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高中语文劝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掌握“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焉”等文言虚词,及常见文言文考点,掌握用符号做文言文书间笔记的一般方法。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手法,能够正确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3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重难点】目标1、2为本课教学重点。作为在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借本篇的阅读教学,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 木直中( )绳 輮( ) 槁( )暴( ) 就砺( ) 参( )省( ) 知( )明 须臾( ) 跂( ) 楫( ) 生( )非异 跬( )步 骐( )骥( ) 驽( )马十驾 锲( )而舍之 金石可镂( ) 螯( ) 蛇鳝( )二、掌握字义劝学 ( )学不可以已 ( )青于蓝 ( )中绳 ( )輮以为轮 ( )虽有槁暴 ( )不复挺者 ( )金 ( )就砺 ( )参省乎己 ( )吾尝终日而思矣( )须臾 ( )跂而望 ( )博见 ( ) 而见者远 ( )声非加疾也 ( )假舆马者 ( )非利足 ( )而致千里 ( )非能水也 ( )绝江河 ( )生非异 ( )善假于物 ( )风雨兴焉 ( )积水成渊 ( )不积跬步 ( )无以 ( )骐骥 ( )功在不舍 ( )用心一也 ( )用心躁也 ( )神明自得 ( )三、知人论世1 荀子其人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祭酒,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书,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深远。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 2 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相关材料:古代的“劝学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劝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乐府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五、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第1段: 第2段: 第3段: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由礼记学记名句填空导入:玉不琢,不成器。 , 。不仅仅是礼记。在古代典籍中,处处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学习对于人成长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劝学。2检查预习:默读文本,完成投影上的仿真高考题,检查对于文本的预习理解情况。仿真高考: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b 第一段说明了学习的意义,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c 第二段指出了学习的作用,借助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d 第三段提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灵活、坚持、专一。3投影明确学习目标a 这是一篇文言知识点常考的文章。b 这是一篇高考必背会默的文言文。c 这是一篇值得写作借鉴的议论文。二、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一:这是一篇文言知识点常考的文章。学生以“课前延伸”为基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分类整合知识点,教师点拨文言文阅读技巧并抽查自学结果。(1)点拨文言文阅读技巧:课上用符号做书间笔记,课后及时分项整理积累。(2)抽查自学结果:投影展示a 古今异义 博学、金、爪牙、用心b 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用心一也 其曲中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通假字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示:通假字的读音不再是它本身的读音,而是“同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d 重点词语 劝学 金就砺则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用心一也 e 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f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精讲点拨1完成目标二:这是一篇高考必背会默的文言文。a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c 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 蟹六跪而二 , ,用心 也。 默写时易错字点拨:a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而致千里 君子生非异也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完成目标三:这是一篇值得写作借鉴的议论文。问:作为一篇成功的议论文,劝学采取了哪些论证手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巩固检测1当堂背诵劝学中的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分类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并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课后提升一、文本复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中绳/中意 靛青/积淀 輮以为轮/蹂躏 金就砺则利/再接再厉b 参省/省市 须臾/仓庾 踮起脚尖/跂而望 槁暴/稿件c 跬步/硅谷 蓼蓝/寥寥 锲而不舍/契约 舟楫/缉拿d 驽马/弓弩 镂空/篓子 矫若游龙/蛟龙 骐骥/羽翼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9 虽有槁暴(晒) 輮以为轮(使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送别) 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非利足也(走路) 筋骨之强(强壮) 而绝江河(横断) 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显彰(显著,清楚)a b c d 3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 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 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 )a常备不懈 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7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黑质而白章 吾恂恂而起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 b c d 8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阐述。 答: 9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一)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乙文:(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三)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四)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兰槐,一种香料。10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渐之滫 渐:渐渐b形乎动静 形:体现c教使之然也 然:这样d先王之遗言 遗言:留下的话,犹指古训11乙文(二)处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是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12为(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3 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2)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参考答案一、课前延伸1 识记字音 木直中(zhng)绳 輮(ru) 槁(go)暴(p) 就砺(l) 参(cn)省(xng)知(zh)明 须臾(y) 跂(q ) 楫(j) 生(xng)非异 跬(ku)步 骐(q)骥(j) 驽(n)马十驾 锲(qi)而舍之 金石可镂(lu) 螯(o) 蛇鳝(shn)2 掌握字义劝学:劝勉学不可以已:停止青于蓝:介词,表比较中绳:合于輮以为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有”同“又”,槁,枯,“暴”同“曝”,晒干不复挺者:直金:金属的刀类就砺:靠近参省乎己:参,检验;省,反省,省察;乎,于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须臾:片刻跂而望:提起脚跟博见:广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假舆马者:凭借,利用非利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而致千里:达到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绝江河:横渡生非异:同“性”,天赋,资质善假于物:指外物风雨兴焉:从这里兴起积水成渊:深潭不积跬步: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良马功在不舍:停止用心一也:因为用心躁也:浮躁,不专一神明自得:精神3 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第1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2段:从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善假于物”。第3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论述“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二、课内探究1 自主学习:人不学,不知道或人不学,不知义。2 检查预习:答案:d。3 合作探究a 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b 词类活用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日:名作状,每天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曲:形作名,曲度,弧度高:形作名,高处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直:形作状,变直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c 通假字“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生”通“性”,资质,天赋“知”通“智”,智慧 d 重点词语劝学:勉励金就砺则利:靠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臂非加长也:更加用心一也:因为e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f 固定句式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判断句4 精讲点拨:善用比喻论证。比喻层出不穷,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共19个(4+5+10)比喻。采用对比论证,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