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文练笔,让笔尖上的智慧流淌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本文回顾了目前课堂练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重点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关键词:随文练笔 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一、引语陶行知先生提出“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他明确指出,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我所听过的大多数阅读课偏重朗读感悟、交流对话,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少安排随课练笔的活动。众所周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近来,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小练笔”的重要性已逐渐被教师所认识,跻身于为数不多的阅读教学课堂。然而,目前的课堂练笔活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些课堂上的练笔年段不分,拔苗助长。当前,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教学要“意言兼得”,然而这项要求只有到了小学高年段才是最合适的,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中低年段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已经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实属拔苗助长。再如有些练笔则泛而不精,有量无质。任何东西只有适量才是最佳的,多了便会“泛滥成灾”,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有的教师为了增加练笔机会,一课设计多次练笔,让学生应接不暇,最终课堂容量较多,三次练笔效果都无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练笔的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课堂中教师设计的练笔流于形式,难保实效。这类练笔一般安排在课尾和课下,学生大多仓促上阵,有的信手涂鸦,字迹潦草;有的滥竽充数,干脆不写。对于学生写好的文章,老师只是请同学读一读就算了,缺乏扎实的指导,这样的练笔缺乏实效。二、思考与实践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为什么写?三是什么时候写?我认为,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不仅如此,小练笔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个问题中最关键就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关于随课练笔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一) 模仿精彩篇章,练就方法根据儿童的“模仿性”“表现欲”和“易遗忘”等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课堂中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而且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执教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优美的比喻句给我们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很快将这两段朗朗上口的文字背诵下来,并对美丽的庐山云雾充满了向往。由此可见,这对于作文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篇好范文。我随即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千姿百态的?或者是瞬息万变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很快想到了蓝天上的白云、秋天的树叶、校园里的菊花、傍晚的夕阳、灿烂的云霞紧接着,我追问:“能用书上那样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事物吗?先练习说一说,再赶快写一些,看看谁笔下的景物最传神。”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段小文,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六年级上册爱之链是一篇小小说,在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之后,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如学生读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伊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伊工作的工厂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时,最大的感受是乔伊内心的凄凉。我问:“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这个凄凉的环境呢?”学生很快找到“黄昏,寒风,飞舞的雪花,破旧的汽车,几乎看不见汽车和人影的公路”等。按照这样的方法,阅读课文,并设计以下课堂练笔:最后的镜头定格在里屋,那是乔伊夫妇休息的地方。小说的结尾却省略了这样一个环境描写,如果我们要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你会选择哪些景物来写?请你学着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方法,以“清晨,乔伊醒来”开头,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会。(二)表达内心想法,体现理解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中“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这株柳树到底经过了哪些不可思议的艰难困苦,文中作者的猜测和想象只是“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设计练笔:你能也来想象一下这株柳树所经历的“不可思议”的艰难险阻,具体写一段话吗?艾滋病小斗士讲述了一位勇敢的艾滋病少年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感人故事。学习课文后,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小斗士的同情与钦佩。情感渲染的基础上,我及时让学生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进行练笔。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与学习恩科西的顽强精神,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三)想象补白文本,彰显个性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了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的练笔提供平台。最后的姿势一文讲述的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大地震来临时,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个学生,自己却重伤身亡的伟大故事。“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文本的第八自然段对教师最后的形象展开了细致动人的描写。面对谭老师护住学生后直至死亡的这段时间却留下了空白。我在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后,并展开想象:废墟下的谭老师会面对怎样的痛苦?他和同学们又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这种随文练笔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理解了谭老师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一个爱生如子、诠释着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四)捕捉思想火花,鼓励创作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课堂上冒出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不断展开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便适时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文字创作的兴趣。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练习2“处处留心”部分的小诗时,在学生读熟练的基础上,我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小诗,其他学生则边听边圈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刚刚结束,便有学生表示自己找到了小诗中所有的颜色词,并表示还可以说出更多颜色词。如湛蓝,学生口中表示蓝的词语还有天蓝、碧蓝、海蓝、蓝晶晶、蓝盈盈、一碧如洗等等,美不胜收的颜色词勾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一场小型颜色词汇竞赛开始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胜心是教学的极佳契机。词汇竞赛告一段落,我便引导学生学生再读诗句:“这首小诗不仅把颜色描写的美轮美奂,更是写活了我们眼中平常无比的太阳和月亮,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意犹未尽的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迸发了情感火花:“老师,我可以说山峰给小溪写信吗?”其他学生的思维火花再次被点燃。我及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速速记下自己的火花:“你还能想到大自然中谁会给谁写信呢?尽情发挥想象,学着小诗的样子,也写一写,记得要写的美一些,用上漂亮的颜色词。”阅读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学生将凭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收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思想,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五)依据年段特点,延展延伸“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随机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学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后,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上介绍的知识,我就鼓励他们在课后上图书馆,去阅览室,进入神秘的宇宙,探索火星的秘密,去搜集火星的相关知识,然后小组间交流,最后发挥自己的想象,整合所获资料,写一篇小练笔。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如春联一课,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像这样的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小草和大树)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夏洛蒂三姐妹的故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夏洛蒂成功后,她会对曾经狠狠打击过自己的诗人骚塞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三、结语作为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领悟后的豁然开朗,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现在语文教育开创者因为黎锦熙提出过“日札优于作文”的观点,随文练笔可算是日札中的一种,它比日记在指导上更有针对性,比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激情。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特点,设计丰富的练笔形式,创设与学生心智水平吻合的情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练笔形式,充分开发学生记忆、思维和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市纪委市监委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次招聘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达州市农科院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选聘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房管局业务课件
- 2025宁波市奉化区教育局下属单位编外用工公开招聘45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幼儿园招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云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车辆系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被导师否
- NT2025-2026学年高三入学摸底联考物理
- 《植物种植要领》课件
- 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一章医学分子生物学绪论
- 2024年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选拔赛试题库-下(判断题)
- “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宣传教育课件
- GB/T 22517.12-2024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2部分:自然攀岩场地
- 某港池航道疏浚和吹填造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矿山企业采掘作业规程
- CloudFabric云数据中心网解决方案-Underlay网络
- 场地平整工程合同范本
-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检测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