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9).doc_第1页
反思 (9).doc_第2页
反思 (9).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中小男孩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举动很令人感动。教材如此有情,怎么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深深体会到小男孩的感人之处呢?我决定从课题入手,我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设疑,结果学生读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是怎么跑到浅水洼里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学生开始看图了解浅水洼,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虽说第一自然段不是文中的重点,可却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有力的铺垫。怎么让孩子对浅水洼里的小鱼产生怜惜之情?我出示小鱼被困的句子。 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文中的“困、蒸”形象的把小鱼难受、饱受煎熬的刻画了出来。我抓住“困、蒸”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小树被困在框里会怎样?小鱼被困在水洼里会怎样?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小鱼缺少水分,那时它离不开水。”“它动弹不得, 失去了自由。”“它的生命奄奄一息,随时都会死去。”学生随着对困的理解加深,与文本角色产生了共鸣。然后我结合蒸的字形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验情感。蒸的感觉怎样?蒸的下面四点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四点像火苗在燃烧”“那四团火多大呀!小鱼快蒸干了,它呼吸困难了,它实在受不了了。多可怜的小鱼呀!”看到孩子们那痛苦的样子,那心疼的样子。我趁势让他们朗读我出示的句子。没有技巧的入手朗读(以前我总要对孩子们的读进行一番指导),没想到孩子们对小鱼的怜惜之情通过读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的情感以汇入了作者描写的对象上-那些可怜的小鱼已激起他们深深的同情。学生有了对被困小鱼的怜惜的情感。,学习小男孩救小鱼的自然段时显得水到渠成。孩子们对小男孩的救鱼的执著深深感动了。他们和男孩一样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学生已经进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捡着小鱼扔向大海,就这样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全班同学弯腰在自己的座位旁做捡鱼的动作,又使劲做扔的动作。他们似乎正在海边帮助小男孩捡浅水洼里的小鱼。从孩子们脸上愉悦的表情让我释怀“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主题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教完本课我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课中有个孩子对我说:“赵老师去年暑假我到海边去玩过好多次,我怎么没有见到小水洼呢?”教学本课时我查找了资料。海边根本就不存在小水洼。海边即使有凸凹不平处,也不可能有水,不可能有小鱼。即使有小鱼也早随潮涨潮落而回大海了。也就是说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是不可能的。课前我就预料孩子们会提这个问题。当时我想教给孩子们正确的知识,可是我转眼一想,当学生发现浅水洼里根本就没有小鱼时,那还能激起他们关爱生命的情感吗?那他们对小男孩救鱼的行为还能感动吗?孩子们会觉得是欺骗人的谎言。因而我决定如果孩子们上课提出此疑问,我要用教师的权威去告诉他们-海边有浅水洼,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困的小鱼。我宁愿知识错误一次,也不愿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一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本课生字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先指名读再齐读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读准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读生字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当采用如“摘苹果”等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兴趣。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但是,在读通句子方面却没有落到实处。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教师可以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减字的普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能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由于时间把握不够好,写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书写前应先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写前先要求学生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再让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写得好的及时表扬,没写好的及时纠正。本课重点指导“女”、“日”两个偏旁的写法。另外,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上,我还做得不够。应当适当采用一些激励手段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在课堂上体现课标精神,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巧设情境,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注重阅读个性化感悟,设计自主、合作的阅读过程。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为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读、想想、说说、议议、演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通过朗读、想象、思考,力求对文本有所感悟。 一、朗读个性化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达到促使学生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作用。在这课中,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个别读、齐读、表演读,把这些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渗透。除此外,我还注重朗读的评价,尊重学生意见,读评结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蕴含的内容。 二、注重体验与感悟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且这篇文章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体验”一词前后共出现了15次,运用频率之高,次数之多,确为罕见,由此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以词解词,而是注重让学生先想想: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后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接着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在想、说、议中感悟到这就是“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显然,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动物同命运共呼吸,急动物之所急,想动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实现了自我超越。 三、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自主汇报交流,使学生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实践和机会。在小组汇报展示中,其他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评议、补充,形成了生生互动积极学习的氛围。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也启发、评价,在与生互动中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学习伙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在阅读目标方面,我们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本课蕴含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