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 剂量1050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试求该药的k t1 2 V Cl AUC以及12h的血药浓度 1 图解法 根据公式lgC kt 2 303 lgC0 以lgC对t作图 得直线 在直线上找两点求斜率 得 斜率 当t 0时 取直线的截距 得lgC0 2 176C0 150 g ml lgC 0 1355t 2 176 1 k 2 303 0 1355 0 312 h 1 Cl kV 0 312 7 2 184 L h 12h的血药浓度 可将t 12代入lgC 0 1355t 2 176 即 lgC 0 1355t 2 176 0 1355 12 2 176 0 55C 3 548 g ml 2 线性回归法 2 例2某单室模型药物200mg给某患者静注后 定时收集尿液 测得尿药排泄累积量Xu如下 试求该药的k t1 2和ke值 一 速度法 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尿药量计算出平均尿药排泄速度 Xu t和中点时间tC 3 4 以lg Xu t tC作图 斜率 从直线的截距得到 I0 4 178 lg Xu t 0 03tC 0 6214 5 二 亏量法 由不同时间间隔的尿药量 计算待排泄药量 6 以作图 或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 得直线的斜率也为 0 0334 k 2 303 0 0334 0 0769 h 1 斜率 k 2 303 0 0334 直线的截距为1 8004lg keX0 k 1 8004keX0 k 63 15ke 63 15k X0 0 024 h 1 y 0 0334x 1 8004 t1 2 0 693 k 0 693 0 0769 9 01 h 7 例3 某药物IV200mg后 定时收集尿液 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式为 0 0299tc 0 6211 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 分布容积30L 求该药的t1 2 ke Clr 以及80h的累积尿药量 Clr keV 8 例4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 生物半衰期为5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 需要多少时间 fSS 1 e kt 0 95 1 e kt kt ln0 05 例5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已知 t1 2 1 9h V 100L 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3 g ml 应取k0值为多少 9 例6 某患者体重50kg 以每分钟20mg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 问稳态浓度是多少 滴注经历10小时的血药浓度是多少 已知t1 2 3 5h V 2L kg 10 例7 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 0h 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今以每小时30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 8h即停止滴注 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T 8h 3t1 2 11 例8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0mg 同时以20mg 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 问经过4h和8h体内血药浓度各为多少 已知V 50L t1 2 6 93h t为4h时 C为4 0ug mlt为8h时 C为4 0ug ml 12 例9 安定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0 5 2 5 g ml 已知V 60L t1 2 55h 今对一患者 先静脉注射10mg 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度滴注 经2 5小时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 教材例9 13 1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与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过程叫做过程 2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 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 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 则该药物属模型药物 3 静脉输注稳态血药浓度Css主要由决定 因为一般药物的基本上是恒定的 4 某药物静脉注射给药80mg 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0mg ml 4h后血药浓度降为7 5mg ml 求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假定药物以一级速度消除 5 某药半衰期8h 表观分布容积为0 4L kg 体重60kg的患者静脉注射600mg 注射后24h 消除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给药后24h的血药浓度为多少 6 某药0至0 5h内尿中排出量为37 5mg 在0 25h血浆内药物浓度测定为10 g ml 求Clr 7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已知 