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5讲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课时作业.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5讲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课时作业.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5讲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课时作业.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5讲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课时作业.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5讲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五)第5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 1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3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4“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 d武汉战役5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a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b凝练了民族精神c提升了民族力量 d推动了民族繁荣6“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7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 bc d8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中国有中国之言语,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满洲之所以愚弄中国,欺侮中国者,无所不用其极,巧矣哉!”上述檄文显示了太平天国()不讲究斗争策略水平对清朝统治的黑暗恨之入骨所举罪端句句义正词严合情合理带有宗教色彩带有对民族问题认识上的褊狭a bc d9“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10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1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图(a)图(b)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材料二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材料三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天国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2)归纳材料二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13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材料二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材料三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课时作业(五)【基础演练】1d解析 本题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依据其内容可知,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b解析 “干王所编各书”指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联系所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3c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意义,注意从“近代化”角度谈。太平天国对于近代化的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从而为近代化扫清道路。4b解析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清军”可判断是在清朝末年,南昌起义是在大革命后,武汉战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d。从材料看,这次起义已经发动,但广州起义还未发动就遭镇压,排除a。发动武昌起义的是清军工程营的士兵,与材料符合,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5a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属于最佳型选择题。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6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回答本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最大的感受”“直接说明”,结合各选项,d项最符合题意。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1911年指辛亥革命爆发。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反侵略的要求,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因软弱性、妥协性不敢反帝;说法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本题应选,都在南京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十分明显,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能力提升】8a解析 通过发布檄文,动员民众,声讨“胡虏”,表现出较高斗争策略水平;指“造为京腔”为惑乱中国的“胡言胡语”。牵强不当。所以带或的选项不正确。太平天国领袖人物对清朝统治的残暴和黑暗有深刻的认识,且恨之入骨,正确;所谓“奉天讨胡”,“奉天”指奉皇上帝之命,显然带有宗教色彩,正确;“讨胡”,把清朝统治者乃至满族人以“胡”指称,正确。9c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解读能力。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a项;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b项。答案选择c项。10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不同,农民阶级的斗争不是以民主自由为指导,农民阶级的斗争也未经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为c。11c解析 图(a)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图(b)为辛亥革命形势图,所以反映的是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12(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3)对杨秀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杨秀清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杨秀清野心膨胀,压制其他将领,破坏团结,引起内讧,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全盛局面。解析 第(1)问根据时间“1856年”,结合太平天国的发展概况得出“胜利”和“危机”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得出原因,并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上加以评论。第(3)问应该对杨秀清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选做题】13(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东京,中国同盟会的创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