依然存在,但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 5、全社会用电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用电的增长来带动,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大。 从各地的电力供需情况来看,广东、浙江、蒙西、河北南网等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略为突出,相应在该网区的电力上市公司电力生产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如广东的粤电力、广州控股、深能源、深南电和韶能股份,浙江的东电B和钱江水利,蒙西的内蒙华电。东北、华中地区、川渝地区、安徽等网省区电力仍然相对富裕。2001年19月份发电量数据显示,黑龙江省、重庆市分别增长3.44%和0.45%,龙电股份等上市公司的机组利用小时,仍然很难有明显的提高。由于今年的气候原因,华中地区的江西、湖南省水电发电增长较好,一定程度也抑制了火电机组利用,对在该区域的电力上市公司如赣能股份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上述对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地区和行业电力消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需求方面,由于油料涨价、高耗电行业生产复苏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减小、外贸企业生产萎缩、临近夏季的6月份没有出现酷热天气和去年基数相对较大等原因,2001年上半年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增长势头较上年明显减缓。但冶金、橡胶及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高耗电行业由于国内需求增加和国际价格上涨等原因,实现较高速增长,带动工业用电整体快速增长。 在供应方面,上半年保持了一定的投产规模,而且各电网网络结构加强,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增加,使得全国电力供需趋于平衡,没有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局部地区(如浙江台州、河北南网、广西等)主要由于电网结构不合理原因,高峰时段出现过拉闸限电的情况。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国各地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略有富余。 2、电力需求预测 200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将在2001年带有一定恢复性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相对较快速增长,全年增长速度将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相当或略高,但明显低于2001年增速。下半年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国际高耗电产品市场价格走低以及我国外贸进一步下滑的不利影响,用电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1997年以来正常年份1-6月用电量占全年的比重在46.6%左右,预计2002年上半年用电比重将略高于正常年份,据此预测2002年全年用电量为14430亿千瓦时,增长率为7.27.9%。 (四)、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2002年电力行业展望 展望2002年,GDP增长预期为7%,低于2001年的增长水平,2002年我国电量增长速度也将低于200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在6%-7%。各网省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在电网建设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况下,预计仍将延续2001年的状况,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仍将是2002年电力工业的重点。 电力体制改革仍将是2002年电力行业的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的改革,和相关电力监管机构的建立,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建立之前,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将是热点。在这些区域,有规模扩张领先优势的电力企业,将倍受市场关注,比如广东的粤电力等。 2002年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将有较大缺口。不过,预计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调控措施,煤炭价格升幅将有限。据有关部门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涨幅将控制在5-10%以内,电力企业电煤成本的上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 另外,预计明年税制的改革,同样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改革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将使部分电力上市公司不再享受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如果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殖税,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电力企业将受益。入世之后,关税的降低,也将有利于电力企业新建项目的投资和技改。同时,我们预计,财税政策将会向水电和新能源开发倾斜。2、2002年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国电力工业在基本解决了国民经济“瓶颈”矛盾的同时,在电网建设、电价改革、电源结构调整、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1)、电力体制改革: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并确定了电力工业发展战略及体制改革构想。在98年9月颁发的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公司制改组实施方案中,在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四步走”的改革框架:在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完成省级电力公司制改组;厂网分开试点组建一批独立发电公司;农电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计划于2001年2010年在实现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厂网分开和发电市场的完全竞争;2010年以后,逐步放开配电和销售环节,实现电力市场的全面竞争。