t1 2 1 9h V 100L 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4 g ml 应取k0值为多少 8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 生物半衰期为5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 需要多少时间 14 例10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70 吸收速率常数ka为0 8h 1 消除速率常数k为0 07 1 表观分布容积V为10L 若口服剂量为200mg 试求服药后3h的血药浓度 若已知该药在体内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8 g ml 则何时第二次服药比较合适 15 例已知大鼠口服蒿苯酯的ka 1 905h 1 k 0 182h 1 V 4 25L F 0 80 如口服剂量为150mg 试计算tmax Cmax及AUC 16 例口服单室模型药物100mg的溶液剂后 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 试求该药的k t1 2及ka t1 2 a 值 17 根据各时间的血药浓度数据列表如下 18 在半对数坐标图上 以血药浓度C对时间t作图 尾端4个点为一直线 y 0 0688x 4 2409 k 0 0688 h 1 然后将尾段直线外推并与纵轴相交 可以得到前段时间 0 5 1 0 2 0 4 0h 的外推浓度 将外推浓度减去相应时间的血药浓度C 得Cr 以Cr的对数对时间t作图得残数线 y 0 2367x 4 2421 ka 0 2367h 1 lnC kt ln kaFX0 V ka k t1 2 0 693 ka 2 93 h lnCr kat ln kaFX0 V ka k 19 例口服某抗生素剂量250mg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求消除速率常数k 消除半衰期t1 2以及尿药排泄百分数 20 解 以lg Xu t 对tc做图得 对后四点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 lg Xu t 0 05287tc 0 9838 k 0 05287 2 303 0 1217h 1 t1 2 0 693 0 1217 5 69 h Xu Xu 0 19 5 Xu 19 5 Xu 0 19 5 4 5 5 6 4 5 0 90 0 1271 68 25 mg 排泄药量 Xu X0 68 25 250 100 27 3 21 例某抗菌药具有单室模型特征 一患者静脉注射该药 剂量为1000mg 其消除半衰期为3h 表观分布容积为20L 每隔6h给药一次 请问 以该方案给药的体内最高血药浓度与最低血药浓度比值是多少 第二次静脉注射后第3h的血药浓度为多少 解 该药消除半衰期t1 2为3h 则消除速率常数k为0 231h 1 22 例卡那霉素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0 g ml 最大安全治疗浓度为35 g ml 消除半衰期为3h 某患者以7 5mg kg的剂量静脉注射该药后测得C0 25 g ml 请问应以多大剂量及什么样的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 才能使该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解 该药消除半衰期t1 2为3h 以7 5mg kg的剂量 间隔时间5 4h重复静脉注射 可使稳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23 例已知某药物k为0 2567h 1 V为0 21L kg 临床治疗采用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确定每次滴注1h 要求为6ug ml 为1ug ml 试求 给药间隔时间 若患者体重为60kg k0 24 例已知某药物t1 2为7 0h V为80L 每天it一次 经历3h 希望达到血药浓度为0 5 4 0um ml 若每天给药剂量为250mg 求和 若要符合以上浓度范围 求调整后的给药剂量 要使血药浓度在0 5 4 0um ml 则需调整k0 则调整后的给药剂量为112mg h 3h 336 25 例某口服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 ka 1 0h 1 k 0 1h 1 V 30L F 1 若每隔8h口服0 5g该药物 求第7次口服给药后3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 23 9 g ml 26 已知某药物t1 2为8h 临床治疗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25 g ml 50 g ml 若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300mg 求 X0 1 1 e k X0 教材 例5 27 例成年患者体重60kg 口服氨茶碱片 已知F 100 ka 1 5h 1 V 30L Cl 0 05L kg h 该患者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在10 g ml 20 g ml范围 治疗理想浓度为14 g ml 该片剂现有250mg 片及300mg 片两种规格 应如何设计该患者的给药方案 解 根据Cl kV 以治疗理想浓度14 g ml为重复给药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即可按每1h给42mg 每4h给168mg 每6h给252mg 每8h给336mg的方案给药均可使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14 g ml 根据所给片剂现有250mg 片及300mg 片两种规格 可设计每6h给药一次 每次250mg 或每8h给药一次 每次300mg两种给药方案 28 如按每6h口服一次 每次250mg 