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模型设计文献综述.doc

工业机械手模型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4032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9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06-08 上传人:优****料 IP属地:境外
40
积分
关 键 词:
工业 机械手 模型
资源描述: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1.2设计要求3

1.2.1控制要求3

1.3 PLC的发展概况4

1.3.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4

1.3.2 PLC的定义4

1.3.3 PLC的特点5

2 机械手概述6

2.1 机械手的定义与分类6

2.2 机械手发展情况7

2.3机械手的发展趋势8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9

3.1 PLC的选型9

3.1.1 常用PLC介绍9

3.1.2 确定型号FX1N-60MR13

3.1.3 FX1N所具有优越性能13

3.1.4 FX系列PLC型号的说明16

3.2 三菱FX系列的结构功能16

3.2.1 PLC内部功能17

3.2.2 PLC输入输出接口的安全保护18

3.3 手持编程器FX-20P-E的使用18

3.3.1 HPP的组成与操作面板19

3.3.2 HPP的操作过程21

4各功能实现形式与控制方式25

4.1 本机械手模型的机能和特性25

4.2 夹紧机构25

4.3躯干25

4.4旋转编码盘26

5软件设计27

5.1 编程软件的使用27

5.2 FX1N PLC梯形图中的编程元件28

5.3 程序的总体结构29

5.3.1 各部分程序如下30

5.4 PLC程序的上载和下载40

5.4.1 PLC程序的上载40

5.4.2 PLC程序的下载40

设计小结41

参 考 文 献42

附录43

附录A:PLC接线图43

附录B:指令表44

致 谢46



摘  要

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内,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危及生命。工业机械手就这样诞生了,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气方面有电机、开关电源、电磁阀、等电子器件组成。该装置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气动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仪器之一。本文介绍的机械手是由PLC输出四路来分别驱动横轴、竖轴、底盘转动、手转动电机,控制机械手横轴和竖轴的精确定位,微动开关将位置信号传给PLC主机;电机拖动手爪和底盘旋转;电磁阀控制气阀的开关来控制机械手手爪的张合,从而实现机械手精确运动的功能。本课题拟开发的工业机械手模型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可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作业,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


关键字:可编程控制器PLC,机械手,电机,任意位置




ABSTRAC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other domains, because works need, the people frequently receive factor the and so on high temperature,corrosion and virulent gas harm, increased worker's labor intensity,even endangers life.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like this was born, the manipulator is in theindustry robot assembly system the traditional duty implementingagency, is one of robot key components. The electrical aspect has theelectrical machinery,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he solenoid valve,and so o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omposition. This equipment has covered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 technology, theposi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air operated technology and so on, isthe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model represents one of instruments. Thisarticle introduced the manipulator is outputs four groups by PLCseparately to actuate the abscissa axis, the z-axis, the chassisrotation, hand turns an electric motor, controls the manipulatorabscissa axis and the z-axis pintpointing, the microswitch bequeathsthe position signal the PLC main engine;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drives the hand fingernail and the chassis revolves; The solenoidvalve controls the air valve the switch to control the manipulatorhand fingernail to gather, thus realizes the manipulator proper motionfunction. This topic plans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model which develops to bepossible in the space to grasp puts the object nimbly, the movement isdiverse, may replace artificially carries on the work in hightemperature and the dangerous operation area, and may changes therelated parameter as necessary according to the work piece change and the movement flow request.



Key words: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manipulator,electrical machinery, freeposition.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1.2设计要求3

