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效备考】(新课标)高考历史 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1页
【名师高效备考】(新课标)高考历史 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2页
【名师高效备考】(新课标)高考历史 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3页
【名师高效备考】(新课标)高考历史 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4页
【名师高效备考】(新课标)高考历史 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高效备考2013年新课标历史考纲考点针对性集训: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i卷(选择题)1.一个法国商人,下列在华的行为哪些是可能发生的:1897年到福州开工厂1900年乘军舰到重庆1864年到北京旅游 1927年上海与华人冲突,由领事判决( ) a bc d2.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3.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到上海租界居住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 b、 c、 d、 4.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5.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7.1898年2月,纽约时报指出:“(各国在中国的行动)被危及的利益不仅是我们现今同中国各口岸的贸易,而且是所有这些贸易将来增长的权利。”为了保证美国将来在中国贸易的增长,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维护中国现行关税政策 b反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c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d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8.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2011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下列时代精神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长征精神五四精神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 )a b c d9.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能够反映二十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11.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a资政新篇 b扶清灭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12.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 b c d13.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14.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 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15.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第ii卷(非选择题)16.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2)图一的事件成为哪一场战争的导火线(1分)图二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分)(3)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图三历史事件的结局有什么重大的国际意义?(2分)(4)图三历史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四副浮雕图片反映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样的社会?(1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材料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材料三】“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请回答(1)、材料一中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材料二中“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8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潮流?(2分)试卷答案1.d2.b3.a4.c5.b6.d7.d8.b9.a10.c11.b12.c13.d14.d15.d16.(1) 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抗日战争 图四渡江战役 (4分)(2) 图一反映的事件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分)图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3) 斗争对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2分)国际意义:中国人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4)七七事变或卢沟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