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第一课时一 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二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读。(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本节小结五、作业:背诵古今异义城 古义:内城 今义:城市 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池 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屈、不甘心 国 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 亲戚 古义: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域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今义:判断动词 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第二课时一、 提问背诵导入二、 分析课文、1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2研读: (1) 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 第二段以占天时的队伍不能攻克占地利的队伍为例,攻城的队伍攻势强大,从哪句话看出?哪里说明守城的队伍城小而难守?为什么战斗会弱者胜,强者败?(3) 第三段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一方终不能守城为例,哪些语句表现守城一方拥有优越的“地利”条件?但结果弃城而逃,为什么?(4) 第四段跟第二、三段的论述有什么不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5) 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6) 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三、拓展延伸: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你能结合现实生活再举例子吗?四、小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文章结构(一)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论证)(三)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总结,得出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层层推进第三课时:反馈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举一历史史实来证明本文的观点。 中考链接2008广西百色市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委而去之 (委: ) (去: ) 亲戚畔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2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含义: 。事例: 2008内江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争一一9 题( 9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3 分)A、委而去之 (到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 4 分)9、翻译下面句子。(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004烟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然而不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练习题【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环保公司福利制度执行细则
- 自考专业(护理)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一厂多租(厂中厂)厂区安全生产管理台账
- 科技赋能创业2025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奖金申报实务解析报告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2025年技术发展潜力评估报告
-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环保公司销售管理办法
- 贸易经营类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赏析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水箱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0858-2007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辽宁大学学生手册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师说一等奖优秀课件师说优质课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