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昌宁县鸡飞初级中学 李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2、理解诗意,品味语言,赏析意境。 3、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激发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走近作者 陶渊明的故事你知多少?二、抑扬顿挫,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和节奏(提示:用“”划分节奏,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屏幕出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你读我评,指出错误。三、细细品味,同入美境1、点名试读,请同学共同定正。2、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哪些画面?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3、再读诗歌,注意一是你的心要跟陶渊明一起去;二是你的声音必须学会控制。4、细读感悟:种豆,除草,起早贪黑,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呀,那么诗人认为辛苦吗?(结合诗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刚才头脑中展现的画面谈谈你的理解。)四、合作探究,剖析诗句“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4、小组探究,推优评差。 5、学生点评。五、你追我赶,背诵古诗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经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志趣情怀,此时的我们不仅能读,而且还能读出情感和韵味来,老师相信你们!来吧,我们一齐背诵六、活学活用,现场展示用你优美的语句把陶渊明诗中的美丽画面描绘出来。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人物描写(动作、心理描写),(3)不少于200字。板书设计: 归园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