2)、电网改造: 目前,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已在全国展开,1999年电网投资达到87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以东北-华北联网工程为标志跨大区联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峡输变电工程的稳步推进加快了全国电网联合的步伐。3)、电价改革: 在电价改革方面,“十五”期间继续通过控制工程造价、整顿并努力降低电价。主要按照逐步建立三段式电价模式,在网厂分开的基础上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按由低到高的原则实行排序调度,在竞争中以动态的方式实现同网同质同价。重点解决和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机制,在发电侧和用电侧全面实行峰谷、丰枯分时电价,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4)、电力结构的改革: 为了改变目前电力生产结构失衡的现状,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电力发展战略中明确了在2010年左右将水电比重提高到30%的目标。为此,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西部水利建设发展,积极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投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此外,严格控制常规火电项目执行关停小火电政策,积极开展洁净煤燃烧示范项目、超临界机组和核电国产化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优化电源结构方面迈出切实的步伐。 目前,电力等基础产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是价格制约、需求制约的直接后果,归根到底是由国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致。从近年的电力消费结构中显示出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逐年下降,由于这部分用电在全社会电力消费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也举足轻重。与此相反,居民用电及第三产业电力消费比重迅速增长,居民用电比重在电力消费结构中仅次于重工业与轻工业。因此,这种情况表明未来时期我国电力需求发展趋势将以生活用电及以交通邮电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增长为主导。而且,在电力消费结构中居民用电需求的电价弹性最高,随着国家实施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执行,这部分用电增长前景可观。综合来看,电力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仅是低用电水平下的暂时现象,电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人均年用电量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还有6000万人口尚未用上电。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为0.91.1,而我国97、98、99三年平均值仅为0.56。“十五”计划中预计投产70007500万kW的规模,2005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3.53.55亿kW,年发电量将达到16140亿kW.h,年均增长5%左右。因此,为保证中国经济67%的年增长率,未来几年保持0.70.8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是完全可能而且必须的,中国的电力工业将走向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四)、加入WTO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与国外的电力交换数量较少,因此相对于其它领域,电力行业受入世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我国电力行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从长期看,尽管总体上加入WTO利大于弊,但是也给国内电力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只有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发电企业利大于弊 由于发电厂的政策、资金、时间等的进入壁垒,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受入世影响较小。其所获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和国外大的电力投资商和电力运营商的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和国外厂商合作,引进我国电力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有利于我国部分电力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向外拓展的国际化进程;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增加。 入世对国内发电企业的冲击则表现在:国外电力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将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的挑战;由于加入WTO后会对我国其它如冶金、化工、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对工业用电量会相应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发电类上市公司,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入世后,它们可以引进更加先进的关键设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过,由于入世后,电力市场的垄断将会打破,发电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电价也会出现一定的下调,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会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两极分化,逐步淘汰机组规模小、发电效率低的小型电力企业,因此,拥有小机组的发电上市公司要么转型退出发电领域,要么及早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装机规模(如粤电力、汕电力等),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通过不断的兼并做大主业,将保持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前景较为看好,如国电电力、桂冠电力等。