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最精彩的片断。而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称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讥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该名著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讽刺艺术有所了解,提高他们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本文是课外阅读课文,因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高的价值,有必要在课内加以点拨引导,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应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本文采用鲜明对比的方法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选好突破口,教给学生“牵牛鼻子”的方法,使他们得以豁然开朗。全文的关键在一“中”字上。让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认真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不同表现,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讽刺是本文最重要的手法,要让学生把握这一知识点,把握其本质特点。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全面、发展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思想。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书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小黑板反面分析图表(见下文)印发明清科举制度的简介材料(略)。学生准备词典。在适当的时候出示这些名言俗语,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对科举制度的感性认识得以顺利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这些名言对仗工整,形式优美,凝炼集中,易于记诵,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将有关的科举考试知识提供给学生,一则开拓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利于理解本文词语和内容。学生运用工具书,是增强自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时刻注意培养。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课外通读全文,查看注释和词典,疏通文意;对照所发“明清科举制度的简介”材料,弄懂文中有关科举的知识;理解为何范进中秀才与中举人会有不同的境遇。这是一篇词语生涩难度较大的长篇课文,读一遍须20分钟,一课时仅45分钟,重点应在分析理解上。因此,须让学生课外自读;同时这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能力。让学生在课外宽松的环境里去检索资料、理解分析,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预习,为分析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导入新课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末世科举制度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另一侧面,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我们来共同学习范进中举一文。(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学习兴趣受到了激发。)前苏联学者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认识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是逐步向前发展的,而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倘有旧的知识作台阶则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刚学过不久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相比见义,形成有机的联系。三、提出问题范进中举前与后,文中各人的态度起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小黑板)对照下列“分析图表”,仔细阅读课文,进行分析。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学生见了老师所出示的图表后,思维立即活跃了起来,有的翻课文查找,有的凝神深思,有的交头接耳议论,逐渐形成热烈的自由议论局面。)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思维的运动和发展必须遵循问题律。没有思考的问题,便没有思考的对象和驱动力,那么,思维便无法展开。提出问题之后,再用图示来将思维对象具体化,使之直观形象,学生的思维便明确了方向,这样不仅提高了分析理解的速度,而且提高了质量,使学生得以顺利进行思考。四、讨论(一)学生自由讨论之后,开始师生共同讨论。师:我们首先来分析范进在他中举前后产生了哪些变化。生:中举之前,范进生活十分困难,中举之后十分富裕。生:不应说“生活十分困难”,而应说他的经济十分拮据,濒临死亡的边缘。师:补充得好,更恰当。但范进的经济到底有哪些具体变化呢?讲具体点。生:中举之前是“每日小菜饭”,“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范进“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他老母亲说,“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中举之后,立即就富了起来,有胡屠户送的肉和钱,有众乡邻送的鸡、鸡蛋、白酒和斗米,更有那张乡绅送的五十两“雪白的细丝锭”银子,以及三进三间的住宅。师:谈得很好,那么,范进的政治地位有没有变化呢?生:有!他原来是个“穷秀才”,后来成了个“富举人”,有钱又有了势。生:他丈人在他中举之前不是训就是骂,而中举之后,居然巴结他,称他为“贤婿老爷”,还为他“扯了几十回”衣裳后襟呢。(学生哄堂大笑,气氛轻松活跃)师:说得好。那难怪孔乙己已经花白胡子了还不甘心,还想往上爬呢,他要当了举人,说不定也会有丈人给他扯后衣襟呢。(学生又笑,但很快都敛容沉思。)师:科举制度就是这样摆布一个个知识分子命运的。古人深有感慨,他们说得十分形象。(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朗读和议论其上的名言俗语,体会其中的含义,初步领悟本文主题,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荒谬,它引人追逐功名利禄,毒害了知识分子的灵魂。学生兴味十足,思维活跃。)此时展示小黑板,其内容与范进的情形十分吻合,两者配合得当;且收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心领神会。师:范进的态度中举前后有没有变化呢?生:范进的态度由原来的怯懦老实气馁,变得装腔作势了起来。原来胡屠户训他骂他,他一声不吭,显得温顺老实;中举后胆壮气粗,张乡绅来了,胡屠户躲起来,他却敢与之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接受财物时,虚伪客套。(学生边分析,边读课文有关文字。)师:分析得很好。