1.2.1控制要求3

1.3 PLC的发展概况4

1.3.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4

1.3.2 PLC的定义4

1.3.3 PLC的特点5

2 机械手概述6

2.1 机械手的定义与分类6

2.2 机械手发展情况7

2.3机械手的发展趋势8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9

3.1 PLC的选型9

3.1.1 常用PLC介绍9

3.1.2 确定型号FX1N-60MR13

3.1.3 FX1N所具有优越性能13

3.1.4 FX系列PLC型号的说明16

3.2 三菱FX系列的结构功能16

3.2.1 PLC内部功能17

3.2.2 PLC输入输出接口的安全保护18

3.3 手持编程器FX-20P-E的使用18

3.3.1 HPP的组成与操作面板19

3.3.2 HPP的操作过程21

4各功能实现形式与控制方式25

4.1 本机械手模型的机能和特性25

4.2 夹紧机构25

4.3躯干25

4.4旋转编码盘26

5软件设计27

5.1 编程软件的使用27

5.2 FX1N PLC梯形图中的编程元件28

5.3 程序的总体结构29

5.3.1 各部分程序如下30

5.4 PLC程序的上载和下载40

5.4.1 PLC程序的上载40

5.4.2 PLC程序的下载40

设计小结41

参 考 文 献42

附录43

附录A:PLC接线图43

附录B:指令表44

致 谢46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和发展,控制器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状态,缓解日趋紧张的供求关系,我们研究就得开发多工步搬运机械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从国际上看,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统筹全局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强社会管理等。与此同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同时也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只要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经过15年乃至更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科技成就。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1.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 发展趋势。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2设计要求

采用PLC构成机械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修改PLC控制程序,改变对机械手模型的控制要求。机械手横轴水平面内作前后方向运动,竖轴能在垂直面内作上下两方向运动,底座能作正反两方向旋转,手能正反两方向旋转,并且底座能在任意位置停止的功能。机械手抓取:最多1.5kg的重物;机械手前后最大行程500mm;上下最大行程800mm。模型如图1.1;


图1.1 模型图

1.2.1控制要求

1、接通电源后,机械机构自动复位;

2、横轴前伸;

3、机械手旋转到位;

4、电磁阀动作,机械手张开;

5、竖轴下降;

6、电磁阀复位,机械手夹紧重物;

7、竖轴上升;

8、横轴缩回;

9、底盘旋转到位;

10、横轴前伸;

11、机械手旋转;

12、竖轴下降;

13、电磁阀动作,机械手张开,放下货物;

14、竖轴上升复位。

1.3 PLC的发展概况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继电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开发起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它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并通过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1.3.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PLC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为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对控制系统提出要求为:(1)能替代各种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及其主令电器等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控制系统,既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它简单易懂,价格低廉,能够满足生产工艺改动频繁的需要;(2)编程简单;(3)模块式结构;输入、输出电压是交流115V(美国标准),输出能直接驱动继电器和电磁阀;(5)抗电磁干扰强;(6)具有数据通信功能。就是把继电-接触器控制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齐全、灵活性、通用性强的特点结合起来,用计算机的编程软件逻辑易于修改来代替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硬接线逻辑不易修改。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在1969年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世界上首台可编程控制器,并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线上应用成功,实现装配线的自动控制。

1.3.2 PLC的定义

PLC问世以来,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为了使其生产和发展标准化,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y Association)经过四年的调查工作,于1984年首先将其正式命名为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并给PC作了如下定义:

  “PC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它使用了可编程序的记忆体储存指令。用来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类似的输入/输出模块,以控制各种机械或工作程序。一部数字电子计算机若是从事执行PC之功能着,亦被视为PC,但不包括鼓式或类似的机械式顺序控制器。”

