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doc_第1页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doc_第2页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doc_第3页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doc_第4页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婉约清秀,具有强烈的女性风格特点。她的词作意象也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中常用的几种意象出发,一个个剖析研究,总结出这些意象各自的意义和共同的内涵。与此同时,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也随着词风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转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章丘人。名列北宋“后四学士”,曾受苏轼的赏识。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她从小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受到良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教育。自幼便精通音律,尤其以词为擅长。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曾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重要的词论。主张词要典雅,强调词的音律性,并且善用白描手法,常以寻常语创新意,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清照词中既有春至秋归、山水之乐,也有闺阁心情、离情别绪,更有家难国殇、深愁大悲,几乎涵盖了其整个起落跌宕的人生历程,可是说是这个婉约词人的人生词史,因此意象表达的语言也非常的丰富。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李清照的词中景的意象也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心语。人的情感借不同的意象表达,情景交融,不可分离。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五首词中,尤其以“花”“酒”“雨”“帘”意象为最多,这些意象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意象,而是寄托了词人的思想感情。在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的核心意象也发生了转变。一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最主要的意象之一,这些“花”意象和词人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同时 ,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 ,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在不同的时期,花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1)误入藕花深处:这是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贵族少女,她的生活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并且由于涉世较浅,词作风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充满青春活力。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关心与亲近及内心的纯洁。其中如梦令是最有代表性的写花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令选取傍晚归来时的一个特写镜头,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全天游览的愉悦心情,可谓是以少胜多的绝妙佳什。”引自插图文学小丛书-李清照毕宝魁著,1999年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在这首词中藕花的意象象征着她美好的青春年华,以及她对这美好生活的体验。这里的荷花与少女都是“清水芙蓉”,荷花的娇艳醉人与主人公的青春美丽相融在一起,真是人面荷花相映红,相得益彰。娇艳的荷花意象映衬着年轻词人娇艳的生命状态和如花的岁月,而在晚霞落日中自由翻飞的一川鸥鹭则是她自由生活和自由天性最完美的体现。同时期再如有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是一首女词人郊游抒怀的词作。暮秋时节,万木摇落、红稀香少,但是女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伤感,而是发现了萧瑟秋景中“清露洗、苹花汀草”的清新景致,与荷叶衰败的景象抗衡。少女的欢欣,使得“莲子已成荷叶老”的深秋湖面也透露出勃勃生机。(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的时候。这个时期李清照的词感情奔放,情感细腻,抚媚诚挚,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大胆追逐的内心世界,也表达词人对爱情的坚贞。这个期间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千古名句,以花喻人,比喻生动,想象新奇,备受后人推崇。这个比喻,不仅是因为帘外的黄花和帘内的美人相比情境和神态相似,十分具有创意。更因为人瘦胜似黄花瘦,黄花与人物我交融,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别思念之情的浓厚,把词的主旨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美不胜收之感。再如此时期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里春花即是少妇,少妇即是春花,两个娇艳的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花映人,人衬花,少妇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出神入化地烘托了她那如花的美貌和娇憨的情态。她自信、活泼、俏皮,充满了少女春天般的热情。这是李清照最甜美的一首词。词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位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花的意象是李清照对丈夫情意的表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孙崇恩在李清照诗词选中也对此词做了评析:全词写花也写人,写人也写花,人与花,花与人虚实相映。