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篇首词.doc_第1页
三国演义篇首词.doc_第2页
三国演义篇首词.doc_第3页
三国演义篇首词.doc_第4页
三国演义篇首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赞叹刘备诗: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赞叹诸葛亮诗: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王允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辕门射戟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吕布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陈宫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关羽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昔日战长板,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嚎,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姜维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改。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浅论三国演义中的诗歌杨小平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中有209首诗歌。其中包括诗192首,词2首,赋2首,歌10首,赞2首,童谣1首。诗以七言为主,绝句又占绝大多数。这些诗歌的作者和题目,有的指明,有的未指明。它们的作者和题目部分能够通过文献检索查寻,不过大多数诗歌的来源,尚待比较鉴别和深入研究。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诗歌 数量 分布 来源现在传世的三国演义中存在数量众多的诗歌,或论或赞,或讽或议。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并不一样,数量、文字内容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三国演义,对其中的诗歌进行统计分析,以求教方家。一、数量统计 传世本三国演义究竟有多少诗歌?对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姜世栋等逐一进行了注释分析。根据其收录注释分析的诗词,统计出来的结果有210首1。这一个统计结果被郑海涛2和胡燕3等采信。笔者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三国演义,统计时排除标题、对联、章回末尾的两句诗,根据原文的诗、歌、赋、赞、童谣实录,统计的结果是209首,与姜世栋等的统计有1首的出入。 笔者经过逐一核对后,发现差异在姜世栋等把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的祭周瑜文归入了诗歌。笔者认为祭周瑜文应该归属散文,而不属于诗歌韵文。同时,姜世栋等把张任殉节到曹操弑伏后都归入第六十三回,欠妥。因为张任殉节在第六十四回中出现,而关羽单刀赴会、讥华歆、赞管宁和曹操弑伏后等均在第六十六回出现。二、诗词分布根据笔者的统计,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包括诗192首,词2首,赋2首,歌10首,赞2首,童谣1首。列表如下: 从上面图表的统计可以看出,诗是三国演义中的诗歌主体,占91.87%。三国演义中的诗中,五言诗多,还是七言诗多呢?下表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七言诗是三国演义诗的主干,属于主流。从上表可以看出,七言诗绝大多数都是绝句。因为绝句的表达相对自由,束缚比较少,便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从上表可以看出,五言诗中,律诗的数量是绝句的两倍多。三、诗歌来源 三国演义的诗歌来源问题十分值得关注。沈伯俊、姜世栋、刘永良、郑铁生等有论著对此进行了探讨,刘永良在三国演义诗词歌赋的艺术价值及其不足指出三国演义中诗词歌赋的来源约有这样五种情形4,不过遗憾的是,刘文并未结合诗歌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姜世栋等在注释分析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时,指出了部分诗词的来源,如卷首词临江仙为清初毛宗岗父子取用杨慎词而来5。谷士锴在咬文嚼字2006年10期专门撰文三国演义开篇词是谁加上的予以纠正,凯拾谷也在世界中学生文摘中撰文三国演义开篇词是谁作的予以讨论,批评了把临江仙的作者归到罗贯中名下。由此可以看出,对三国演义的诗歌来源问题进行明白无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三国演义的诗歌可以分为明确指出作者和未明确指出作者两类。 1.明确指出作者的诗歌三国演义明确指明作者的共11首,如下表所示: 带*号的题目表示三国演义未指明诗歌的题目,笔者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补充出来的诗歌题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歌被引用最多,而且都不引诗题,反映了杜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熟悉程度。引用杜甫诗歌时,都尊称杜甫为杜工部。白居易则称白乐天,元稹称元微之,杜牧称杜牧之,都称其字。 同时,三国时期的诗歌只明引曹氏父子的诗歌,其中曹操的一首,曹植的两首,都是带欣赏色彩的,与整个三国演义贬曹的倾向并不吻合。三国演义引用曹氏父子诗歌时,都直呼曹操和曹植的名讳,并不称其字。 三国演义明确指出作者的诗歌中,绝大多数并不指明诗歌的题目。小说中明确指明诗歌题目只有三首,即第四十四回250页曹植的杂言赋四十句铜雀台赋、七十九回448页曹植的五言诗七步诗和应声诗。