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必修2.doc_第1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必修2.doc_第2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必修2.doc_第3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必修2.doc_第4页
广东省潮州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7单元第1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强大军事攻势,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5)评价:一方面,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诱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 (2)制定: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2新经济政策 工业:解除了部分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2新经济政策 (4)评价: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922年底,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 (2)内容: 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3“斯大林模式” (3)评价:功绩: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影响即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如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既要考虑积极和消极影响,又要分清哪一方面为主。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如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影响(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可以转化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5)多学科分析: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影响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内在联系: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在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结束后引起社会混乱;后者则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经验教训方面: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符合苏俄经济落后国情的社会主义正确探索。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2)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不同点: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维护资本主义。 相同点:两者都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做的政策调整,都是相互借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经济手段,美国借鉴社会主义经济方法),都是从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出发。“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不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b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问题症结及其经验教训 (1)主要表现: 政治上:党政职权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 经济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问题症结及其经验教训 (2)问题症结:权力高度集中,下面缺乏自主权,不能调动生产者和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模式僵化,不能迅速适应和反映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虽能在初期发挥积极作用,但在长期中却成为阻碍因素; 经济上不能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上不能坚持现代民主与法制理念,从而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问题症结及其经验教训 (3)经验教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只有尊重经济规律和政治文明,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入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 )a是一种封建性的管理体制b把工业化放在首位c不重视发展经济d存在对人民的普遍欺骗b2009年12月21日,莫斯科izmailovsky酒店。两千多人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来到这里纪念斯大林诞辰130周年。女歌手在军乐伴奏下唱起爱国歌曲,舞台上方挂着斯大林的巨像。诗朗诵时,有人开始啜泣。2009年8月底,莫斯科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库尔斯卡亚地铁站整修一新,入口大厅的墙上刻着一行大型镀金标语:“斯大林培育我们对人民的忠诚。鼓舞我们去劳动、去立功!”这是苏联国歌中的一句。另外一条标语是:“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今天的俄国,怀念斯大林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第一,把苏联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建成了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苏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第二,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保卫了国家的独立;第三,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首次实现在一个国家里消灭了文盲;第四,很快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第五,奠定了热核武器、宇航技术发展的基础;第六,苏联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公民都以自己强大的祖国为自豪,苏联社会发展模式在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苏联中国时间19271937年19531956年背景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分散、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形式享有土地使用权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组织农民,农民带着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意义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不满a“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还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解读:新文化运动:正面批判中国传统思想,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改革经济政治体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新的途径。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业了,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a1.(2009广东)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010江苏)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新经济政策请回答: (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参考答案】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斯大林模式3.(2009山东)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