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易错题查漏补缺 错题整理专题.doc_第1页
高考化学 易错题查漏补缺 错题整理专题.doc_第2页
高考化学 易错题查漏补缺 错题整理专题.doc_第3页
高考化学 易错题查漏补缺 错题整理专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错题整理一、基本概念专题1、(月考9na)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常温下,1molnahco3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后,可逸出na个co2分子b在含有na个醋酸根离子(ch3coo)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h+)数目略大于nac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电子数目为10nad1mol油酸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a2、(月考1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da10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1molch3cooh co32+ 2ch3coohco2+ 2ch3coo+ h2ob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4alo2 + 7h+ + h2o = 3al(oh)3+ al3+c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则反应体系显紫红色 5pbo2 + 2mn2+ + 4h+ = 5pb2+ + 2mno4 + 2h2o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3、(月考17溶液的计算)t时cuso4的溶解度是s g,其饱和溶液密度d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向足量饱和溶液中加入m g无水cuso4或蒸发掉n g水后恢复t,均能获得w g胆矾晶体,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ba b c d4、(苏南一模16离子共存)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可能形成碱性溶液且最终无沉淀生成的是a二、基本理论专题1、(月考10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取0.2moll1hx溶液与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cd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0.2moll1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bc(na+) = c(x) + c(hx) = 0.2moll1 cc(na+)c(x) = 9.9107moll1dc(oh)c(hx) = c(h+) = 1108moll12、(苏南一模15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bd3、(月考18化学平衡)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g);h0。现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molc和6mol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bd图2 图1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 所示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4、(南京一模12溶液蒸干问题)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ad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溴水b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kal(so4)2与ba(oh)2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5、(南京一模15电化学)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的原理图。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只允许钠离子通过。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d2na2s2nabr3na2s43nabr下列关于此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的过程中当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导线通过0.1mol电子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c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d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6、(苏南一模12新信息分析)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物质酸性(碱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给出(接受)质子能力的大 小。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三、有机化学专题1、(月考3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环丙叉环丙烷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a、环丙叉环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四种 b、环丙叉环丙烷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c、环丙叉环丙烷与环己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环丙叉环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2、(月考12有机物的官能团和性质)最近,媒体报道不法商贩销售“致癌大米”,已验证这种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aftb),其分子结构式为如右图所示,人体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有转变为肝癌的可能。一般条件下跟1mol aftb起反应的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c a 6mol;1mol b5mol;1molc6mol;2mol d5mol;2mol h2so43、(南京一模17有机物官能团和性质)波立维是国家刚刚引进的新药,它给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波立维属于硫酸氢盐,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6h15clno2h2so4 b该物质可以溶于水 c波立维能形成硫酸氢盐是与其结构中的氮原子有关 d它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molnaoh四、化学实验专题1、(南京一模20侯氏制碱法)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以下a、b、c、d四个装置可组装成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实验装置。装置中分别盛有以下试剂:b:稀硫酸c:盐酸、碳酸钙d: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水a b c d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温度盐溶解度010203040506010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7.0nahco36.98.19.611.112.714.516.4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说明:35nh4hco3会有分解)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_(填字母)。a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d温度在3035,原因是_。为了便于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浸在冷水中,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_。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_杂质(以化学式表示)将锥形瓶中的产物过滤后,所得的母液中含有_(以化学式表示),可加入氯化氢,并进行_操作,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32hhco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1 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2 ml。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3(%)_。cadb ; nahco3 除hcl; 反应速率高 水浴; 降低温度nahco3溶解度降低nacl nh4hco3 nh4cl ;nacl nh4hco3 nh4cl 结晶(或重结晶)2、(苏南一模20定量实验)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二至三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甲同学的方案如右图所示:(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 程中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 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则可能造成误差 ii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 (2)洗涤沉淀的操作要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