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 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作用 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 构成 功能和意义 知识梳理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形成 韩 赵 魏三家大夫瓜分 国 大夫田氏取代齐国七雄 齐 燕 韩 赵 魏 战争 特点 规模很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结果 秦国成为实力 的诸侯国 晋 楚 秦 最强大 商鞅变法 领导阶级 新兴的地主阶级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以求富国强兵时间 支持者 公元 年 秦孝公 措施 政治 建立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变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经济 废除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 统一 军事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前356 县制 井田制 度量衡 都江堰 时间 主持者 地点 公元前256年 秦国蜀郡郡守 岷江 构造 渠首 分为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灌溉网 用途 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发挥出防洪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意义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22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李冰 灌溉 天府之国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 单项选择题1 战国初年 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 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 齐 楚 赵b 韩 赵 魏c 楚 燕 韩d 秦 齐 魏 b 2 战国后期 燕国太子丹派壮士荆轲刺杀秦王 以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同学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很多 下列哪一项比较正确 a 只要杀了秦王 燕国就不会灭亡b 荆轲是一个壮士 他用生命阻止秦王的暴行c 秦王进行的战争违背了历史潮流d 荆轲虽然壮烈 但他的行为违背了历史潮流 d 3 我国许多报刊的名字都有它们的来源 如 燕赵都市报 见下图 中的 赵 指的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赵 这个名称源于 a 西周时期 周王分封诸侯b 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c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d 战国后期 合纵连横 c 4 育英中学刚调来了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 她在自我介绍时说 我与战国有缘 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的最西边一个国家的名称 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的最北边一个国家的名称 由此可知 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a 秦燕b 秦楚c 齐楚d 齐燕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 大变革时期 诸侯争霸斗争是当时各国政治的主要内容 下列国家中 哪些既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 楚国 晋国 齐国 吴国 燕国 韩国a b c d a c 6 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 如何在竞争中谋求生存 并且富国强兵 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 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 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 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其中成效最大的变法是 a 李悝变法b 吴起变法c 管仲改革d 商鞅变法7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d 统一货币 度量衡 d c 8 三峡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 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 至今还发挥着防洪 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 a 郑国渠b 都江堰c 灵渠d 黄河9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修建于西周时期 由李冰主持建造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 b c d b d 10 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350年的关中地区 在你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a 你在战争中立功 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 几年后 由于你辛勤耕种这些土地 粮食丰收了 政府免除了你的徭役c 后来 你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 成为小地主d 四十岁后 你卖掉土地去经商 得到政府的奖励 d 11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 因战争众多 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a b c d 12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 推行县制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承认土地私有 准许自由买卖 b d 13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 历史上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 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 万里长城b 都江堰c 大运河d 赵州桥14 没有炸药开山劈岭 用干柴把山岩烧红 浇泼冷水炸裂岩层 历时十年凿出了导流的宝瓶口 用鱼嘴形堤坝 把江水分流 这段材料描述的工程的修建者是 a 李冰b 李斯c 李春d 李纲 b a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度瓦解的时期 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其因素包括 铁制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推广 都江堰的修建 各国变法a b c d c 能力提升 二 综合题16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 干戈不息 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是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是谁成就了帝国的霸业 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的改革大潮中去吧 变字当头促发展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 图一工具最早在什么时期使用 图二工具在什么时期开始广泛使用 牛耕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 2 随着生产工具的变化 人们在生产方式上有什么变化 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原始农耕时期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由千耦其耘向个体农耕转变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 3 阅读材料二中的图四 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原因 目的各是什么 图四中的人物应是谁 原因 秦国国力虚弱 不为各国所重视 目的 立志变法图强 秦孝公 4 材料二中的图五是商鞅与秦国反对变法的顽固派进行论战 面对责难 如果你是商鞅 你将怎样辩驳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治理国家 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17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 商鞅变法 专题学习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破坏了井田制 广开良田 奖励耕战 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 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 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但是这样做后 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 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强国兼并地盘 弱国丧失江山 提炼信息 1 仔细阅读材料 你认为材料叙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 请简要归纳 废除井田制 重视农业发展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角色扮演 2 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贵族 你会不会支持商鞅变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回顾教材 3 用材料中的原话说明商鞅变法取得了什么效果 强国兼并地盘 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不会 因为 奖励军功 这一措施 剥夺了贵族子弟世袭爵位的特权 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 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争霸称雄 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深入理解 4 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中的 法度 指的是什么 请指出 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 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这一变化的实质 方法探究 5 对于商鞅变法 同学们意见不一 有的认为商鞅 被车裂而亡 所以变法失败了 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那么 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分封制 奴隶制度开始被封建制度取代 评价方法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 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强化训练 1 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西汉时期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 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 b d 3 商鞅变法内容中 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 奖励耕战 富国强兵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4 变 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 各国的变法改革中 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a 魏国b 齐国c 楚国d 秦国 b d 史海拾贝 立木取信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 人心惶惶之际 为了树立威信 推进改革 商鞅下令在都城的集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