电力设备企业 面临挑战 我国的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开放较早,世界上各大高压开关制造商早已进入中国,占领了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国内产品不会由于关税的降低而很快失去相对的价格优势。而且,加入WTO,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后,在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下,国内价格将受到国际价格的竞争,迫使电力企业按比较利益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促进我国电力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具体来看,对输变电企业,国产输配电设备由于其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成本高,加入WTO后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将受较大冲击;在发电设备领域,我国尚未掌握一些亚临界的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大容量的火电、水电和核电以及新能源机组主要以购买国外机组为主;电力环保领域,国内产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在烟气脱硫方面,目前我国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领域,技术尚不成熟。在30千万以下,尤其是20千瓦以下,也只有少数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 就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利弊现在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者,才能抢得市场先机,而缺乏竞争力的普通一次设备企业,将有可能很快被淘汰。由于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反复重申十五期间,输变电设备只能用国产化设备,因此短期内国产输变电上市公司还不会感到压力。但对于那些自身没有核心技术,一心只靠拷贝技术的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目前,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如许继电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等,主动和一些国际电气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方面的广泛合作,就是为了尽快掌握关键技术,走上国际化的轨道,这些公司的前景,应该会相对较好。至于目前的几家电力环保类上市公司,由于电力脱硫的环保关键技术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较少,入世后将难免受到较大的冲击。不过由于电力行业特殊的垄断性,预计该项技术的市场主要将以中外合资为主。目前,凯迪电力、龙源环保、龙净环保、九龙电力等公司所运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都是引自国外,入世后他们将会加强合作,共同分享国内电力环保的蛋糕。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一)、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 在沪深股市中,共有33家上市公司投资电力行业,其中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有15家,占45.5%;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有8家,占24.2%;以生产热电为主的有9家,占27.3%,还有一家以电力环保承包为主。电力行业属国家支持发展的行业,上半年先后有4家公司发行上市。今年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一年,电力行业作为能源行业,率先进入恢复性增长,经营业绩明显好于其它行业板块。电力板块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平均每股收益高,绩优蓝筹股特征明显。在上半年的中期业绩中,电力行业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17元,远远高于沪深股市平均每股收益0.1075元的水平,平均高出101.8%,绩优蓝筹股的特征明显。其中申能股份、国电电力每股收益在0.50元以上,占6.25%;深能源、粤电力、漳泽电力、广州控股、明星电力、桂冠电力、龙电股份、凯迪电力等8家,每股收益在0.20元以上,占25%;深南电、惠天热电、大连热电、华银电力、内蒙热电、富龙热力等6家,每股收益在0.15元以上,占18.75%;穗恒运、韶能股份、长源电力、赣能股份等4家,每股收益在0.10元以上,占12.5%;每股收益在0.10元以下的有12家,占34.38%;去年亏损的粤华电今年也扭亏为盈。按照通常的划分标准,年每股收益在0.40元以上的为绩优股,按照简单相加推算,电力行业中绩优股占30%多。如果考虑部分上市公司下半年收购资产投资收益增加,新的项目投产等因素,预计到年底绩优股的比例还将有所增加,估计会达到50%。 2、资本运作手段娴熟,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电力行业由于建设周期长,投资见效较慢,为了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许多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电力机组、增发新股、大比例配股等手段,使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东北热电上市以来,不断进行优质资产重组,上市时仅有2台1.2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年供电量为1.4亿千瓦时,到99年底已拥有和经营的设备能力达57.6万千瓦,是上市时的24倍;年供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是上市时的21.42倍。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位于上海股市的前茅,成为典型的绩优成长股。公司今年将实施大比例配股,国有法人以实物资产全额认购,通过配股收购,装机容量增加231万千瓦,发电量增加115亿千瓦时,业绩还将呈几倍增长。粤电力7月份出资3.65亿元收购韶关粤江发电有限公司65%的股权,每年可新增利润5000万元;将增发新股8400万股,用于收购沙角A电厂二期2台300MW机组,发电量将新增35.6亿千瓦时,随着国民经济回暖,电力需求增加,公司经营业绩下半年将明显好于上半年。申能股份通过回购国家股,转让石洞口电厂的股权,介入海上油气田建设,使公司的利润同比增长151%,每股收益达到0.6634元。公司已由一家单纯投资电力的上市公司,成为一家集电力、油气、金融、环保、高科技为一体的综合类投资控股上市公司,将成为国内股市中少有的成长蓝筹股。 3、向高科技领域拓展,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高新技术是促进经济超常规增长的动力,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才能跟上发展的潮流。