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4.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4.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4.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4.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4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文言文阅读(12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共同,一齐。b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义:高尚的品德。c其势不俱生 俱生:共同生存。d臣等不肖 不肖:不像。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游视听之娱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bc d3关于舍人们与蔺相如的谈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舍人们认为蔺相如胆小怯懦,蔺相如举廷叱秦王的事,证明自己并不缺乏勇气。b舍人们觉得蔺相如的避让有辱身份,蔺相如的回答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c舍人们的劝谏是心胸狭隘的表现,蔺相如的话表现出他先处理国事再计较私仇的胸怀。d舍人们以辞去为由劝谏蔺相如,蔺相如用有理有据的一席话来消除舍人们的误解。4翻译下列语句。(6分)(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分)(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分)【答案】1d2a3c4(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2)廉颇听说这个事后,光着膀子,背着荆条,通过门客,领他到蔺相如府上取请罪。【解析】1不肖:不才。2的原因。/用来做3心胸狭隘的表现错,只是不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1)之、视、孰与各一分。(2)肉袒、因、句意各一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 会天疾风 会:适逢c. 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 过击之也 过:经过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3分)【答案】5d6b7d8(1)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2)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解析】5过:错误6并非直接体现诚信7“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8(1)“止”“ 故人”句意通顺1分(2)“而”“ 其”判断句式1分翻译: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李悝警告左右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9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北邀当国者相见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10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萃于左丞相府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b.而不在使者之目 独五人之曒曒c.归而求救国之策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d.以资政殿学士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11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b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授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c.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d.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2翻译划线句(6分)(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13阅读下面语段,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20.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答案】9c10a11d12(1)国家事态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2)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1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解析】9主持,处于。a,授官/清理,b,出使是/行为作为,d,使命/指使10介词,在。b,助词,的/取独,c,连词,就/却,d,介词,凭/连词,来11对比的目的,是突显“五人之死”的“曒曒”,而非正义与邪恶的较量1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为:(1)其中爱不能翻译为爱,而要翻译成顾惜。口舌代指言语。13此句句式整齐,同类的句式可断开。如:“其言情也”与“其写景也”不仅句式相同,字数也一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上:皇上指朱棣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上语诸侯曰 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 舍去、丢弃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知道,d、噫!我固无恙 祸患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c. 降家皆为上所杀 几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16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3分)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b. c. d.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18翻译。(6分)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答案】14a15b16d17c18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解析】14告诉15a项均为代词,“之”指居庸关,c项均为表被动“为所”,d项为介词,“在”,b项上句的“为”表被动,下句的“为”是介词,“替”的意思16表现的是居庸关地势的险峻,位置的重要。只是打比方说明位置重要,不应舍弃给敌人。是朱棣指挥作战的具体做法。17c项中“但被敌方间谍获知”与原文第三段是“获贼间谍”不符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采分点为:以:把,译对“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