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背诵+ 易错易混知识+精选习题)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考点知识背诵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部分:1.正确的自然观2.为什么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的?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规律的含义、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的含义?5.规律客观性原理、主观能动性原理(合在一起也叫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6.为什么意识依赖于物质?7.意识的作用?8.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实事求是四个字的分析?9.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0.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合在一起称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部分:1.实践的含义、特征、分类?为什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能反作用实践)4.真理的含义?真理客观性的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理解?真理是具体的理解?5.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二、易错易混知识部分1哲学中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3运动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4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5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唯心主义,因而都是错误的。( )6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7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8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9“飞矢不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11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 )12人只能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3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14意识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15所有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17意识的作用就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8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9.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20.正确的理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4.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6.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27.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不存在终极真理。( )28.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真理( )29.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30.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1.真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32.有用的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 )三、精选练习巩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C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D.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2.庄子说:“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C )A.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 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的、不可捉摸的,最终陷入了不可知论的错误C.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 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E. 3.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里岛路线图”。这说明( A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正确的意识才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B )A.物质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5.实际上,画饼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物质不能代替意识C.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6.下列对客观事物、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认识、理性认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B.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认识、理性认识、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理性认识也就是真理7.我国载人航天持续进步,但可能我们在未来20年内,才能登月成功,而火星着陆将更加遥远,这说明( B )A.只有经过漫长的实践,我们才能完成认识B.认识具有无限性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D.无论什么时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8.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表明CA静止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9下列没有体现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B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D不怕慢,就怕站10.从哲学生活角度分析,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具有CA原创性,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B主观性,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意C创新性,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客观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112008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汶川映秀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汶川“512”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润育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这说明AA物质决定意识 B自然界是客观的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有时也决定物质12.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两者的共同错误在于B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3.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及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空问观、宇宙观和建筑观理念,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意味着B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创新 B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C人的灵感来自于传统理念 D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意识14.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C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都是具体的C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相对性15.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D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16.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 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B CD17.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有 D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日出东方,日落西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D.万有引力18.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C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9.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BA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2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C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受其世界观的影响B亲身经验只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错误到正确的过程21.下列对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B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是不成体系的,真理是成体系的认识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 B C. D. 22.2008年5月1日,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杭州湾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潮大、浪急、流向乱,大桥建设者从杭州湾特定的实际出发,走上了一条充满辛的创新之路,竖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全球著名品牌。这说明了 ( D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辩证否定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关注实际、敢于创新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A B C D23.新的节约能源法已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24.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但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对此分析体现了( 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A. B. C. D. 2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6.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C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7.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思维着的精神是CA、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 B、一切生物的反映形式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D、催人奋进的精神武器28200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宏观调控政策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这一政策的调整体现了A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真理是具体的、客观的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曲折的29.“思路正确打胜仗,思路错误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A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的作用 B只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胜,做事情就能取得成功C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0.2008年8月20日,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2008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汶川大地震”、“生命”、“爱心”、“北京奥运会”等词语入选。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C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奥运火炬接力珠峰展示活动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重要亮点。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凌晨3:00,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于当天上午9点多,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并进行传递,从而实现了奥运火炬传递历史上海拔最高的传递壮举。回答31-32题31由于珠峰特殊的气候环境,实施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工作的时间跨度为个多月。这样安排既照顾到珠峰登顶时间的不确定性,又不影响各地传递活动。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D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C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登上世界之巅, 这和本次奥运火炬全球传递的主题“和谐之旅”协调融汇。当奥运圣火登上珠峰的时候,体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最高层面。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不同社会之间,最终还是要达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BA一切服从于自然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C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 D顺应自然,放弃改造自然 33“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从意识的本质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 B A是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客观反映 D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填空题【唯物论重要原理】1.自然界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 。(正确的自然观)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4.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主观能动性原理)注意:其中2.3两个原理合在一起,我们叫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5两个原理合在一起叫着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重要知识】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尤其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点最为重要)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3.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非选择题34. 甲说:“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乙说:“庄子齐物论指出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1)是与非的关系。(2)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说明如何断定是与非?为什么?答:(1)是与非是对立统一的。(1分)二者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它们又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甲只看到了二者的对立,乙只看到了二者的统一的标准,都是片面的。(1分)(2)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断定是与非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因为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能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4分)断定是与非还必须放到一定的条件、范围和过程之中。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35.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答: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36.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抗震中哺育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而这种精神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有力地减轻了地震带来的灾害。灾害的发生也许无可避免,但我们绝对可以尽量的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葱世纪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主观能动性(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抗震救灾精神所体现的内涵。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群众观点;发挥整体作用37.材料一: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的预期目标是下降4左右。材料二: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1.20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33%。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明确“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结合辩证唯物论分析,党和国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压电工作业规范与安全知识测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乡镇卫健办招聘面试模拟题计生协管员岗位专业知识问答
- 2025年中小学编制语文教师招聘面试之高频考点梳理与应对策略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手册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新型高性能低合金钢、合金钢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压纸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家电制造设备项目建议书
- 护士防护病毒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用气体终端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抢救管理相关知识课件
- DB3715-T 46-2023 麦套朝天椒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 危大工程清单及安全管理措施(样表)
- 公差配合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完整版)一年级数独100题
- 身体各部位刮痧手法
-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4高考语文备考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颅颌面生长发育
- 体育与健康主题班会
-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