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州区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二战后,因非洲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二成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的大洲。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右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3国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种模式 ()a.“高高低” b.“高低高”c.“低低低” d.“高高高”4缓解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答案】2b3a4c【解析】试题分析: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图表知:国出生率为3%、死亡率为1.5%,所以b正确。3依图标分析,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因此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a正确。4因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问题严重,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应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c项正确;国人口问题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水平高,人们受教育程度高,a和d错;实行计划生育是因出生率过高,b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途径。5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下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灾害、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经济因素及宗教等,但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a项正确。考点:一下人口迁移的因素。6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c.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没有什么意义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是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即“最佳人口规模”,a正确;小于该地区环境容量(人口最大值),b错;发达国家有很多稠密区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d错;人口合理容量在某一时期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保证人生活得更舒适,故c错。考点: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会使人们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向城市集中、会使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促进城市化发展,d正确。考点: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8城市住宅区逐步分化出高、中、低档,其区位选择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a历史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社会因素对城市中住宅区影响很大,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邻,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联系,因此b项符合题意。考点:影响城市住宅分区的主要因素。9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10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明确b大城市所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也都具备c大城市不仅有小城市所具备的职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没有的职能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中住宅区占40%60%,成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所以选c项。【小题2】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是模糊的,a错;大城市具备的职能,小城市不一定具备;但小城市有的职能大城市一定具备,故b错c对;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d错。考点:城市等级与职能。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回答下列小题。项目1950年2010年甲城市数目(个)15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76 500丙城市人口(万人)1265丁城市人口比重(%)2.745.610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11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答案】10b11c【解析】试题分析:10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数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数目增加,工业总产值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11因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适应,而出现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因城市交通便利,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们开始从市区迁移到乡村和小城镇;逆城市化与c项无关,故选c项。考点:城市化的表现和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城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答案】12d13a【解析】试题分析:12中国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但现在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城市化速度快,所以d项符合题意。13由图示看出:2000年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工业产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b错;逆城市化试城市中心区人口迁向乡村和小城镇,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因此c和d错。考点:城市化进程的判读;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14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禁止大货车进入市中心b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管制c把大树大规模移进城市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改善城市环境需进行城市绿化,但大树所需水分、养分多,在城市中成活率低且成本高,又破坏了迁出地方的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考点: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下列小题。15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距城区近 c气候优越 d水源充足16阶段鲜花和蔬菜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答案】15b16c【解析】试题分析:15阶段中,鲜花、蔬菜易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布局在城区接近消费市场,b项正确。16阶段中鲜花、蔬菜可跨区域销售,说明交通事业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所以c项正确。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17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季风区因降水过于集中,如降水量过多的月份易发生涝灾,降水量过少的月份易发生旱灾,因此c项正确。考点:影响水稻生产威胁的最大因素。18决定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国家政策 d多种因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江平原上发展种植业为主和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为主主要决定因素为自然条件。考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条件。19“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气候因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种植水果的类型。淮南和淮北虽然在一条河流的南北岸,但分别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因此生长的水果类型就不一样。考点:影响农作物生产类型的因素。20下列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农经营b人口数量大、素质高c科技水平高d高温少雨的气候条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亚洲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亚洲人口数量大、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综上所述,a正确。考点: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1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2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 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答案】21a22c【解析】试题分析:21由于“南菜北运”,距离长,运费高,因此北方人们发展了“温室大棚”,因此a符合题意。22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气温较低,蔬菜生长不了,但“温室大棚”能解决反季节蔬菜生长的温度条件,所以c项正确、考点: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23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 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a b c d24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b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c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d土壤贫瘠【答案】23a24c【解析】试题分析:23根据所学“混合农业”相关知识:以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为主;实行牧草与农作物轮作,以使土壤恢复费力;和是我国的桑基鱼塘农业特点。综上所述,a项正确。24澳大利亚东南部由于大部分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限制了混合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考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及主要的限制因素。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均温为3。完成下列小题。25可能张某承包的耕地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答案】25b26a【解析】试题分析:2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图例看,此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和油菜,可排除c、d,再结合题干1月均温(亚热带气候),“当地1月平均气温3”可推理出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即为太湖平原。可得b答案。26从种植结构看:85年以传统作物水稻、油菜为主,95年以蔬菜、水稻为主,05年变为以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为主,20年来该地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需求)而发生明显的转变,a正确。考点:读图分析判断可能张某承包的耕地位于的区域;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7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8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29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27b28a29d【解析】试题分析:27依据题意:耕地面积缩小了,a错;粮食流通体系的完善并不能使粮食总量增长,d错;农田水利设施的改进只是粮食总产量增长的次要因素,最主要因素还得靠农业科技水平的投入,b对c错。28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耕地大为下降,使商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的位迅速下降,a项符合题意。29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是该省成为我国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因素,d符合题意。考点: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主产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推测;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30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2分)(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6分)(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 。(2分)(4)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纬度37n45n42n46n地形平原平原土壤有机质(%)32降水量(mm)5004700450650无霜期(天)160200130145玉米面积比重(%)505060玉米单产(kg/公顷)75006750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从自然条件看: (6分)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3分)【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2分)(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2分)(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长,降水略多(6分,每点三分)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3分)【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读图可知: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央大平原都种植小麦和玉米,这是农业结构相同之处,专业化程度高,都属于商品粮基地。(2)结合两地的自然条件,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两地种植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3)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喜水热,而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少,所以种水稻的不利因素是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对比表格中自然条件可知:美国玉米带的优势表现在热量条件优,无霜期长,降水略多;并且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农作物的品种优良,所以单产水平高。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因素。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题型注释)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题型注释)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题型注释)31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年到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1982年:_【答案】(1)1(2)2010(3)1986;1990(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解析】试题分析:(1)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2000年0-4岁婴幼儿男性约为4%,女性约为3%合计人口比重约是7%;2010年0-4岁婴幼儿男性约为3.5%,女性约为2.5%,合计人口比重约是6%,故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1%。(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可知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1.91%=6.96%,说明2000年我国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此四次人口普查中只有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3)计算2000年10-14岁是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是1986年-1990年;2010年20-24岁是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也是1986年-1990年,故说明从1986年到1990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4)明确题目要求,观察两个年份中两个年龄段的比例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为建国初期,社会安定,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回答即可;1982年金字塔图显示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联系该时段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教育数学试卷
- 淘宝店铺直播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河道栏杆基础施工方案(3篇)
- 澳门废气处理施工方案(3篇)
- 临时保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点及答案
-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 放鞭炮初一作文700字14篇
- 客户服务热线接听规范及问题解决流程模板
- 时政知识培训方案策划课件
- 外墙高空蜘蛛人作业施工方案
- 新常态下的中国消费-麦肯锡
- 酒店楼层分租协议书
- 血液肿瘤科知识培训课件
- 网络安全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单位对个人教育教学情况定性综合分析
- 《2025年CSCO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南》解读
- 广播工程系统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车概论 课件 5.1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