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导学案.doc_第1页
烛之武导学案.doc_第2页
烛之武导学案.doc_第3页
烛之武导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力教育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教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二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三 知识链接左传其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四 课时安排2课时五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六 学习过程 课前资料展示1、相关背景(1)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2)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一、课前预习 1、左传是我国 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又名 、 。2、熟读课文 ,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贰( )于楚 汜( )南佚( )之狐夜缒( )而出 秦伯说( 1、疏通文意二小组合作归纳字,词,句式。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2、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 )领之厚,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既东封郑( )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古今异义东道主古义: 今义:行李古义:今义:乏困古义: 今义:4、特殊句式(1)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何厌之有 第二课时(二)、初读课文,局部探究、(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进军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其中哪一点 最关键?2、分析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拓展延伸你觉得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你从他身上获得怎样的启示?课堂总结v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发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出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更集中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左传 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一、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南夜缒(zhu)而出佚(y)之狐 B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秦许君焦瑕(xi)C秦伯说(yu)杞(q)子杨孙戍(sh)之D逢(fng)孙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吴广以为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B. C. D.下面5、6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9、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2)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 (4)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14-17题。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1.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B.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从:跟随)C.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浓郁的香气)D.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以其无礼于晋 宫之奇以其族行C.桓庄之族何罪 虢,虞之表也D.师还,馆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