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墩承台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1页
23#墩承台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2页
23#墩承台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3页
23#墩承台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4页
23#墩承台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化快速路D4合同段新造珠江特大桥 23#主墩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交底23#主墩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交底一、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1、河床高差在进行河床清理、复测过程中,河床高差按照不大于50cm进行控制。2、围堰垂直度 围堰整体垂直度不大于1/75,同时应对围堰至少选择4个对称点进行观测,求取四者平均值作为围堰整体垂直度。3、围堰临界浮力状态 现阶段,围堰结构自重、锚碇系统自重及第一次压舱混凝土自重共计约588t。在潮水位+4.000m之时,围堰着床临界状态总浮力为1565.7t;对应舱内水深7.65m,舱内干舱高度为6.65m。 其余潮水位按照实际潮位与+4.000m求差计算,如:潮水位为+5.000m时,围堰着床临界状态对应舱内水深7.65m+1.000m=8.65m,舱内干舱高度为6.65m-1.000m=5.65m。4、围堰平面位置 顺桥向偏差:不大于10cm; 横桥向偏差:不大于10cm; 综合偏差:不大于15cm。5、钢护筒位置 顺桥向偏差:不大于5cm; 横桥向偏差:不大于5cm; 综合偏差:不大于7.5cm。6、第二次压舱混凝土浇筑时舱内舱外水头差 浇筑第二次压舱混凝土时,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基于围堰对接段实际结构形式及其受力要求,在压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保舱内水位比部河水水位低1m。因此,必须配置相应抽水量的水泵进行同步抽水,以控制舱内舱外水头差。二、主要施工步骤1、底节围堰定位(已完成);2、底节围堰第一次压舱混凝土浇筑(已完成);3、中间节及顶节围堰对接(已完成);4、围堰平面位置初步调整;5、打开所有连通管,将围堰注水下沉至刃脚悬空高度为50cm左右(以当天低平潮潮位为参考潮位);6、围堰垂直度精确调整;7、围堰平面位置精确调整;8、等待当天低平潮时间段集中注水下沉着床,锁定所有锚碇系统;9、着床后围堰平面位置、垂直度复查; 当平面位置、垂直度均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可以正常进入下一步施工; 当平面位置、垂直度不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应进行少量抽水上浮,重新调整围堰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直至满足相关技术要求。10、围堰外侧抛填5-8层沙袋,将围堰刃脚部位基本覆盖,确保回填土不至流入围堰内部区域;11、在围堰外侧回填高度为3.0m4.0m的淤泥或泥沙,将围堰初步稳固;做好相关围堰内外河床标高测量、统计;12、解除围堰锚碇系统;(同时,按照3天/周期对围堰平面位置、垂直度、内外侧河床标高进行观测、统计,对围堰进行监控。)13、搭设23#主墩栈桥及码头,同步进行围堰内平台搭设及钢护筒防渗、防裂结构、锚固钢筋安装及钢护筒定位;(此阶段,有意识加快栈桥的搭设。)14、待钢护筒第二层定位结构安装完成,第三层定位结构下放就位后,进行钢护筒内的袋装土回填。单个钢护筒内回填土不低于2m,首先回填袋装土,再进行散装土回填,其中袋装土高度不得低于1m;15、利用23#墩栈桥进行围堰第二次压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对称浇筑,并严密观测围堰的垂直度变化情况,以便应急处理。)16、完成主墩桩基钢护筒定位及封底混凝土浇筑临时平台搭设;17、浇筑封底混凝土(将在23#墩主墩承台封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交底中详细描述);18、完善主墩钻孔施工平台;19、进行主墩桩基施工;20、封闭连通管,进行堰内抽水;21、破除桩头,进行主墩承台施工。三、现阶段施工关键点1、河床探测加强对围堰范围内河床标高的探测,在保证基底标高不侵入有效封底混凝土厚度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基底的高差,避免围堰由于基底不平整而发生倾斜。2、围堰水密性检查 围堰对接焊接完毕、注水下沉之前,必须完成对接段焊缝水密性检查,减少由于围堰焊接质量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给后续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围堰垂直度控制 围堰垂直度直接决定了围堰内壁斜向侵入承台结构尺寸的程度。围堰内壁不得侵入承台结构物尺寸按照不大于20mm考虑,在围堰平面位置不发生偏差的前提下,围堰的整体倾斜度不得大于1/25。施工过程中,围堰平面位置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23#墩钢围堰垂直度按照1/75进行控制。4、围堰平面位置控制 围堰临近着床之前,应选择低平潮对围堰平面位置进行全面控制,力争快速、准确进行测量定位,确保低平潮期间完成围堰定位下沉。5、围堰着床时机选择 围堰下沉至悬空50cm左右之后,应等待选择低平潮位进行着床,以减小潮汐及水流对于围堰定位的影响。6、锚碇系统拆除时机选择 围堰锚碇系统的拆除,必须保证围堰外侧回淤深度不小于3m之后,方可拆除围堰锚碇系统。7、围堰第二次压舱混凝土浇筑时机选择及控制 在完成主栈桥搭设后,围堰浇筑封底混凝土之前浇筑第二次压舱混凝土即可。亦尽早浇筑第二次压舱混凝土,可以及早发现围堰舱内混凝土自重对基坑的影响,及时处理由于基坑局部强度不够导致围堰压舱之后的倾斜。8、围堰平面位置、垂直度的观测与控制 在围堰着床之后,应按照3天/周期,对围堰结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进行连续观测,及时跟踪监控围堰及基底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紧急情况。9、钢护筒定位措施及安装顺序 钢护筒定位结构分为3层:第一层是借助主墩钻孔平台结构作为钢护筒顶层定位结构;第二层是在+4.800m中心标高处,采用I28与钢护筒焊接而成;第三层是采用I28a结合20a焊接成整体定位结构(通过10个5T悬吊葫芦临时固定),由水面附近、通过10个5T葫芦进行悬吊下放就位并由潜水员将其与围堰内壁及钢护筒外壁进行水下焊接固定,其中心标高为-5.000m。 安装顺序: 1)安装顶层贝雷桁架及剪刀撑,形成顶层钢护筒定位结构; 2)焊接第二层钢护筒定位结构; 3)在第二层钢护筒定位结构下放50cm处,按照指定位置悬吊5T葫芦,悬吊焊接第三层定位结构; 4)利用手拉葫芦将第三层定位结构下放至设计标高; 5)由潜水员将第三层定位结构与围堰及钢护筒焊接牢固。10、钢护筒与封底混凝土之间防裂、防渗措施 按照22#主墩锚固钢筋焊接要求(包括焊缝要求、锚固钢筋尺寸、锚固钢筋标高等),在钢护筒下水之前焊接完成。11、围堰防浪段安装时机 围堰防浪段是为确保洪水期间承台能够正常施工而设计,应在围堰进行堰内抽水之前完成。四、施工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控制河床基底标高; 2、围堰注水下沉时,应尽量控制围堰最大高差不大于50cm; 3、围堰平面位置及垂直度调整均应选择潮水相对较为平缓的时期进行; 4、围堰外侧没有完成回淤之前,不得擅自拆除锚缆系统; 5、围堰锚固钢筋必须按照相关技术指标执行; 6、钢护筒定位系统必须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