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 本课教材地位分析:20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各国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不当国家就会分裂或者和平演变,苏联的改革是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代表,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苏联改革的失败,初步理解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2、能力培养: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显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图片。 师: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回顾这段历史,除了建国初期的两大著名领导人物列宁和斯大林外,苏联的经济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的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说明:本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回顾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认识到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改革的必要性。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了解赫鲁晓夫的性格,从而为理解他的改革的失败奠定基础。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论从史出,让学生学会分析背景资料。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相关内容,了解赫鲁晓夫的急躁冒进,没能认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61页苏联的解体,初步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62页的大字内容,认识“八一九事件”没有挽救苏联,反而加速其解体。说明:让学生用任意一种方法分析归纳苏联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注意指导学生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并指导学生全面的分析问题。说明: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提炼出所学精髓。(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一.改革的前提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改革从他开始。 二改之面赫鲁晓夫的改革教师:简介赫鲁晓夫生平,然后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其性格有所了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鲁莽的改革家” ;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往往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 ;先脑子发热,信口开河,面对西方说要“埋葬资本主义”,后来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当美国记者不厌其烦地用“民主”和“多党制”纠缠他时,老赫大俗大雅:“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 ;同人们传闻的“大老粗、没文化”相反,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鲜明、有说服力。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虽然外表粗俗,但颇为精明,决不像某些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个不讲原则、不动脑子、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混蛋。” 教师:说说赫鲁晓夫的性格? 学生:勇敢狂热与谨慎畏缩兼备、天真烂漫与举止粗俗同在、胸襟坦荡,善于反潮流,敢为天下先等等。 教师: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改革?(回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 打出幻灯片:1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以及弊端) 2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发展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暴露。 展示材料: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教师:这给苏联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品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为了改变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等现象,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学生:否定斯大林,并推行改革。 教师: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了解小字部分) 这份秘密报告最终没能保守住秘密,随着它的公布于众,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接踵而至,苏联的历史车轮也随之改变了方向。 在批判斯大林同时,又对经济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教师:改革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学生:首先是在经济领域,从农业开始。例如:垦荒,推广种植玉米。 教师:如何评价这项改革内容? 学生:结合小字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略) 教师:积极方面是苏联农业一度出现上升态势,1958年与1953年比较,谷物产量增长91,但局限性是,形势好转后,又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短期赶超美国,盲目地将牧草地改种玉米。新垦区因不注意生态保护而致土壤沙化,收成递减。 教师:最终结果怎样? 学生: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教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主观上是赫鲁晓夫急躁冒进;客观上是没能认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 教师: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学生:失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没能找出错误的根源在于体制。 过渡:勃涅日列夫改革使苏联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70年代,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苏联的军事开支占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军费的高开支,再加上高福利,呈现“提前消费”景象,把戈尔巴乔夫的财政提前支光。 三改之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请问,当时苏联的状况如何?(出示一段材料)反映苏联的经济困境。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 教师:简介苏美国际关系表现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当1981年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采取强硬的态度,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再也无力应付,被迫进行全面收缩政策。 教师提问:戈尔巴乔夫如何应对? 学生:面对这样的局势,他提出结束冷战,认为最先应从经济改革入手。 教师:改革取得成效吗? 学生:没有,生产水平下降。 教师补充:由于经济方面的改革仓促上马,阻力比较大,又没有对畸形的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戈尔巴乔夫退出冷战的举措为他赢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在西方国家的声望非常高,但在俄罗斯很不受欢迎,因为许多人认为他应该对国家的没落和今天的许多困难负责。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他只获得了1的选票。 教师: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又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结果如何? 学生: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教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和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使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有何表现? 学生: 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随后波罗的海沿岸另外两个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独立。 教师:面临联盟解体的威胁,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 1991年8月14日 ,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什么? 学生:这条约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开始。 教师: 在苏联即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怎么办呢? “八一九”事变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苏共被排挤出正确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 1991年12月8日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联“将停止存在”。戈尔巴乔夫已失去实际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真正的胜利者是叶利钦。 12月25日 ,圣诞节前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问题探究: 总体讨论: 1.苏联解体的原因?(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泛滥;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教师归纳:女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2.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活动与探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谈谈你的想法。 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原因:1改革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改革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3改革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改革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用“戈尔巴乔夫迟到的醒悟”来论证这点:这位前领导人在下台后不断在为自己的作为辩解,曾说过:“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无法忍受的独裁统治的共产主义。”还表示:“我必须清除苏共和苏联的整个领导,我必须清除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 然而,在这次接受中国记者杨政采访时,似乎有了天壤之变。他谈到:“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惨痛的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本课主要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对它的探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六、课堂检测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赫鲁晓夫开始担任苏联领导人是在 ( ) a.1951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57年2.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 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3.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4.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苏联政体是 ( )a. 无党制 b. 一党制 c. 两党制 d. 多党制5.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的时间是( )a. 8月19日 b.7月19日 c.9月18日 d.7月18日 6.政变事件后得以控制全局的俄罗斯领导人是( )a.利加乔夫 b.安得罗波夫 c.叶利钦 d.普京7.苏联解体是在哪年的年底(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2.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3.“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d.使苏联立即解体4.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立陶宛 d.乌克兰 5.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6.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两极格局终结 b.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c.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d.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二.材料解析题7. 阅读下面的材料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方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七十年之久的苏联最终解体。回答:苏联是何人在何时建立的?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是怎样的?继戈尔巴乔夫之后入主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是谁?苏联的解体又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苏联的解体给社会主义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