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变化的呢?生:中举。(几乎都这样回答。)生:不,是封建教育的毒害,使他变得灵魂丑恶了起来,行为越来越卑鄙。师:对,封建教育就是培养人成为不劳而获的可耻寄生虫,作者借范进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范进爬上去了便心安理得地吸取民脂民膏,接受张乡绅搜利的房屋、银子,成了个贪鄙、虚伪的伪君子,成了“吃人”的统治阶级一员;孔乙己想爬而终没爬上去,却成了愚味、麻木、可有可无的人,而便被“丁举人”残害死了。这两人是一棵藤的瓜。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这理论性的认识一般应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没有具体内容的架空分析所得来的标签式结论。五、讨论(二)师:现在让我们来瞧一瞧胡屠户其人。这个市井屠夫前后判若两人。请两位同学来有表情地朗读中举前“胡屠贺喜”和“范进借钱”两个场面,一个读胡屠户的话,另一个读其他文字。哪一个愿当一回“胡屠户”?(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采用朗读的方法来让学生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特点,既能使学生获得直观准确的认识,又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学生二人表情朗读很成功。读胡屠户的同学成功地模仿了胡屠户骂人的口吻,不时引起同学们的哄笑。)师:(问学生)“你笑什么?”生:我笑胡屠户真是个小人,范进没中举这么凶狠,中了举却百般逢迎巴结,反复无常真可笑。师:说得妙,笑得好。请你读一读胡屠户逢迎巴结“范举人”的有关描写。相机点拨,向前推进生:“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打,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有我这贤婿,这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才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生:还有更精彩的,“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学生边听边思索,时而会心地微笑,若有顿悟。师:昔日的“现世宝”,今日成了“贤婿老爷”、“姑老爷”,过去的“尖嘴猴腮”,现在立刻变得“方面大耳”,“癞蛤蟆”变成了“文曲星”而有了神灵!胡屠户这些截然矛盾的言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呢?生:说明他嫌贫爱富,很冷酷。生:说明他油滑,善于巴结逢迎。生”说明他势利,庸俗。师:好。什么叫势利呢?(学生沉默,心欲言而口木讷。教师让大家查词典。)学生在分析时难一言中的,对不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让他们在继续思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获得正确的认识;对关键的概念应让学生获得明确的理解,养成他们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生: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恶劣表现。师:不错。那么胡屠户除了在语言中表现了势利,在行为神态上能否表现这一点呢?生:能。范进中秀才他只拎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中了举人却和伙计一道来送礼,送的是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师:唔,在胡屠户的眼里秀才只值一副猪大肠的钱,而举人则要值七八斤肉外加四五千钱,看来他对科举的行情了如指掌,有经济头脑。(学生哄堂大笑)生:他的神情人也能表现他是个势利小人。中秀才时,他很傲慢,“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中举之后则很谦虚,(教师插话:是谦虚吗?)不,是很恭敬,离开范家时“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师:说得很好。总的说来,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对范进是前踞后恭。那么众乡邻也是如此,张乡绅更是如此,我们不多加分析了,课后大家仔细欣赏。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备受奚落的孔乙己正在咸亨酒店喝酒,忽接喜报中了举人,会出现怎样一个场景呢?大家想一想。(教室里再度出现热烈的场面有的眉飞色舞,有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的凝神结想,有的翻阅课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练习口头改写,此举多益。生:我先说:掌柜的一听,连忙从柜台后面窜出来,来到孔乙己面前,打躬施礼道:“孔老爷,不,孔大老爷,你老请到店面里雅座坐喝。”一手扯住孔乙己的衣襟,一边高叫道:“伙计们,快上酒上菜”。(全体同学听乐了。)生:这时雅座里的丁举人马上迎上前去,深深作了一揖,说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罪过,罪过。”转身吩咐道,“管家,快回家给世先生取一套新衣服来换上。”(学生又笑,有人小声嘀咕:“现学现卖。”老师接着说:“学得不错,卖得不懒。”学生哄笑。有不少人举手欲言。)师:限于时间,课后大家再说吧。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时社会上这么多人都会这样庸俗势利可鄙呢?见好就收,把握教学要点,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生:是封建统治阶级造成的。生:封建制度下,做官的鱼肉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平民百姓只好忍气吞声,有权有势见人就大三辈。生:科举制度让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于是人们被弄得这般势利多变了。师:谈得都不错。这篇文章就深刻地暴露了被功名富贵毒害腐蚀的人情世态,抨击极端庸俗自私的市侩风气。在封建社会里,实际情况的的确确如此道德败坏。吴敬梓笔下的人和事虽是虚构的,但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这篇作品的基本特色便是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所讽刺的社会生活是真实的。鲁迅说:只有“讽刺社会的讽刺”,影响才会“悠久得惊人”。(伪自由书从讽刺到幽默)。作者以神妙的笔触,描绘出封建社会的人世图景,有力地讽刺了科学制度下贪鄙、欺诈、庸俗、势利之风,讽刺了极其黑暗腐朽的封建末世政治,“范进中举”真是一出绝妙的人间喜剧,它和“孔乙己”有异曲同工之妙。科举制度是吃人的制度,考中了便可以鱼肉百姓,成了吃人的妖魔,令人畏惧,考不中便会如孔乙己一般被人吃掉。教师的这段总结,既点明了全文的主题之社会意义,又讲授了“讽刺”手法的本质特点,还将前后两文作一比较,体现单元整体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板书设计科举制度政治黑暗道德败坏范进:贪鄙、虚伪、“吃人”对比鲜明孔乙己:愚昧、麻木、“被吃”胡屠户:冷酷、庸俗、势利讽刺有力板书显示了本文的主题,体现出吴敬梓“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写作意旨。将孔乙己已提出来,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科举制度的荒谬与罪恶,是一种愚弄和残害知识分子的统治工具。这样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树立联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