  以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又先后颁布了PLC标准的草案第一稿,第二稿,并在1987年2月通过了对它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内容简介:
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业机械手模型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文献综述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3级机制一班 学生姓名: 刘 洋 学 号:200310621044二00七年 4月29日文献综述:工业机械手模型控制系统设计1工业技术的发展要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对科学发展提出了强烈需求,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而且愈加激烈。我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更要强调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目标,通过基础研究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遴选研究方向的原则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虽暂时还薄弱,但对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有力带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1.1我国工业发展规划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三是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根据以上原则,要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已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前最紧迫行业,面对各方面的挑战,装备制造业已不能与当前我国的发展水平同步了。 而机械手是集各项技术于一身的工业机器,它包含控制技术、新材料、传感与检测、电子信息与传输等。我国重点发展的与机械手相关项目:1、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2、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3、智能感知技术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4、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导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 5、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将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突破极端制造、系统集成和协同技术、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成套装备与系统的设计验证技术、基于高可靠性的大型复杂系统和装备的系统设计技术。 6、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所有这些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与应用PLC能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可靠性高。在工业生产中一般要求控制设备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PLC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硬件上采用光电隔离装置以防止输出对输入的反馈干扰;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空间的电磁干扰;设置滤波环节,以消除外部干扰和各模块之间的干扰影响;采用连锁及互锁控制、自诊断电路和模块式结构等措施,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及模块的互换性;在软件上采用了故障自检测、自诊断等措施。1、 PLC软件简单易学;2、 PLC使用方便;3、 PLC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由于PLC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工业控制中广泛用于以下三种控制:(1)开关量顺序、逻辑控制:即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如冶金行业中的高炉上料系统,轧钢机、连铸机、费剪等控制系统;机械行业各种自动生产线、自动加工机床、机械手、龙门铣床等控制;轻工业中的注塑机、包装机、食品加工机械等。(2)模拟量控制:如温度、压力、流量等;(3)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如控制中的数据采集、算术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转换、排序和查表等操作。3本课题基本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采用PLC构成机械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修改PLC控制程序,改变对机械手模型的控制要求。机械手横轴水平面内作前后方向运动,竖轴能在垂直面内作上下两方向运动,底座能作正反两方向旋转,手能正反两方向旋转,并且底座能在任意位置停止的功能。机械手抓取:最多1.5kg的重物;机械手前后行程500mm;上下行程800mm。我以前做过类似的设计,我只是对于底盘旋转任意角度难以实现,我想能达到,可以采用编码盘检测脉冲计数来实现,还没有一个仿真环境来校核,只有通过反复推理其正确性。还有我们是两个人做,一个做机械部分,一个做控制部分,这需协作,我控制部分也离不开机械元件的选择,我们得彼此沟通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所以每做一部分我们就要商量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得一起前进。4机械手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工业机械手主要用于流水线传送、焊接、装配、机床加工、铸造、热处理等方面,无论数量、品种和性能方面都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国内主要是发展各方面的机械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地发展通用机械手,用条件还要研制示教机械手、组合机械手等。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用于 不同类型的夹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典型部件,即可组成不同用途的机械手,即便于设计制造,又便于改换工作,扩大了应用的范围。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更好地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联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在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目前主要应用于机床、模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焊、喷漆等作业,它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作业程序完成规定的操作,有些还具备有传感反馈能力,能应付外界的变化。如果机械手发生某些偏离时,会引起零部件甚至机械本身的损坏,但若有了传感反馈自动,机械手就可以根据反馈自行调整。5本课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越来越高,工人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要求理想化简单化,对于一些往复的工作由机械手远程控制或自动完成显得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不能接触的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冶金、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对于机械手的研究国内外的水平不一,但代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在日本,他的自动化,人性化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技术依赖于控制理论、新材料科学,它是融合各种尖端技术的现代机器。我国也陆续在工业中有所应用,对于自动控制,柔性制造系统中应用更为广泛,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技术在八十年代的水平。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手技术也随之提高,发展的趋势是工作强度高,灵活性强,准确可靠,可以自动检测并下达动作命令,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使人只作平时的简单的维护,这也是现代工厂的发展趋势。6 结语 通过收集各方资料和初期规划,我已对此非常了解,我相信经过我自己的努力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能把他做好。虽然问题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我有信心做好这一切,还望老师多多指教。参考文献1 瞿大中. 可编程控制与实验P.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2.2 张桂香,柯志敏.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 殷建国.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4 齐占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G.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左建民.液压与气压传动TH.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6 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求是科技.plc应用开发技术与工程实践.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8 杨昌昆.PLC在面对挑战中继续开拓发展.可编程控制器极其应用,1996.1.9 余雷声. 电器控制与PLC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8-6310 王孙.关节式机械手本体及控制系统设计.西安交大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CN 44-1259/TH.11 涂善东. 安全可靠性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技术.科技期刊,1998. 第期.12 Zhou Lanfeng,Hong Bingrong.Real-time acquisition of compact volumetric maps.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6.113 V.J.Vada. The evolution of PLC-based loop control. Control engineering,1995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工业机械手模型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综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工业机械手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032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