(3)满地黄花堆积:在李清照晚期,不仅经历了丈夫去世,更经历了国家灭亡的剧痛,在这首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花”亦可以代表女词人,女词人的生命形态就是“黄花”的生命形态,有悲夫巨痛,更有伤国大辱,化作委地的黄花而不可收拾。作者将愁付诸于菊花,对菊花倾诉呐喊,明此才可以知其心中跌宕、感其愁思万千,流露的是词人南渡后孤身飘零的凄惨与悲伤,体现的是在国破、家亡、夫死的生活境遇中词人残破的心灵和凄厉的哀愁。再如此时期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首词写李清照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悲痛的感情。暮春的暴雨后,花被雨水打落,已化为尘土,词人睹物思人,心情十分悲痛,与花的形态也十分相似。在李清照的词中,这些花都是清新脱俗,精致典雅的象征,更是是自己才华横溢、晓畅诗书、孤傲一世的象征,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二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在现存的李清照的四十多首作品中,有22首词与饮酒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李清照留存到现在的词作中,有50%与饮酒相关。” 引自李清照词选诸葛忆兵选注,2005年版,中华书局 由此可见,酒的意象对李清照的词是多么的重要。酒的意象也与李清照的人生息息相关。(1)“浓睡不消残酒”: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酒作为一种乐趣和雅兴,给她带来少女时代的浪漫情怀,表现她细腻敏感的情思。例如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在昨晚的一番狂饮后,宿酒未消,看着海棠花的凋零,也不禁伤感起来,词人借酒把自己的多愁善感,惜春伤春的感情表达出来。(2)“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以后,感情甚笃,相处十分融洽,但是由于赵明诚外出做官,李清照不得不忍受两地分居的思念之愁。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词人写闺中离别相思之苦,在面对丈夫远行前夕,她难以控制内心的情感,在情感的表达上格外激烈。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情绪笼罩着整个词境。“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自己瘦了,原因在于丈夫离家日子久远,相思痛苦蓄积的厚重。醉酒悲秋只是表象,相思丈夫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给人十分悲怆、惨痛的复杂感觉。(3)“沉水卧时烧,香消久未消”:在李清照晚期经历家破人亡之后,酒成为她晚年抒发思念故国之情的的载体,成为她晚年不可离开的安慰,充溢着故土沦亡和思夫的悲痛,承载着浓浓爱国深情。在菩萨蛮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久未消”,除了醉酒以外,只要是清醒时,故乡之思总是缠绕在缠绕心头,一刻不能解脱惜春爱美的明快与思乡思国的沉重,女词人不直接说愁,而是通过描写使愁变的具体可感,意蕴无穷,耐人寻味。酒醉的越深,越沉重,越说明愁之深。晚年时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更可谓是名句,女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未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淡酒”说明女词人晚年是如何的凄凉,内心是如何的凄苦。酒作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在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相结合,没有醉就不能达到想要表达的效果。作者将一腔真情融入在酒中,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情浓意切。也从侧面说明了李清照具有丈夫气,与传统的女词人是不同的。三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雨”的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也是较为重要的意象,将清照的少妇情怀突显得细腻自然, 后期又更多体现了她在历经坎坷后的愁苦和忧郁。(1)早期的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主要表现为少妇细腻自然的情感,在浣溪沙中“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记叙了少妇闺中的一天,以细腻的笔调写出深闺舒适懒倦以及寂寞之感,特别这一句,以雨中寂寞的秋千作结,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少妇融入在淡雅春光的意境之中。在另一篇浣溪沙中,“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这首词写女词人独居生活的感受,春色已深,春色将逝去,在这风雨之中,梨花恐怕也将要凋谢。“雨”的意象写出词人说不清楚的愁绪纠缠,让人在“无语”的情境中感受到淡淡的忧愁,寓情于景,更显示出词人孤独的心境。(2)后期李清照词中的“雨”,由于经历过诸多磨难,再也不是少妇时期细腻情感的体现,而是心中愁苦的集中体现。添字采桑子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点滴霖霪不仅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再如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渲染愁情,如泣如诉。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李清照中写“雨”的意象中,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并没有瓢泼大雨,可能是因为小雨更能激发词人心中细腻的情感,更能表达女词人心中无穷无尽的愁。四李清照词中帘的意象作为一个深居闺中的女词人,帘在女词人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在李清照不同的时期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卷帘以及垂帘也都表达了女词人不同的心境。卷帘时心境明亮,垂帘时心境幽暗平静。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作中,“帘”的意象达到13首,帘钩,卷帘,垂帘,垂帘,疏帘等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1)“卷帘”“疏帘”:这是在李清照早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这时的李清照虽然生活上偶有忧愁,丈夫离别,但是总体来说是幸福美满的,例如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此首词清新淡雅,通过李清照与卷帘人的对话隐藏着词人对春天和大自然深刻的珍惜之情。主仆之间的亲密感情也跃然纸上。再例如她早期作品中的小重山:“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这首词情绪明快,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细腻委婉的惜春怀人之情。