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训练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训练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训练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训练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训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 必修第二册专题十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2016 湖州学情调研 下表是1929 1932年美 德 英 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 导致下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 选择题 a 一战的影响b 帝国主义分赃不均c 经济危机的打击d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解析一战是1914 1918年 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 工业不可能大幅下降 故a项错误 据材料 1929 1932年美 德 英 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 可知与帝国主义分赃不均无关 故b项错误 据材料 1929 1932年美 德 英 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无关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全球通史 中写道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 农产品大量滞销 农民负债累累 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 猪肉三分一磅 牛肉五分一磅 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 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 控制物价与 以工代赈 c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 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故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2016 宁波适应检测 罗斯福新政期间出台了700多个法令 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对儿童 残疾人 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该法令是 a 农业调整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全国劳工关系法 d 社会保险法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农业调整法 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 与材料主旨无关 故a项错误 全国工业复兴法 是关于工业方面的法律 与材料主旨无关 故b项错误 全国劳工关系法 是调整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的法令 与题干主旨无关 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相关法令 属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内容 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 新政 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 伤筋动骨 的大手术 这场 大手术 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调整农业政策b 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大规模干预经济c 主张自由经营 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推行 以工代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伤筋动骨 的 大手术 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 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 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 5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1935年5月6日 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 该局在1935 1941年间共耗资113 56亿美元 其中78 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 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工程振兴 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这些领域与社会矛盾没有直接联系 故a项错误 工程振兴 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建设都是为了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故b项正确 扩大政府支出无法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故c项错误 只有资源保护这一项能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不全面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2016 丽水学情调研 20世纪90年代 美国实施了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 从而进入了 新经济 时代 当时的总统是 a 胡佛b 罗斯福c 尼克松d 克林顿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胡佛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总统 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 罗斯福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总统 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尼克松是20世纪70年代的总统 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 克林顿是20世纪90年代的总统 他在任期间 美国实施了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 从而进入了 新经济 时代 故d项正确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 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a 混合市场经济b 计划指导型经济c 社会市场经济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解析 解析从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等信息分析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某国采用 社会市场经济 发展模式 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 成为西欧经济的 火车头 该国是 a 英国b 联邦德国c 法国d 苏联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题干信息 西欧经济 排除d 英国二战后是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是计划指导型经济 联邦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 故本题答案为b 9 加试题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 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 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 1947年政府在电力 航空 电讯 航运等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公有制经济普遍建立b 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c 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d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解析由信息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 收归国有 推行国有化 等可判断 这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体现 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加试题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 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b 苏联 俄 工业产值增减情况c 苏联 俄 农业产值增减情况d 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20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之后美国社会就业率急剧下降 故a项错误 苏联20世纪20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产值急剧上升 故b项正确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农业生产增幅缓慢 故c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国家忙于战争 经济发展缓慢 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图中1920年前后的曲线与美国不符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加试题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大萧条 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 而同一时期的苏联 却仿佛免疫似的 丝毫不为所累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b 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c 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d 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计划经济是斯大林开创的新型经济模式 与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方法手段 不能说哪一种更先进 故a项错误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 不能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故b项错误 苏联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控制 避开了市场经济的弊端 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两种经济模式的不同结果 与两国的政治制度无关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加试题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 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这一惊人的激增 究其外部原因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实行农业集体化d 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 1921年 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 实施新经济政策是1921 1928年 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c项错误 1929 1932年正是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期 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衰退 苏联通过一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 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加试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 剪刀差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 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 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 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 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 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 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解析压低农产品价格 抬高工业品价格 其目的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换取工业的快速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加试题 医生赶到病人那里 可病人已经死亡 于是 开具了死亡证明 核手提箱留给谁 由俄罗斯来控制 病人已经死亡 是指 a 苏联成立b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c 废除新经济政策d 苏联解体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由材料中 核手提箱留给谁 由俄罗斯来控制 可判断 病人已经死亡 指的是苏联解体 15 加试题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 都引起过社会思想混乱b 都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c 都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d 都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全盘否定斯大林 造成社会思想混乱 戈尔巴乔夫推行 新思维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 故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故b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戈尔巴乔夫改革用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来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故c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 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是在经济领域 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 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故d项错误 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 非选择题 16 加试题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 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 带有强制性 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 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 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 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从1953年起 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1956年 毛泽东又在 论十大关系 中指出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 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所以 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 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发展工业化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一五 计划 故从工业 经济体制 农业等方面与材料一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比较 得出异同点即可 答案相同 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 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 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答案 解析第一小问变化 结合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到材料二 论十大关系 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可知变化是由 以苏为师 转向 以苏为鉴 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第二小问背景 结合1956年苏联经济 政治相关史实和材料二中体现出的中国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结历史背景 答案变化 由 以苏为师 转向 以苏为鉴 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 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2016 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 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