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doc_第1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doc_第2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doc_第3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doc_第4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设计 都匀市第五中学 董滨教学目标: 1、了解莲花,理解荷花拟人化的象征意涵、即认识君子人格特质的拟物化品德内涵。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背诵,探究了解莲花,明确君子的人格特质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还记得吗?荷叶母亲冰心的名篇。 莲花是中华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又称荷花、芙蓉,说文解字言:“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莲花的花,种子(莲子),嫩叶和根茎(莲藕)都可以食用;叶、梗、蒂、节、种子、花蕊均可以入药。古时,秋天采莲怀人,出水芙蓉是对女性的极高评价;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与荷花相伴的历史。莲花是道教的象征之一,更是佛教的象征,莲花化生、步步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自宋代周敦颐写了爱莲说以后,荷花就成为了君子花,成为儒家君子的象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千古佳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听范读,欣赏这篇佳作。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解剖题目爱莲说。“爱”充分体现了周敦颐的感情,“莲”是本文的主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情说理,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同学们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请同学们看书齐声朗读一遍。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同步练习,初中文言文精解精析,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寻求老师的帮助)。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爱莲说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要求: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楚。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解答。3、请一位同学翻译课文,同学们一起听音纠错。 五、研读课文 (一)了解莲花 理解荷花拟人化的象征意涵、即认识君子人格特质的拟物化品德内涵。托物言志写法,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并且揭示出其内涵。本文所托之物“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句子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内涵? 同学们小组互助、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君子七品: 君子七品原文(莲花)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品出淤泥而不染,二品濯清涟而不妖,三品中通外直,四品不蔓不枝,五品香远益清,六品亭亭净植,七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在写莲花,而又句句在写君子。不仅描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象征的高洁品德、美好情操、正派风度,都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也是作者以莲为“花之君子者也” 譬喻的原因,更是作者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个与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的“微斯人(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人),吾谁与归?”同样格局的人生豪言的原因。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所象征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对莲花也是对君子的赞美之情。 君子七品: 君子七品原文(莲花)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品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保持高洁本色。君子绝不会随波逐流、助纣为虐。二品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在良好际遇时能够做到自然而化成天下,自如而水乳交融,和谐而充满正能量。君子绝不会刻意另类地标新立异。三品中通外直,君子在气质格局上能够内显浩然正气,外显铮铮傲骨,勇于担当。君子绝不会蝇营狗苟、因循苟且。四品不蔓不枝,君子在学习、事业方面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潜心修身,勤勤勉勉。君子绝不会三心二意、不三不四、颠三倒四、朝三暮四。五品香远益清,君子在与志同道合者的互动中能够用行动带动同道中人践履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把道理切切实实地做出来。君子绝不会心口不一、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套。六品亭亭净植,君子鹤立鸡群,卓尔不群,修身立德,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君子绝不会放纵不羁,贪、嗔、痴、慢、疑。七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庄重不凡,洁身自好,对普罗大众既是亲近的又是疏离的。君子绝不会自甘堕落、同流合污。(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花?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正衬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最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入世而高尚,人格、品格堪称中流砥柱的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不甘堕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大富大贵;也就是说世人都在追求富贵荣华。那么,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独”字。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充分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段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花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言志的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写人、来歌颂君子。爱莲说的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歌颂君子。现在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讲,本文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第二段侧重在议论与抒情。议论,在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在文中是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完全赞赏的吗?他也愿意像陶渊明一样隐逸吗?师: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那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品格,而对于他的隐逸遁世,作者更多的是流露出惋惜之情。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对于莲花,作者把它譬喻为君子,流露出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请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及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要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两遍。 4、小结:第二段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遁世者,更不屑于向普罗大众那样贪慕富贵荣华。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周敦颐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要践履一名真真正正的君子,实在是傲视群雄,他的弘大的人生格局决定他能写出这样千古传颂的佳作。 六、再看表格,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记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进行背诵。 同学们大家都读得十分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爱莲说背下来。 八、总结全文 1、学生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佳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交替使用,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文字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老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道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