柔美的黄昏时分花影浓浓、月光融融的小院深闺,女性的无限缠绵缱绻尽在不言中。“疏帘”更衬托了此时明朗轻快又带有一丝懒散的意境,表现了女词人内心的细腻敏感。(2)“垂帘”和“重帘”:这是李清照晚期词中出现的意象之一。此时李清照经历了人生中丈夫逝世,北宋沦陷的巨大悲痛之后,帘的形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她的诉衷情中:“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这首词写长夜的寂寞孤苦无聊,人的寂寞、月的含情、帘的飘垂,组成一个寂寞难挨的境界。“帘垂”突出地表达了词人此时寂寞的心境,与此时的意境不谋而合。在她的作品南歌子中“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安,抒发“物是人非”抚今思昔的怀旧情感。天上银河不停地旋转,岁月匆匆流逝,又到了凉爽的秋季。深夜之时,人间依然夜幕低垂。 “将天上的银河与人间帘幕并置,不言寂寞而见寂寞。”这样的垂帘不仅暗示了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的忧愁,更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动荡的局势,不愿身临的感情。帘形态的变化与李清照的人生起伏息息相关,从“卷帘”与“垂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卷”是阳光春日,美好的心情,“垂”是浓浓化不开的哀愁,从“卷帘”到“垂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的老妇这一曲折复杂的过程。“卷”少“垂”多,也说明愁绪贯穿李清照的一生。五李清照词南渡前后词的核心意象的转变综合前面对李清照词中“花”“酒”“雨”“帘”意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些词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女主人公人生境遇和情歌的直接寄托和间接反应。它们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但是又脱于平常,不与流俗,与李清照词的婉约清秀的特点不谋而合。正如 引自陈延焯白雨斋词语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的评价:“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李清照的词“可谓奇矣”主要源于李清照独特的人生经历:她出生在南宋,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朽与衰落,亲历了故国沦丧的耻辱。正因为如此,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意象发生了明显的转移,这种转移体现了宋朝靖康之变前后的巨大社会变化,具有深邃的象征意义。在上述的意象中,“花”是李清照南渡前的核心意象,如梦令,减字木兰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中少妇与春花娇艳形象合为一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道出的细腻敏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中对丈夫离别深厚的思念之情。但是在南渡之后,这种伤春感秋的情感却再也看不到了,而是丈夫逝世,国家灭亡的沉重的忧愁。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是“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蝶恋花),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正如李清照清平乐中的自述少年时“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暮年时则已“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南渡前词中的核心意象花,已悄然从李清照身边逝去。 “酒”的意象是李清照晚期词中的核心意象,早期词中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在外游玩,充满欢乐,这时的酒是游乐欢快的象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表现的是敏感而细腻的少女情思。共赏金樽枕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词人饮酒月夜赏梅, 充满欢快,愉悦气氛的场面。明月金樽,是多么美好惬意的场景。但是在南渡后酒的意象大部分成了国破家亡的愁痛的象征,作者只能借酒消愁,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是期望在沉醉中缓解亡国之痛,“一江春浪醉醒中”(浪淘沙),女词人想借醉酒醒来表达自己的哀绝情意,表达对亡国和亡夫的深切悲痛。 “雨”的意象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意象,通过雨营造一种忧郁的气氛。在李清照早期点绛唇寂寞深闺的“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的“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的“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的“黄昏细雨湿秋千”等,这些意象都只是对深闺闲愁起点染、烘托作用而已,起陪衬作用。但是在南渡以后,“雨”主要表达着一种幽暗、凄凉的感觉,永遇乐落日镕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里的“风雨”主要暗示着对金兵进攻可能造成的灾难的担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和雨相结合,构画出一幅凄凉的画面,用雨衬托出此时哀愁。在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中:“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泪和雨相结合,都有着阴湿的特征,更体现雨的凄楚。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中“雨韵”“三更雨”更体现出凄凉落寞的效果。在这样几种李清照对雨的描述下,雨的意象更为具体感,形象性,在南渡后期属于核心意象。 “帘”的意象在李清照意象中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是渲染环境,通过帘的不同状态体现作者的心境,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过度思念丈夫已至于身体消瘦,“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念奴娇)写的是酒醒后,一个人独处时心灵的空虚和寂寞。但是在南渡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这两句收语,写的极其沉重字字是血,句句是泪。一个昔日快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