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_第1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_第2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_第3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_第4页
高考生物试题的分类汇总专题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12海南t19,2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不正确。非选择题1. (2012安徽t30,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目 (2)80只/hm2 偏高 (3)生长发育繁殖 (4)调节种间关系解析:(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3%(2)403015=80只/hm2。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 (2012四川t31,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虾类问题。(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 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答案:(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 能量流动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大豆的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关系是捕食,生物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由图b点大豆植株株冠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