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 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 的变化 2 两个界面 a b古登堡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 莫霍面 3 三个圈层 地壳 厚 薄 地幔 软流层 地核 内核 深度思考1 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提示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但其范围不同 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 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 a为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从地表至2000 3000千米的高空 2 c为水圈 由 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 b为 分布于地壳 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大气圈 液态水 生物圈 二 地壳的物质组成 1 矿物 具有确定化学成分 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有 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 岩石 1 概念 岩石圈 地壳 中由一种或多种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物理属性 气态 矿物 2 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地表以下 喷出地表 固结 温度 压力 三 地壳的物质循环1 地质循环 1 动力 地球内部产生的热能 2 影响 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 大地的沧桑巨变及的持续转化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壳物质形态 2 岩石转化 1 岩石类型 a b c d 2 地质作用 形成a b的作用为 形成c的为作用 形成d的为作用 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冷却凝固 变质 外力 重熔再生 深度思考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不可以 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 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点拨软流层又称软流圈 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石圈之下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 b c d为地球外部圈层 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 f g三部分组成c a b c d 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 地震波在f g交界面上 传播速度减为0 2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 正确的是 包括地壳和地幔 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位于软流层以上 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厚 大洋部分薄 甚至缺失a b c d 解析a b c分别为大气圈 生物圈和水圈 是地球的外部圈层 d f g为地球内部的地壳 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d和e 答案 1 c 2 b 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 1 记准顺序 外部的圈层中 大气圈在上 水圈在下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 两面三层 两面 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三层 即地壳 地幔 地核 如上题中a b c为外部圈层 d f g为内部圈层 2 掌握数据 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 如岩石圈的厚度为100 110千米 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17千米处 古登堡面指地面下2900千米处 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 50 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 考法一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1 经典高考题 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d 考法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 2 2016 江苏地理 22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排放大量的co2所致 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c 1 地壳物质不断以各种岩石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循环 其过程和岩石特征如下所示 考点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岩石的特点 2 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018 南昌模拟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 图中 为沉积岩 为岩浆岩 完成 1 2 题 1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 2 若 为石灰岩 则在 与 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 花岗岩b 页岩c 大理岩d 玄武岩 解析第 1 题 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 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 一般情况下 岩石埋藏越深 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 其形成年代越久远 按照先下后上 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 a项正确 第 2 题 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原因 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 高压环境下 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1 a 2 c 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 岩层上下关系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年龄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 接近地表 2 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与海岭的远近关系 如果是海底岩石 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法一岩石圈物质运动过程分析 1 2017 天津文综 3 读下图 回答下题 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 岩浆岩 褶皱b 沉积岩 褶皱c 岩浆岩 断层d 沉积岩 断层 解析由图可知 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应该属于沉积岩 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 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 因此 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 故本题选b 答案b 考法二岩石特征分析判断 2 2015 上海地理 13 14 根据岩石的质地 如矿物颗粒的大小 有无气孔 致密程度 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 矿物颗粒粗大 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岩浆冷却较快 岩浆冷却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 2 历史上 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 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解析第 1 题 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 缓慢冷却形成 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 矿物结晶体巨大 肉眼清晰可见 第 2 题 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孔 如流纹岩 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 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 但岩性较软 质地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 岩性致密 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d正确 答案 1 d 2 d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 类型多种多样 但都是说明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 常见图示有两种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结合实际景观地貌分析应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知识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本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 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 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 表示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作用 解读信息 1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图中 形成了两类岩浆岩 2 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 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 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4 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 经高温 高压作用 在地壳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1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类图通法 1 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2 巧用箭头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岩浆 三进一出 岩浆岩 一进三出 变质岩和沉积岩 二进二出 3 巧用辅助性信息 沉积物 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 是通过外力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 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 是通过外力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实现的 化石和岩层 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 地层 的岩石为沉积岩 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 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 是变质岩 该箭头是变质作用 2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 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三类岩石和岩浆 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第二步 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 1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 3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4 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第三步 结合题目具体要求 解决实际问题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 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 地貌 地质状况 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考法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学以致用 1 2016 江苏地理 21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 关于图中 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 正确的是 a 指化学沉积作用b 指搬运作用c 指成岩作用d 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 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 应为化学沉积作用 由变质岩指向土壤 沉积物 应为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作用 由土壤 沉积物指向沉积岩 应为固结成岩作用 由岩浆指向大气圈 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ad 考法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2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 分别代表沉积环境 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