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2、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教学准备:课件一份、音频资料一份教学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完璧归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成语故事的主人公蔺相如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识破并粉碎了秦王的阴谋,保护了赵国的利益,并在后来的渑池会中进一步维护了赵王和赵国的尊严。其实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像蔺相如这样的谋士能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看看弱国使臣唐雎在面对狡诈蛮横的秦王时是怎样处乱不惊,机智勇敢地挫败强秦的阴谋,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正读音,把握停顿、重音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2、翻译第一自然段: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第二自然段: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第三自然段: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三、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二、继续翻译第四自然段: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四、思路结构一(1):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开端)二(2、3):唐雎使秦,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 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高潮)三(4):写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取得胜利。 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结局)五、小组探究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3、概括段意。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3、比较安陵君的反驳和唐雎的反驳有何异同? 4、概括段意。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5、概括段意。 1、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 来表现唐雎的?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3、概括段意。 六、小结第三课时一、交流小组讨论结果1.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国。2.“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3.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4.有恩于安陵君5.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是威。 6.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8.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9.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10.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11.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12.唐雎以“士之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