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 纲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 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2)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3)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的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3)住: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4)习俗: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思维升华我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总趋势和原因(1)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2)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1铁路交通(1)19世纪_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5)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_位、世界第四位。(6)在机车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交通(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2)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比较稠密的公路网。(二)水运与航空1水上交通(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2)19世纪70年代初期,_的成立,首次打破了列强的垄断局面。(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2民用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1)电报(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新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思维提升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5)进程:先慢后快。(6)种类:海陆空。三、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创办报刊,比较著名的有_和万国公报等。(2)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并成为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武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新中国成立后_等党报党刊成为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报刊内容也比较丰富。4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恢复生机,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的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纷纷创办。(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的发展(1)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3)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三)互联网的兴起1产生与发展(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2)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3)_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2)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影响(1)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2)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3)不仅改变了人们的_,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归纳提醒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概况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布洋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成飞机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辛亥革命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山装断发易服;婚姻自由、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勤俭节约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色彩缤纷,款式多样“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生活休闲、无私奉献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铁路提速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的报刊;电视逐渐普及;中国接入互联网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及阶段特征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3)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2特点(1)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2)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空间、主体(农民和市民)和不同习俗的发展不均衡,在变化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始终保留着民族特色。3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4阶段特征(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最突出的特点。(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比较近代现代衣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装、百姓穿洋衣、洋袜的增多着装从灰蓝单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时尚,西式糖、烟、酒、饮料为百姓所接受1987年解决了温饱问题,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注重吃好,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西式住宅增加,民国的高官显贵建造洋房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还实施“安居工程”行轮船业(1)列强垄断(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面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后,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轮船业的比重下降铁路(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汽车 (1)20世纪初出现汽车(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飞机冯如制造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开始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复习社会生活变迁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例1 (2011天津高考)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答案c审题突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在社会习俗上,正式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从材料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该现象应当发生于19121927年。其他三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因此选c。例2 (2011浙江高考)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a审题突破注意题干“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的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习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例3 (2011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c d答案b审题突破从图中文字“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可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美观的差异,并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中国仿制西式帽,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故符合题意,答案为b。题型突破情境类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技巧情境类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首先,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肯定是错的,如本题中“民国时期”就是关键。其次,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再次,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捕捉重要信息,围绕新情境材料的主旨转换问题思维视角,化繁为简,如本题图片中的文字即是关键。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天宫一号”升空与大众传媒12011年9月30日,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物质生活变迁2网络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题点主干知识网络普及32011年6月19日,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 ()a汽车的应用 b网络的普及c广播电视的推广 d报纸的影响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社会史观4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巨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新闻热点5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反映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今年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c“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d“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c d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6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7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8辛亥革命前,男子没有发辫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男子留辫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这一现象的变化不能说明 ()a政治革命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b国人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c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有所增强d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9下图中引起文成公主“千年一叹”的现象是因为西藏地区()a交通工具的进步 b通讯工具的进步c大众传媒的发展 d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10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组,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趋势b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c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d洋务运动时期实现了各省通火车11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12 “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下列有关网络说法正确的是 ()a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飞速b网络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c网络赋予人们发言的自由d网络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播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0分)(3)据材料一、三,指出两位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妇科妊娠分娩并发症处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心肌梗死紧急处理实战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卫生法学医疗事故法律责任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整形外科隆胸手术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疾病诊断治疗学综合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护理学高风险病人监护与护理方法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标准)收购北海资产协议书
- 2025年老年医学病例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医学对慢性病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讨论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学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模拟答题
- 《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修订草案)》知识培训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商场租户撤场协议书范本
- 九年级上册英语书译林版单词表
- 车库业主与租赁者安装充电桩协议书
- 园林工程竣工验收与养护期
-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如厕
- 丙酸丙酯的分离工艺
- 二维层状材料的堆叠效应
- 审计资料交接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