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再别康桥之我见青花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浓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几乎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1对文中第6段中提到的“意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b“意象”,即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c“意象”,就是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来的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d“意象”,是客观形象之间的融合,是客观事物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之象。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第三段,写道“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意在表明再别康桥是按时空安排顺序。b再别康桥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几乎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c一般告别诗告别的是人,再别康桥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跳出了俗套。d文中最后一段说道建筑的美,意在表明再别康桥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迁移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不恰当 c荆轲嘿而逃去。 怨恨地d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撞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别人看不起荆轲”的一项是( )(3分)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太子丹对荆轲的决心、品质、谋略和性情有充分了解,双方谈得上“知己”。b从“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可以看出荆轲剑术并不高明。c程诰咏史曾道:“荆轲无剑术,不是报仇人。”联系本文来看,说得还是有理。d荆轲非庸人辈,侠义志向颇明朗;心在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5分)_ (2)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5分)_(二)古体现代词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8、从全词来看,作者通过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_9、从“看”的角度简要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并说明构成了一幅什么立体图?(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_,冷漠,凄清,又惆怅。 雨巷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选考题请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答题前务必将答题卡上所选做的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涂黑其中一个。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走过雨巷 (作者 君玉) 怀念戴望舒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戴望舒的诗句了。第一次读他的雨巷时,一连好几天都徘徊在他那梦一般的境界里。在戴望舒的世界里,浪漫和美丽便是唯一的主题,也让我懂得了如何享受寂寥的静谧乾坤。而世人不正是不知如何以求得安宁,我们不正是非常的缺少柔情和梦幻吗? “风祝我的醒,鸟祝我的梦,你问我欢乐何在?床前明月枕头书!”这是戴望舒最令我倾倒的一句诗。他的真情可谓难得,但他沉浸在情愁之余,亦有自己独特的了悟的思想。生命本身应该是宁静闲适的。只要心境平和,不强求自己在风波不断的尘世中谋求名利,就能知足常乐。此时的他也认识到人生无可奈何之处,但他同样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叹息净化世人的思想。如没有超脱于人世的深刻的智慧,则无法体会戴望舒的那种心情,更无法领略他那种“魂归何处?看那袅袅的、袅袅的升上去的炊烟。”的梦幻境界。 读他的落花的泪让我重新定义感情的得失。在戴望舒的笔下,落花并非无情。它的憔悴与暗淡了的光彩,相信所有读了此诗的人都深有感触,并且正视这个千百年来经演不息的悲剧,每个人在付出感情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清楚自己的决定,以及所应得到的保障呢?花为君落,已可见情意之深刻。但如果只是单方面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而对方却一无所动的话,又是否值得呢?或许戴望舒只是想借助自己的笔,写尽令天下薄幸皆为惊魂的千古空闺情怀。而且他那极带灰色的感情也并非是我所应宣扬的。我所恋的只是他那世间越来越少见的真情,越来越难得的浪漫,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于我们现在如此“精彩”的生活之中呢? 非常的怀念戴望舒。不仅仅为他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领会他那期待的心情,也能抛开各种牵念。到时世间万物皆来相贺,则此生何憾!(1)下列选项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以真情作为全文的神。篇幅短小而有新意,可谓情感丰富。b文章中第1段画线句写戴望舒的雨巷意念中,多以爱情热血来写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这一主题。c文章的第3段中落花的泪中的花的“憔悴”与雨巷中的丁香“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表意一样,说明戴望舒心中的高洁理想不易把握,花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d 第2段画线句表明戴望舒“认识到人生无可奈何之处”靠的是“智慧”境界来斡旋。e这篇文章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引用、议论、抒情结合紧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2)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油纸伞”有什么特点和艺术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3)最后一段提到“他的寂寞”,请说明戴望舒的“寂寞”和渴求是什么? (6分)_(4)读了作者君玉的走过雨巷一文,结合文章反映的中心思想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中秋的中国含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秋节。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其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e人们在中秋节纹身,后改为系五色丝以示自己是龙的传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d海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b. 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c. 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d. 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高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15、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彩课堂下册数学试卷
- 政府茶叶采摘活动方案策划(3篇)
- 五一饮料促销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气泡焊接施工方案(3篇)
- 云南白酒酒窖施工方案(3篇)
- 隐蔽工程房屋施工方案(3篇)
- 心理电影剪辑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基础安全施工方案(3篇)
- 住宅夹层施工方案(3篇)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 2025湖南湘潭湘乡市融媒体中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婚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职业性化学中毒)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安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高校机房管理试题及答案
- ESG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科普讲座
- 2025湖南省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书
- 2025年中国南海研究院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笔试试题
- 食品合规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