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doc_第1页
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doc_第2页
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热器采暖标准化设计设计管理中心 应届生求职季宝典 开启你的职场征途 简历撰写 笔试真题 面试攻略 专业技能指导 公务员专区 2一、基本规定1、根据散热器采暖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实际工作要求,使得在常用的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中,散热器采暖系统模块化、标准化,特制定本标准作为技术储备。2、标准中住宅的集中热水供暖系统应能实现分户热计量及分室控温。3、由于进流系数较小,标准中不应采用两通恒温阀加跨越管的水平单管跨越式户内系统。4、为了加大进流系数,标准中推荐根据情况从以下两种做法中选择:在水平双管式系统的每组散热器前加恒温控制阀的做法;在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的每组散热器前加三通阀的做法。4、散热器支管连接方式的修正系数较小为好,宜采用同侧上供下回(柱=1.0,铜铝复合柱翼=1.0);异侧上供下回(柱=1.0,铜铝复合柱翼=0.96)。不宜采用无隔板同侧底部供回(铜铝复合柱翼=1.14);异侧底部供回(铜铝复合柱翼=1.08);异侧下供下回(柱=1.25,铜铝复合柱翼=1.10)。5、散热器安装形式宜为上部敞口,当需隐蔽时:凹槽内上部距墙宜大于100mm,明装上部距离台板宜大于150mm,装在罩内时上下部开口高度宜大于150mm。 3二、设计内容1、住宅散热器采暖户内管道安装应暗埋敷设在垫层预留沟槽内,用卡子稳妥固定在地面上。2、户内供暖管道材料选择: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聚丁烯管(PB)和无规共聚丙烯管(PP-R)。并应根据使用条件分级、工作压力确定管道级别S。3、室内散热器支管上,应设置恒温控制阀,或调节性能良好的手动阀。材质均为铜质。4、暗装散热器设温控阀时,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放置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5、片式组对柱形散热器每组片数不宜超过25片,组装长度不宜超过1500mm。当散热器片数过多,可分租串联时,供回支管宜异侧连接。6、散热器选用原则:承压能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当选用钢制、铝制、铜制散热器时,为降低内腐蚀应对水质提出要求(含氧量小于0.1mg/L;一般钢制PH=1012;铝制PH=58.5;铜制PH=7.510)的连续供暖系统不宜采用铝合金散热器。7、散热器布置原则:有外窗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等房间的散热器宜布置在窗下,散热器底部距地200mm;卫生间采用卫浴型挂式散热器,安装位置在洗衣机侧上方或座便正上方,底部距地1.0米;厨房采用挂式散热器,安装位置在外墙无排烟道一侧,底部距地1.1米;南侧小户型厨房采用常规散热器,位于门一侧,距地0.2米。厨房、卫生间散热器距墙预留粘接瓷砖的厚度。 4三、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922-2007;4、住宅建筑规范BG50368-2005;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7、居住建筑供暖热计量系统技术规程DB21/T1722-2009;8、户用计量仪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188-2004;9、散热器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