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诗五首饮酒教学内容:饮酒(其五)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教材分析饮酒(其五)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性格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之外,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但是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三、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2、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四、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四、教学过程 导入: 有这样一位古人,他首先是个诗人,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他又是位隐士,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他还是一个农夫,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请问他是谁? (陶渊明)对,他就是既握锄头又握笔的农民诗人,隐士,陶渊明。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走进他的一首代表作饮酒。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要点归纳目标1: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目标2: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目标3、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自学指导一内容: 课下注释和学习资料方法:查阅 、识记时间:3分钟要求: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2、写作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自学指导二内容:全诗方法:听朗读,自由朗读时间:5分钟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能说出诗歌每联所写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检测练二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清节奏;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说出每联的内容(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采菊 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得的心情南山 静穆超然的胜景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景物描写:山间夕阳飞鸟归林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4.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黑暗,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方法:品读、讨论时间:5分钟要求:学生会赏析诗句自学检测三品析名句1、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课堂小结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他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的活着,他不急不缓、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的生命之车,并不留意于是否落在他人之后,正是由于不争先恐后,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学生会赏析诗句名号名 朝代 籍贯家 代表作品诗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黑暗,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真意:人生真谛 赏析诗句的方法:诗句内容 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 当堂训练:一、 默写填空()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二、阅读回答饮酒 1. 为什么“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呢?请用原诗的语句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 解。 “心远地自偏”说明隐居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只要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居所也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称道的“无我之境”的绝妙好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试赏析其妙处。 “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水管网清洗及维护周期管理方案
- 水痘的防治教学课件
- 水电材料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走进数字影视技术观看经典影片并写作影评04课件
- 2025版建筑工程劳务大清包合同(辅材供应与施工监督)
- 2025版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小型工程本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穿戴产品全球代理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联合开发合同
- 2025版店面租赁与品牌形象维护合同
- 2025版企事业单位车辆租赁与资产管理合同
- 艾梅乙检测结果解读培训课件
- ESD静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全套资料
-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
- 制造业的网络安全培训
- 接触网工程图识图 六跨电分相绝缘锚段关节安装图的识图
- 工业厂房监理规划范本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PPT
- 花卉学 二年生花卉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管道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