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 社会经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 社会经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 社会经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二 社会经济发展史 人民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二社会经济发展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千年田土八百翁”的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削弱b.商品经济发达c.诸侯割据称雄d.土地所有权经常变化2.(201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3.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对中国的最主要影响是()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5.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6.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7.(2013江苏盐城高三摸底)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b.c.d.8.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d.通过修建铁路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9.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b.c.d.10.(2013广东惠州二调)“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11.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12.(2012江苏泰州模拟)在2008年11月关于金融危机的国际峰会召开之前,罗伯特佐利克表示,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可能会沉重打击较贫穷和中等收入的国家。对此,#组织将在未来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 000亿美元新援助。其中“#”代指()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2013江苏盐城高三摸底)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6分)(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新中国成立“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8分)14.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同贱)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4分)材料二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经济因素。(2分)材料三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它们或笨重庞大,或精微细巧工业文明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于古老的农业文明: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2分)材料四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他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关注。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大国崛起解说词(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的什么政策决定了“哈默的成功”。请你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该政策。(4分)材料五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材料六中“老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以上中、美、苏(俄)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0分)阶段检测二社会经济发展史1.d2.a3.d4.c5.a6.b7.a8.c9.b10.d11.c12.a13.(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主要原因:实行计划经济。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1)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3)特征: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4)政策:新经济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