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岳麓版必修2学法指导学习目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学习难点:苏联改革的评价,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自主学习提纲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内容农业改革工业改革评价 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改革没有突破旧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混乱措施工业领域:农业领域:评价:1.积极:前期收到一定效果 2.局限性: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是什么?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措施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结果经济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政治改革: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材料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三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当堂达标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根深蒂固 b批判斯大林造成国内思想混乱 c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 d急躁冒进,脱离实际的口号目标2.下列事件与赫鲁晓夫有关的是 参加苏共“二十大”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大规模开垦荒地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a b c d 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 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 b. c d.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家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是因为 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a b c d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 b.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 c.没有改变斯大林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有 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a. b. c. d. 7.下列关于苏联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b.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c.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d.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8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表明 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a b c d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分析三者改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异:(1)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阅读教材填充(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