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电力行业具有介入高科技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创新,才能创造出不断稳定增长的蓝筹股形象。由于火力发电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垃圾发电,是利国利民又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因此,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是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深能源、深南电共同组建能源环保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总投资额为7亿元的南山区、宝安区2座垃圾焚烧电厂。龙电股份与岁宝热电出资设立新型能源公司,利用日本无偿援助的垃圾焚烧设备进行发电,顺应了国家鼓励能源开发的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前景。漳泽电力参股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北京赛迪网信息公司20%股份,在向高科技领域进军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皖能电力出资2000万元,合资设立深圳桑厦皖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豫能大手笔投资9000万元组建高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连热电受让大显网络系统公司20%股权,参与组建大连寰海科技开发公司等,也开始介入高科技领域,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4、雄厚的政府支持背景,良好的发展机遇。电力行业受国家政策保护,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又是上交利税的大户,理所当然地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电力行业能够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申能股份背靠上海市政府,深能源背靠深圳市政府,富龙热电背靠内蒙赤峰市政府等,使这些上市公司在收购资产,电力资金的筹集,多种经营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国电电力背靠国家电力公司,是今年新进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之一,漳泽电力、龙电股份等,经过股权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国家电力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控股公司,成为垄断性行业中的一个链条,也有利于公司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电力消费的增长一般快于GDP的增长,今年以来,电力消费开始强劲回升,上半年电力消费增长10.7%,预计全年用电量增幅将达8-8.5%。广东、上海、江西等增幅都达2位数。在未来的2年中,全国电力消费将继续保持回升的势头,据国家经贸委预测,2002年用电量将比今年年均增长5.8%,沿海发达省份及西部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电力行业的整体回升,作为行业排头兵的上市公司,增长幅度有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水平。 (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 1、火电上市公司:前后夹击 从2001年中报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火电公司的经营将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宏观上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只有广东、浙江等少数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随着三峡工程等一大批水电工程的投产以及“西电东送”的运行,广东等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也得到缓解,电力市场将进入类似1995-1997年的不景气状态。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加大,输配电能力的提高,广大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用电需求将大幅增长,这是电力公司新的利润来源。对此我们认为,这类需求对电力公司的影响较为有限。因为我国自1998年投入2500亿元开始城乡电网改造,至2000年底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用电需求的确有一定增长,但火电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随之上升,火电类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业绩并没有因城乡电网改造而大幅增长,甚至呈小幅下降的态势。因此随着全国电力市场进入供求平衡的状态,火电类公司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其次,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使电价下调已呈大势所趋。网厂分开、竞价上网及全国联网会使电价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公平竞争的步伐加快。实施网厂分开国电系统的上市公司在上网电量、电价方面的保护伞没有了,这些公司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长源电力等。地方政府所属的电力上市公司如赣能股份、豫能股份、粤华电等的发展,相当程度上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上网电量得不到保障,再加上电价下调的困惑,2001年中期业绩下降明显。自2000年开始,火电上市公司已有九龙电力、赣能股份等公司的电价下调,2001年5月,国家计委又出台了新的电价核定办法,将电价核定由还贷期改为经营期,大多数电力公司的电价都将向下调整,目前计委正在对各地上报的新电价进行审核,预计从2002年开始各电力公司的电价将普遍下调,这对火电公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三、自2002年开始,中央将不再对煤炭价格统一规定,实行市场调节,煤炭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对火电类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国际上石油价格仍处高位,国内燃油电力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将高居不下。第四、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力度逐步加大,少数只拥有小火电机组的上市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另谋出路。 