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doc_第4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A B发于声 国恒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C D举大计亦死 入则无法家拂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_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行为上要_。(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10(1)A (2)C(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 11B(3分)1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1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本题2分,每空1分)1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本题4分,超过20字扣1分)泰安市2004(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1、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2004贵阳实验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故 是 19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21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二)18所以这种人(每个1分)19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20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21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2004威海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给下边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2分)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4分)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7.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答_8.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这一观点。(2分)9.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答_ 5.z5ng b 6.AB7.人恒过,然后能改。8.生于忧患9.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2004年四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0分,每小题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8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C 8.D 9.B 10.A 11.C2004青岛市(实验区)(二)阅读一文,完成911小题。(本题满分l 1分,共3道小题,其中,第9小题2分,第10小题3分,第11小题6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人恒过然后能改。(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1简答题。(1)你认为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物在其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共同点?(2)通读全文,试谈谈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人才观。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题满分l 1分,共3道小题,其中第9小题2分,第10小题3分,第11小题6分)9田间,田地。 “这”或“这样”。 资财贫乏,这里指使他受到贫困之苦。通“横”,梗塞,不顾。(共2分,每词05分) 10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这样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共3分,每句1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1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磨难,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事业。(3分) 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经磨难而造就的。(3分)2004年柳州、北海市(二)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1、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12、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2分)人物: ,事迹: (二) 10、C (2分) 11、D (2分) 12、(2分) 开放题,人名1分,事迹1分,两者之间不吻合不给分。05沈阳市(课)(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举: (2)任 :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10. 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 (2)责任,使命12.D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05吉林省(一)文言文与阅读(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 孟子是_家的经典之一。(1分)10. 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_11. 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_ _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_13.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_(一) 文言文阅读(12分)1. 儒(1分)2. “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3.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4.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5.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4分) 05太原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0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2分)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发于声,而后喻 喻: (3)至于鄙 鄙: (4)被服以立 被: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1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谈。(3分)文言文阅读(13分)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2分) 11(1)通“弼”,辅佐 (2)了解,明白 (3)边境或偏远的地方 (4)通“披”,穿着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2)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语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3示例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找出相通处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别阐述2分,共3分)06宁夏11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全文看,作者强调的重点是“生于忧患”还是“死于安乐”?说说你的理解。(2分)11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从反面对“生于忧患”的补充。(结合内容分析,意思正确即可)2006河南(实验区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06攀枝花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 B、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 D、而 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 一、 选择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8 9 10 A D 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2007年襄樊市(2) 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二)(10分) 13“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2007丽水市(二)(1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2)人恒过然后能改。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16、(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008浙江金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词词义例句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答案:15、在国内 映入 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008年衢州市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23题。(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2008年贵阳市 短文(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故: 任: 曾: 过: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答: 24、填空: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材料链接: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 邦:国家。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答: 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2008年永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必先苦其心志 苦: 困于心,衡与虑 衡: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舜与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10、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观点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