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6. 南京大屠杀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熙熙攘攘、挎、蹂躏、步履蹒跚、徘徊、毛骨悚然、褴褛、惨绝人寰、蛊惑等。2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培养爱国感情。3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4理解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学习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习难点体会报告文学生动、形象的记叙及精当的议论、抒情。学 习 过 程备注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褴褛ln 1 寻觅m 悚然shngB尸骸hi 蹂躏ru ln 燕子矶jC徘徊pi hui 撰写zhun 蹒跚pn shnD狰狞zhng nng 绑缚f 熙熙攘攘x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1残绝人寰() 2步覆蹒跚()3凶神恶熬() 4逝者如失()5大肆喧传() 6惨不忍赌()2. 学生收集有关报告文学及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学生自由回答,并叫两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第(2)小题改正的错别字。2.选一小组讲,其它补充,老师总结。新- 课-标-第-一 -网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熙熙攘攘、挎、蹂躏、步履蹒跚、徘徊、毛骨悚然、褴褛、惨绝人寰、蛊惑等。2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找出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各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被屠杀的人数。 四、精讲点拨本文为驳斥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列举了哪些事实?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她步履pn shn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 )(2)他惨遭日本鬼子ru ln,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 )(3)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cn ju rn hun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4)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受此g hu,参军来到中国战场,进行野蛮的杀戮。( )2.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种药一问世,便受到病人的欢迎,因为临床治疗效果证明,这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将“方法”改为“药物”)B.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人生多有价值啊!(把“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改为“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C.厂里规定,中档产品价格不超过300元500元。(“不超过”改为“最多”)D.中国大陆和港台歌星的联袂演出博得了当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各位歌星精彩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第2个分句缺主语,加“观众”)3.选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以内。(3分) 熙熙攘攘、蹂躏、步履蹒跚、徘徊、毛骨悚然、褴褛、惨绝人寰、蛊惑 4.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5分)(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 。(2分) 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500人)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比25%28.5%39.7%6.8%(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主要观点是:(3分) 六、布置预习http:/www.xk 反复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 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2. 说说在文章的第三部分(3438自然段)中的哪些是议论?哪些是抒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1.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老师总结。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老师明确。二、出示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2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预设问题二:说说在文章的第三部分(3438自然段)中的哪些是议论?哪些是抒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五、当堂达标X K b1. Com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永远的蝴蝶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离我只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两点)答:_(4分)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有什么作用? (3分)w W w .x K b 1.c o M答:_ 3.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到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答:_(3分)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B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C“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D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于长得像蝴蝶一样的外貌。E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F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的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六、布置预习待 定学习心得第16课南京大屠杀【布置预习】1 一、 A(悚然sng)二、1残惨 2.覆履 3熬煞 4.失斯 5喧宣 6赌一睹 7.宁狞 8振震2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X k B 1 . c o m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第一课时【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本文为驳斥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列举了哪些事实?参考提示:首先,列举了日军攻陷南京后的三次集体大屠杀:燕子矶大屠杀、下关大屠杀、草鞋峡大屠杀。这三次大屠杀都有证人证词,属无可置疑的事实。其次,文中还重点写了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案例:向井敏明与野田岩的杀人比赛,田中军以“助广”宝剑连杀无辜中国人三百多人。在此,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星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从集体屠杀、零星屠杀、法庭查证、幸存者等方面充分有利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势力的谬论。【当堂达标】1(1)蹒跚;(2)蹂躏;(3)惨绝人寰;(4)蛊惑;2C(“不超过”改为“在之间”)3略4(1)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对某市食品安全基本满意,少数群众不满意。(2)食品安全确实存在问题;少数媒体片面宣传和夸大食品安全问题;行政部门已经对食品领域黑心者实施监测打击。第二课时【合作探究】X| k |B| 1 . c|O |m预设问题一: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参考提示: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预设问题二:说说在文章的第三部分(3438自然段)中的哪些是议论?哪些是抒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提示:第38自然段借记叙抒情。第39自然段夹叙夹议。第40自然段,前一句夹叙夹议,后一句借议论抒情。第41自然段也是议论。 第39自然段揭露了日本法西斯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罪行。第40自然段抒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第41自然段强调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民族的光荣,也应该牢记祖国深重的灾难、民族的奇耻大辱。最后一自然段点题。 【精讲点拨】预设问题:作者结尾时说南京大屠杀“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为什么?我们以后的路到底该怎样走?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参考提示: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历史的惨痛教训,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下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