2001年中报显示,国电电力、粤电力、龙电股份三只绩优股由于在2000年末股本大扩张,但业绩没有相应大幅增长,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较上年均有下降。2001年中期九龙电力业绩下降明显,其主营业务收入9,25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5.20,由于主营收入大幅下降,2001年中期只实现利润总额1,528万元和主营业务利润419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2.33和93.86,主营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发电机组三年一次的例行大修,发电量大幅减少;同时2000年下半年起物价主管部门下调电价,公司结算电价从328.64元/千千瓦时降至315元/千千瓦时,也是影响收入的一个因素。当然,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公司下半年的经营状况应有一定的转机。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火电公司可以说面临前后夹击、四面包围的艰难局面,未来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目前电力市场省级壁垒尚未打破,电力企业的上网电量直接受制于电网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影响到业绩的增长。处于电力需求缺口大的广东、深圳、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拥有大机组、高参数机组的部分火电优势企业,将因发电成本的降低和发电规模的扩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01年中报显示,处于广东、华东沿海发达地区火电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稍强,这些优势企业在网内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 2、水电上市公司:发展有限 虽然水电公司同样面临电力市场不景气、电价下调的问题,但由于水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能源,由于其上网电量、电价得到较大的政策倾斜,因此水电公司的市场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另外,远期水电无征收环保税的负面影响。因此,水电企业经营稳定,行业风险小,同时,又无原材料(燃煤和燃油价格)上涨加大成本之忧,因此水电规模较大、竞价上网优势大的优势企业,未来潜力大。但是水电公司共同面临另一个问题,即装机容量小、当地经济增长缓慢。目前深沪两市水电上市公司共有9家,平均装机容量为16.69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是桂冠电力(59.2),最小的乌江电力(6.76)。但9家公司大部分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电力需求增长有限。下表为各水电公司的装机容量与所在地区。 公司名称 装机容量 所处地区 桂冠电力 59.2 广西南宁 明星电力 8.86 四川遂宁 三峡水利 14 重庆万县地区 乌江电力 6.76 重庆市黔江开发区 乐山电力 6.91 四川省乐山市 闽东电力 15.15 福建省宁德市 桂东电力 8 广西贺州市 钱江水利 18 浙江省杭州市 岷江水电 13.37 四川省汶川县 另外,由于这些水电公司所拥有的大部分是径流式机组,调节能力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业绩波动较大。因此,虽然在政策上国家大力发展水电,但是具体到水电上市公司由于装机容量、所处地域的限制,发展有限。 3、热电类公司与当地经济相关 1)、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热电类上市公司,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除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国家每年还给予一定数量的热力补贴。作为公用事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公司主导产品的垄断性、公益性和服务性,2001年中期继续保持主业突出,收益水平相对稳定,毛利率较高,但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6家上市公司有4家处于东三省,内蒙、河北各一家,除河北省外(东方热电),地域经济总量和GDP增速、用电增速位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公司主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由于主导产品受市场区域性、地域性以及经济环境的制约,给主业扩展和扩大规模带来困难。 2)、2001年6家热电类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大部分有所增长,除岁宝热电略有下降外,其余主营收入同比大部分有所增长,其中东方热电、大连热电增幅高达71%和34%,同时东方热电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高达235%。 2001年中报显示热电类公司营业成本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成本、三项费用较上期同比普遍有所增加,导致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普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3)、热电类上市公司2001中期现金流普遍下降,只有东方热电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76元,其余五家均为负的,而惠天热电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为-0。33元,现金流量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隐患,只有提高热费收缴率才可改善公司的现金流量。 4)、热电产业属于朝阳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能源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城市商品住宅投资高速增长,会促使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需求迅速增加。热电类公司可积极开发新用户,增加热负荷,充分发挥新增项目的生产能力。 (三)、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 2000年随着宏观形势好转,电力需求旺盛,电力板块尤其是火电板块业绩优良,涌现了国电电力、粤电力、申能股份电力蓝筹的三驾马车,以及广州控股、深南电等高成长股。进入2001年,随着增发配股,股本大规模扩张,“三驾马车”已显出疲惫之态,其它火电、水电公司也鲜有亮点,此时深沪大盘在高位也步履蹒跚。不过在2001年6月初,乌江电力、桂东电力、东方热电等小盘次新股大幅上扬,带动了整个电力板块的活跃,在本次大盘暴跌前,整体看电力板块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在回想电力板块的“6月攻势”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只是市场主力为推高指数的筹码。