分别求稳态最高血药浓度及稳态最低血药浓度 由于 在剂量间隔结束 即 时吸收已完成 29 如按每8h口服300mg 由于每8h服用300mg 间隔时间长 致使稳态最低血药浓度小于10 g ml 因此采用每6h给药250mg的方案较合适 教材 例6 30 一种药物 生物半衰期为2h V为40L 如以每4h静脉推注200mg时 估算注射第三次后第1小时的血药浓度 重复给药时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体内药量的蓄积程度 以每3h时给予200mg K 0 23h 1 时 首剂量应为多少使其首次最低血药浓度与稳态最低血药浓度相等 一患者体重50kg 肾功能正常 每8小时每公斤体重静注1mg庆大霉素 t1 2 2h V 0 2L kg体重 求达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 最低血药浓度及稳态平均血药浓度 31 例某药具单纯非线性消除 静脉注射后 在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 求该药非线性消除动力学参数Km及Vm lnC lnC0 Vm Km tKm C0 ln C0 C0 32 例一患者服用苯妥英 每天给药150mg的稳态血药浓度为8 6mg L 每天给药300mg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为25 1mg L 求该患者的苯妥英的Km和Vm 值 如欲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为11 3mg L时 每天应服用多大剂量 33 研究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 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Michealis Menten方程式特征 Michealis Menten方程式中 Km与Vm大小对药物体内消除过程影响如何 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练习题 34 例某药以50mg h静脉滴注 7 5h后停止滴注 测得血药浓度数据见表 试用统计距法求MRT Cl和Vss 35 AUC0 t 57 17AUMC0 t 389 19 以最后三点数据进行lgC t回归 得k 0 272h 1 36 37 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零阶矩及一阶矩的表示式及求算方法如何 何谓平均滞留时间 MRT 不同给药途径的平均滞留时间有何区别 用矩量法可以估算哪些药物动力学参数 一种药物以静脉注射500mg 求得AUC为20 mg ml h AUMC为100 mg L h2 求算该药MRT Cl及Vss 思考题 38 1关于统计矩原理用于药动学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非隔室的分析方法B主要适用于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C不可用于固体制剂中药物的吸收动力学研究D将C AUC视作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正态概率密度函数2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AMRT散剂 MDT MAT MRTivBMDIT片剂 MAT片剂 MAT溶液CMRT AUMC AUCDt1 2 IV 0 693MRTiv3若已知静注溶液 口服溶液 散剂和胶囊各制剂的MRT h 分别为9 19 10 42 10 77 13 09 则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MAT溶液 1 23BMDT胶囊 2 67CMAT散剂 1 58DMDIT胶囊 2 32 39 普鲁卡因酰胺胶囊剂的F为0 85 t1 2为3 5h V为2 0L kg 若患者每4h给药一次 剂量为7 45mg kg 求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若要维持为6 g ml 求给药剂量X0 若患者体重为70kg 给药剂量X0为500mg 要维持为4 g ml 求给药周期和负荷剂量 因为 t1 2 40 二 重复静脉注射给药方案设计 单室 某药t1 2为3h V为200ml kg 有效治疗浓度5 g mL 15 g mL 当血药浓度超过20 g mL时 临床可出现毒性反应 试设计保持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的静脉注射给药方案 计算 和X0 检查给药方案设计效果 41 已知t1 2 3h V 200ml kg 给药方案设计效果验证 计算和 42 三 重复血管外给药方案设计 单室 43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 2为7h 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 g ml 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 g ml 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2h 若每次口服0 25g的片剂 试计算合适的给药间隔时间 44 某患者体重50kg 静脉滴注庆大霉素 滴速k0 115 38mg h 滴注2 08h 已知V 0 25L kg k 0 347h 1 最适血药浓度为4 g ml 8 g ml 问k0是否合适 若不合适 应如何调整 k0 115 38mg h 滴注2 08h后的血药浓度为 已超出4 g ml 8 g ml 故k0 115 38mg h的给药方案不合适 给药方案调整 以最适血药浓度的上下限分别作为Css 求算k0 调整后k0应介于17 35mg h 34 7mg h之间 45 2 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同时给药方案 目的 使血药浓度从开始给药到达治疗浓度适用 t1 2 1h的药物 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 