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太平天国运动1、2、3、4辛亥革命5、6、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b.贼情汇纂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解析:aa项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旧纲常名教,打击封建势力,有利于近代化,符合题干要求。b项反映了太平天国滥杀无辜,c项反映了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d项反映了宗教思想。2.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根据罗尔纲教授的太平天国史稿绘制),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自然经济解体解析:c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故a项不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不正确。自然灾害主要发生于中国西南地区,b项不正确。图片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的反清起义,与鸦片战争有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清政府的腐败。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a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指革命史观,四个选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4.“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解析:c根据题干“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说明该事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表明该事件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综合上述,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是太平天国运动。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解析:d袁世凯继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而其企图复辟君主专制,故应排除a项;辛亥革命中实行的是省制,不是联邦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应排除c项;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照美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6.(2012南通调研)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解析:b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建立新的制度,以维护国家稳定甚为重要。a项说法完全错误;c、d两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本题选b项,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7.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指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d这里的“西化”指洋务运动,“反西化”指义和团运动,“现代化”指辛亥革命。8.(2012温州二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解析:a材料认为辛亥革命被民众理解为“兴汉灭清”,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不相符。9.(2012韶关二模)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解析:da项错误,中华民国在1912年1月已经建立;b项错误,袁世凯在1912年3月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加强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活动;c项的错误在于“决定”;本题选d项,材料表明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10.(2012惠州模拟)据一项调查显示,1913年江苏某地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对此比较全面的理解是()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旧传统仍有影响c.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d.文化氛围浓郁解析:c在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中既有代表着民主共和潮流的孙中山、华盛顿,也有代表着封建势力的孔子、孟子等,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11.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解析:b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不可能赶跑皇帝,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和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没有皇帝,c、d两项错误。12.(2012湛江二模)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a.由“帝制”转入“民治”b.由“器物”转入“制度”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解析:a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即由“帝制”向“民治”转化。由“器物”转入“制度”的是戊戌变法,b项错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五四运动,c项错误。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的是新中国的诞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在农业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高峰,没有向工业文明转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反应迟钝。当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侵略来临时,中华文明无力抵御,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线索即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的依据和结果。(2)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问,关键信息是一个线索即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太平天国是一种旧式的农民起义,结合太平天国的两部纲领进行分析。第(2)问,概括材料观点即可,抓住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等信息。“启示”不偏方向,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又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资政新篇,二者在经济主张上是相悖的。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在近代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启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1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它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