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跨跃时空的美丽课时分层作业7告别沈从文鲁人版必修.docx
收藏
编号:441178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9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0-01-23
上传人:!**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石**(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单元
时空
美丽
课时
分层
作业
告别
文鲁人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课时分层作业(七)告别沈从文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邪教往往具有伪装性和隐蔽性,依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和种种神秘力量的渲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用了四十分钟,内容详尽,重点突出,新闻性、针对性强,都是穿靴戴帽的大实话。
③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④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⑤“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黄金档节目。
⑥“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绘声绘色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⑤⑥
C [①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②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不合语境。③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④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⑤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合语境。⑥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11252052】
A.中国铝业将亏损的原因归为主要产品的价格下滑,其实产能过剩,不断攀升的人力、物料和运输成本都是压垮国内电解铝的最后一根稻草。
B.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但一些企业在农民工进厂后,仍不按时发工资、不购买劳动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很多农民工为了有活干只能把苦往肚里咽。
C.我们对主权之所以看得更重些,原因是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的缘故。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往往最为敏感。
D.记者走访景区发现,由于缺少监管,很多农家乐定价具有随意性,有的甚至有两套价目表,在游客人数激增的节假日便使用定价较高的价目表。
D [A项,不合逻辑。导致铝业亏损的原因有多种,因此不能都是最后一根稻草。搭配不当,“压垮”的宾语是“国内电解铝”不恰当。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不签订劳动合同,不购买劳动保险,不按时发工资”。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的缘故”杂糅,删除“的缘故”。]
3.下列句子的排列,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11252053】
①在《边城》中,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洞箫吹奏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以及湘西众多的人物风情。
②何立伟说:“他(沈从文)用一支洞箫吹奏了这样一个微雨的夜。”这是何立伟对沈从文《边城》的评价。
③清新的湘西民俗是他们活动的背景音乐,随着沈先生的笔调跌宕起伏。
④沈先生用一支从容的笔为我们描绘了绚丽的湘西风情,再现了一片净土。
⑤不仅如此,我认为他对所有湘西风情的描绘都是用悲悯的洞箫吹奏了一个个微雨的夜。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②①③
C.②⑤①③④ D.②①③④⑤
A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第④句是总起句,第⑤句“不仅如此”紧承第②句,第①句“在这个微雨的夜里”承接第⑤句,是对第⑤句的解释,第③句承接第①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导学号:11252054】
A.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非常乐意参与的,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
B.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校刊编辑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本刊会越办越好!”
C.张小明在个人单曲发布会上说:“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本张唱片得以发行付梓,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D.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补壁。”
D [A项,“拨冗”,用于对方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做某事,不能用于自己。B项,“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别人。C项,“付梓”是指书稿雕版印行,用在唱片发行,不得体。D项,“补壁”,把作品赠送给别人时的谦辞,使用得体。]
5.阅读下面巴金悼念沈从文的话语,从自己的角度也写一句对沈从文悼念的话语。
巴金的唁电说:“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善良的朋友,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会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既要突出沈从文先生的精神或贡献,又要摆正位置,考虑表达的身份和角度。
【答案】 (示例)离我们而去的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而且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时代。
6.按照要求,把下面四句话从两个角度分别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
②沈从文是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沈从文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题目以重组句式的形式出现,确定好主语后,先找一个主干句子,然后将其他句子调整后作为附加成分加入主干句中。
【答案】 (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2)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在小说中他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__①__。我们经历过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__②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__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这个语段主要突出的是“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根据前后文,①句是说作家作品中都体现着个性,因此可写“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句是对“让作家消除个性”现象的否定,因此可填写“作家找回了自我”;③句是结论,根据前文内容,此处可填写“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答案】 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 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马上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的局面。
①单凭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不一定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应首先根据表推断的词语,如“就能”“必能”等找出表推断的句子,再参照①的方式改写即可。
【答案】 ②单凭企业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不一定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 ③单凭政府监管不一定能马上提高企业认识、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局面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导学号:11252055】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他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①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强。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沫若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沫若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注】 ①《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做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三四千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1949年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否定了沈从文,他对沈从文“反动文人”的定性,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
B.面对批斗,沈从文与老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C.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地转身而感动。
D.郭沫若高度评价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还为之撰写了序言,这表明了他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肯定。
A [“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错,这只是沈从文的“直觉”。]
10.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从标题的语言特点,深刻内涵和与文章内容、主题的联系等角度加以概括分析。
【答案】 ①语言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②“痛苦”“开花”概括了沈从文人生中两段重要的经历,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11.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找到文中所记述的沈从文成功转身的内容,再从中概括出有启示性的道理。
【答案】 (示例)①一个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有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他从痛苦中重新站起来,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就即是明证。②成功者背后总是站着一些无私的支持者、奉献者。在沈从文“精神失常”的岁月里,梁思成、林徽因等好友给予他支持,妻子张兆和用温暖坚定的爱心支持、抚慰他,甚至救了他的命。在沈从文全身心投入文物研究时,妻子张兆和坚持每天给他送饭。沈从文的成功转身离不开朋友、爱妻的支持。③懂得放弃才能有所得。沈从文经过痛苦的岁月后,最终选择埋葬文学世界里的自己,而转向文物研究,他让自己的才华在文物研究领域大放光彩,成绩斐然。理性的选择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