已知该患者体重为75kg V 1 7L kg k 0 46h 1 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 g ml的治疗浓度 请确定静滴速率及静注的负荷剂量 当t 时 t 0代入上式 46 3 先静脉注射后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目的 先静注 立即产生治疗作用 再静滴 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水平适用 t1 2较长的药物 已知某药物t1 2为55h V为60L 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为0 5mg L 2 5mg L 患者首先静脉注射给药10mg 0 5h后 以10mg h速率静脉滴注给药 试问静脉滴注3h血药浓度是否在治疗范围内 47 4 间歇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已知某药物t1 2为2 15h V为17 6L 临床治疗时给患者在0 5h内快速滴注80mg药物 欲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在1 4mg L 8 0mg L范围内 试求最佳给药间隔时间 与静脉滴注速度k0 48 一体重80kg男性癫痫患者 每日给予苯妥因钠300mg治疗 稳态血药浓度为8mg L 癫痫症状不能控制 当剂量增大至每日350mg 稳态血药浓度为20mg L 此时出现CNS副作用 假设该患者肝 肾功能正常 计算该患者的V m和Km 如欲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15mg L 应如何调整剂量 49 庆大霉素常用剂量为80mg 给药间隔时间 为8h 若测得患者Clcr为40ml min时 如何调整该患者的给药剂量 100k r 2 0 28 40 13 2 h 1 注意 表13 2中的数据 50 k r ln C1 C2 C1 0 06h 1 Cminss 试验 15ug ml 200mg剂量不适宜X0 调 254 7mg 给肾衰竭病人在间隔为6h 两次静注200mg某抗生素 在第6及12h分别测得血药浓度为3 6和6 1ug ml 若该药有效治疗浓度为15ug ml 200mg的剂量是否适宜 应如何调整 51 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庆大霉素维持剂量为每6h给予80mg 对于肌酐清除率为20ml min的患者 剂量是多少 庆大霉素100 由肾脏清除 假定正常肌酐清除率为100ml min 52 1 普鲁卡因酰胺的治疗血药浓度为4 8mg L 正常人的消除半衰期为3h 某一体重70kg的男性患者肌酐清除率为30ml min 当以100mg h的剂量静脉滴注时 稳态血药浓度为5mg L 试计算欲保持该患者血药浓度在4 8mg L时 口服普鲁卡因酰胺的给药方案 其中给药剂量取为整数 已知S 0 87 S为盐碱换算率 F 0 85 V 2L kg 2 苯甲异唑青霉素的半衰期为0 5h 每次给药0 5g 其中有效剂量的30 在尿中以未变形式排泄 其余生物转化 试问生物转化总速率常数多大 若病人无尿时 如何调整剂量 若生物转化为原来的50 时 又如何调整剂量 3 当一患者按照文献报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给药方案后 疗效不满意 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查明原因并重新制定给药方案 53 例1普鲁卡因酰胺的治疗血药浓度为4 8mg L 正常人的消除半衰期为3h 某一体重70kg的男性患者肌酐清除率为30ml min 当以100mg h的剂量静脉滴注时 稳态血药浓度为5mg L 试计算欲保持该患者血药浓度在4 8mg L时 口服普鲁卡因酰胺的给药方案 其中给药剂量取为整数 已知S 0 87 S为盐碱换算率 F 0 85 V 2L kg 给药方案设计实例 54 解 Css sk0 k r Vk r 0 124h 1 T tmax 1 k ln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第1课时)课件+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新解读《GB 30863-2014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激光防护镜》
-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数据融合的视角(数字教材版)课件 第7-12章-态度的测量-市场调查报告撰写
- 老年人秋季预防课件
- 《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九章 实地研究
- 老年人用药护理课件
- 老年人文护理课件
-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赋能一某著名企业办解决方案
- 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练:水陆交通的变迁 专项练习(解析版)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 2025三门县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颈椎科普小知识
- 川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人工智慧和配送服务融合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弓箭基本知识
- 学校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 工作证明(常见模板10套)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考研英语单词的前缀后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