不过,这些诗歌在现传的曹植诗词中都难以寻找到原版。引诗的文字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写,反映小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特色,印证了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的历史演义特色。如曹植的五言绝句诗七步诗原来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首见世说新语文学,共6句6。三国演义引诗仅仅作四句,符合明清以来诗歌的常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铜雀台赋在三国演义中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当作“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诸葛亮巧妙地利用“桥”与“乔”谐音双关以及“东南”既指东南方向,又指代东南方的吴国的语义双关激怒了周瑜。 三国演义中指明作者的绝大多数诗歌并不指明题目,原因似乎是这些诗歌为大家熟知,不需要指明题目,如杜甫诗和曹操诗。但也有一些诗歌在传世文献中无法查阅,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三国演义引用的诗歌现在已经亡佚,一种可能是三国演义假借古人之名,提高诗歌的可信度。如第一四回引元稹赞颂诸葛亮的诗歌:“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在全唐诗以及传世的元稹诗集中都无法寻找到这首诗歌。 2.未明确指出诗歌的作者 在三国演义中,绝大多数都未明确指出诗歌的作者。对这些诗歌,我们能够通过现代发达的文献检索进行深入研究,比较鉴别,有的可以查寻出诗歌的原作者,有的仍然难以甚至不能够查寻到诗歌的原作者。 (1)可以查出作者 三国演义虽然未明确指出作者,但是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仍然能够查到部分诗歌的作者。如第四回20页诗:“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能够发现,这首诗的作者实际上是汉少帝,题目悲歌,见后汉书皇后纪以及太平御览卷九二以及卷一五、通志卷一九、梅鼎祚编古乐苑卷三二、逯钦立辑汉诗卷七。逯辑汉诗卷七题作悲歌,古乐苑卷三二作弘农王歌。文字略有差异,作:“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又同页诗:“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能够发现,这首诗的作者是唐妃,题目是唐姬起舞歌,见范晔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二六、李善注文选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二以及卷一五、通志卷一九、逯钦立辑汉诗卷七。标题汉诗卷七题作唐姬起舞歌。文字略有差异,作:“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王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 又第一一八回672页七言律诗:“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应为护储胥。徒劳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能够发现,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题目是筹笔驿,见全唐诗,文字略有差异,作:“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复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又第一二回687页七言律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能够发现,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题目是西塞山怀古,见全唐诗,文字略有差异,作:“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根据沈伯俊、姜世栋、郑铁生等的研究,三国演义的诗词有不少是后人掺入明代文人的诗词,如姜世栋指出:第四回赞丁管的作者是明代周静轩7。 郑铁生在周静轩诗在三国演义版本中的演变和意义一文中指出了三国演义的诗歌不少属于明代周静轩的诗歌8。笔者逐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进行对比,发现三国演义中存在三十四首明代周静轩的诗歌,其中绝句的有三十一首,律诗2首,另外有一首排律,二十四句。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句中只有一首五言,即第一二回584页:“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其余三十首均为七言。律诗2首,全部是七言。 以上这些来源于周明轩的诗歌应该是后人掺入三国演义的,并不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就引用的,因为罗贯中不可能引用后人的诗歌。 同时,这些诗歌的题目是什么,周静轩诗歌与三国演义所引诗歌文字的差异究竟有多大,郑铁生并未细言,我们也无从得知,本文也不拟在此进行讨论,尚待以后深入比较后再言。 (2)难以查出作者 三国演义绝大多数诗歌难以通过文献检索的手段,查寻到诗歌的作者和题目。对这些诗歌,我们还需要深入比较研究,力图揭示其真正来源与文字变化。三国演义收入词2首,即卷首词临江仙和第八回浣溪沙原是昭阳宫里人。郑海涛指出浣溪沙属于罗贯中原作9。但罗贯中这首词是否借鉴了前代的诗歌,还需要努力研究。注释: 157姜世栋等主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诗词注析,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