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九年级语文上册问说教案上教版- 1 -内容【目的要求】1.掌握、积累“行、广、识、达、知、失”六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实虚词.2.借鉴古代学者关于“问”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3.理解文中引用古书、古人的论说,以及它们对突出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注意释义刍荛(荛,音ro,打柴)臆度(度,音du,猜测)问难(难,音nn,驳诘)迩言(迩,音r,近)大知(知,音zh,通智)几于古时(几,音j,接近)强以为知(强,音qing,硬要)通假字以大知而察及迩言(知通智,智慧)词性活用A.形容词用作名词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大的(原则、纲领、总体)问之人以穷其短(短处)以多问于寡(多,道德高知识多.寡,道德低知识少)B.意动用法此唯师心自用耳(以为师)夫子贤之(以为贤)是已而非人(以为是)C使动用法求一屈已焉而不可得(使屈)一词多义行A名词(_ng)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动劝学)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出师表)“兵车行”(乐府歌曲体裁之一)B名词(hng)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路诗经周南卷耳)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C动词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执行赤壁之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走,行走刻舟求剑)D副词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将要赤壁之战)广A名词gung其君之戎,分为二广(春秋楚国兵制兵车十五辆为一广左传宣公十二年)前有平地,轮广十 丈(横飞,东西距离为广庐山草堂记白居易)B形容词君子贫穷而志广(大,公大荀子修身)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宽阔言兵事疏晁错)C动词非问无以广识(扩大,本课)为赋以自广(宽慰史记贾谊列传)识A动词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认识,知道、能辨识,本课)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石钟山记)B名词非学无以致,非问无以广识(知识,本课)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标志王忠肃公翱事)古今异义孟子论“求放心”(古:放纵散漫的心.今:不担心)而归于“道问学”(古:经由.今:道路)2.句式解析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判断句)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判断句)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判断句)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介词结构后置)未之多见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事之至难解者(定语后置)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介词宾语“之”前置)固定结构解说“唯是”“孜孜焉唯进修是急”中“唯进修是急”是“唯急进修”的倒装句式.“是”是助词,借助它把意动词“急”的宾语“进修”提到了前面,构成固定句式:“唯是.”解释这类句式时,一定要调整顺序把“是”去掉,把宾语再“还原”到动词后面.这一固定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仍大量保存.如:唯你是问,唯利是图,唯命是从.3.难句解析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达”通达.“识其大矣”、“不知其细”中的“其”为指示代词,可译为“那”最后一个“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全句译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之曰“学问五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这是一组引用.“书”指尚书“孟子论求放心”出自孟子告子上“求其放心而已矣”“子思言”出自中庸.“裕”为丰富之意,“求其放心”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并称”即并提.“道问学”中“道”是动词经由的意思.全句译为: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舜以天子而询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以”,介词,凭借的意思.“知”通“智”,“苟”,苟且,不严肃.“诚”实在.“弘”意为大.全句译为:舜帝凭着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自用”指前句“师心自用”即自以为是.“其小者”的“其”是那的意思,“小者”即小的方面.“谨护其失”的“其”为代词自己的.“下”名词用作动词.“蹈”,实行.全句译为: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内容主旨】本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第二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说明三种问的人(贤于已者,不如已者,等于已者)都有收获;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第三六段论述怎样才算好问和问应持什么态度.第三段举古人好问为典范,并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第四、五段转入分析今人的错误表现:第四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事(问的内容)和人(问的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在写作方法上将今人和古人的言行构成鲜明的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事未安,妄以臆度”;“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前面第二段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以及第三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相呼应.这段最后提出“有学无问”的危害性.第五段、批判今人“非所问所学”的不良风气.作者先指出今人问的三种不良动机:“快言论”、“试其能”“容其短”.最后以感叹句作结,再以“不能几于古”来古今对比,批评今人.第六段、推究今人不好问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第七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写作特点】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很古朴.在句式运用上,两篇文章都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是师说和问说的共同语言特点.问说中有些句子,与师说的某些句子,连结构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一、这些句号的意思见【难句解析】.这些古书,古人在当时有很强的权威性,文中引用这些话来论证,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去掉的话,只用作者的话来论证,表现效果会差一些.二、1.意思为:好学却不勤问,不是真的好学.关系是:好学必然勤问,因为学习中不可能没有疑问,如果好学,就一定想彻底解决疑问,必然会勤问,同样,勤问的人,也一定是好学的人.好学与勤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2.“不择事而问焉”是指对于应问的事,不挑选,不回避,有疑即问.“不择人而问焉”是指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地位,老幼,有疑问可以向任何人请教.这样的问不是无的放矢,是为了解决问题.3.前者(“师心自用”)错误地自以为是,这种人的言行并不是或不完全是违心的,主要是认识问题.后者“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是明知故讳,这种人的言行是违心的,主要是品质问题.所以作者说前者是“小者”,而后者“为害于心术者大”.4.是指对“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对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取善之益(可以收到得教益的效果)”的学习不重视.作者认为正因为不重视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所以今人宁可放弃“取善之益”也不愿“一屈己焉”(委屈自己,虚心向别人请教).三见【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一词多义.【资料窗】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货币市场的动态研究
- DB33T 870-2012 罐式集装箱检验规则(发布稿)
-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版)智慧树答案
- 永靖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地址
- 水钻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混凝土施工中表面防护膜使用方案
- 输电线路接地系统建设方案
- 万兆园区冷链物流优化方案
- 氢能产业园氢气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 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监控方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胖东来运营经理培训课件
- 供电公司信访管理制度
- 木工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工厂厂规厂纪管理制度
- 2025全球翻译行业发展报告
- T/CCS 025-2023煤矿防爆锂电池车辆动力电源充电安全技术要求
- 贴膜安装服务合同协议书
- 新疆遴选公务员笔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