预计后市在大盘中期调整阶段,电力板块也难有作为,但是对于业绩优良、前景看好的电力公司,现在是非常好的介入时机。 虽然火电、水电上市公司都面临一定的困难,但还是有一些业绩优良、质地较好的公司脱颖而出,例如火电类的深能源、深南电、广州控股;水电类的冠东电力、桂冠电力等。深能源、深南电地处深圳,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上半年,深圳电力需求旺盛,电力明显供不应求,而且由于当地近几年电厂建设少,发电设备不足,深能源、深南电两家公司机组利用率高,预计今后几年这种电力供求形式不会改变,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桂冠电力在水电机组中装机容量最大,而且是贯流式机组,调节能力强,值得中长期关注。 2001年下半年在策略上,多数封闭基金管理人明确表示,将把系统风险的控制放在首要地位,注意资产结构的合理平衡,将在传统行业板块中寻找机会。从开放式基金的选股思路来看,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经济启动相联系、具有流通股本大、投资价值高、业绩持续增长性增长稳定、现金流量充足及财务风险小的能源电力行业可能成为开放式基金等大机构的投资组合中的选择品种。另外,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由于持有人可以随时要求赎回,因此对基金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理念和操作手法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对规模大的资金运作。开放式基金主要从行业背景及股价市盈率水平来选股,部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力能源传统产业类上市公司将成为投其资组合中的选择品种,特别是未进行过大幅炒作的、流动性良好即流通盘适中的(在1个亿以上的)且业绩较好的、市盈率较低的电力股。 为此电力板块投资组合如下: 稳健部分:深能源、广州控股 积极部分:深南电、漳泽电力 阶段性关注:粤电力、东方热电、桂东电力、皖皖能 (三)、电力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分析财务状况 名称年度 2001年中期 2000年末期 2000年中期 1999年末期应收帐款周转率 2.905 4.527 6.221 10.284存货周转率 6.884 11.785 8.026 16.151总资产周转率 0.161 0.302 0.555 1.163流动比率 1.815 0.764 1.266 0.695速动比率 1.641 0.666 1.107 0.532主营业务增长率 183.940 105.404 -28.338 151.227税后利润增长率 100.248 27.968 -37.152 60.532净资产增长率 4.554 597.214 23.670 84.584总资产增长率 2.898 945.948 17.428 123.524 代码简称主营收入及增长率主营利润及增长率净利润及增长率 (万元)(%)(万元)(%)(万元)(%)600098广州控股345917 41.70 145959 29.08 88255 66.56 600101明星电力24347 17.71 11439 14.30 8166 -1.74 600116三峡水利22208 16.11 11085 45.62 3789 30.22 600121郑州煤电45884 -4.26 18192 -20.97 11786 -34.45 600131岷江水电10675 -16.27 6314 -16.00 3035 -30.18 600236桂冠电力64718 3.56 40691 -3.28 23563 5.19 600283钱江水利14595 -5.97 8489 -8.24 4536 -26.43 600292九龙电力27752 -8.39 10948 -9.57 7320 5.76 600642申能股份142397 24.39 54299 25.16 152304 83.60 600644乐山电力28469 7.11 8107 5.83 3713 27.52 600719大连热电32045 16.23 10299 2.81 6115 45.34 600726龙电股份80750 4.11 24709 7.45 22470 22.03 600744华银电力106771 11.20 23606 -3.31 17749 -10.33 600744祥龙电业49947 36.12 7294 -10.98 2133 -62.12 600780通宝能源24066 36.58 9094 39.00 5287 -12.94 600795国电电力140725 105.40 40470 40.89 28184 27.97 600863内蒙华电142284 15.98 35571 55.69 30420 50.99 600864岁宝热电23621 22.75 6986 62.34 1611 -27.57 0027深能源230802 45.73 71909 44.40 35490 8.54 0037深南电88971 48.11 14646 -9.41 14529 23.59 0426富龙热力17273 17.80 6388 -6.94 6324 -5.37 0531穗恒运66801 11.06 17293 -10.85 5928 -9.62 0534汕电力8640 11.35 1615 23.42 1494 302.05 0539粤电力428809 24.77 221988 24.23 97029 16.26 0543皖能电力68961 7.24 15333 4.99 22078 21.06 0601韶能股份54740 -3.50 19320 -5.56 12818 19.69 0692惠天热电54192 16.88 14226 14.03 9333 2.01 0767漳泽电力93699 4.65 25208 -11.92 14504 -18.85 0896河南豫能38818 -4.57 15754 -19.87 8298 -30.66 0899赣能股份49725 5.92 14446 -9.71 9505 -25.60 0958东方热电30265 34.31 9265 28.55 5237 12.53 0966长源电力67397 7.03 14508 -13.71 8652 41.29 0975乌江电力9665 4.45 6367 1.48 3737 -6.61 0993闽东电力18000 4.80 9871 -0.55 4352 31.62 平均78057 22.81 27991 14.94 19993 24.33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净利润增幅高于净利润平均增幅的公司有:广州控股、三峡水利、申能股份、乐山电力、大连热电、国电电力、内蒙华电、汕电力、长源电力等公司。广州控股、申能股份、国电电力、内蒙华电、长源电力是大型火力机组,由于广东省和华东电力市场好转,广州控股、申能股份受益,内蒙华电和国电电力向北京送电受益,长源电力得到较多的证券投资收益,净利润增幅较大。三峡水利、乐山电力是四川小水电企业,净利润增幅较大由于1999年基数较低。大连热电、汕电力属于供热企业,大连热电由于财务费用大量减少,汕电力1999年净利润372万元基数很低,净利润增幅较大。 电力行业每家公司平均总资产为28.88亿元,表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具有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国电电力资产高达113亿元,超过以前排名第一的申能股份资产99.15亿元,成为电力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其他公司如深能源、粤电力、广州控股也是资产在7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企业。 表2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