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作者姓名王 坤所属单位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联系地址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联系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56308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5课时+课外5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历史是一面镜子,看到标题历史坐标上的沉思,我想起了三句话:观眼前之景、怀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诗文是我国古代诗词、散文(史论)、辞赋中的经典作品。从内容上说,这几篇古代诗文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或关注政治,或解读人生,都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我们在学习时要全面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观点态度、艺术手法。本单元选题源自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本单元将依托宋词两首等三篇古诗词、散文、辞赋来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宋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进苏轼和辛弃疾,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专题二,解读苏洵的六国论,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专题三,走进杜牧的阿房宫赋,感受阿房宫的奢华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引领同学们去归纳站在历史坐标上上我们如何去沉思!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把握史论文的观点态度。2.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古典文学作品修养。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观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学习“以史为鉴”。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讨论与交流、辩论与争鸣,养成对不同见解发表个人观点的习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增强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宋词两首分别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走近六国论,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3走近阿房宫赋 了解赋的特点,作者如何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技巧。专题划分专题1:走近苏轼、辛弃疾专题2:走近六国论,理清作者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要点专题3:学习杜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技巧,体会其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专题一走近苏轼、辛弃疾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代文人站在历史的坐标上或抒发个人情怀或劝谏当朝帝王,这两首词分别是宋朝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可以说他们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在词领域的最高水平,而且代表了宋词豪放派词的最高水平,词作均是作者在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宏伟志向不得施展、情绪极度低沉的情况下写就的。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体会其中的情感。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主动、合作、探究精神,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2、感受诗的意境,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本专题问题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读赏析、体悟情感1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副怎样的景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作者在下阕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3、从抒情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读赏析、体悟情感活动一: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引导学生从上阕诗歌中圈画出写景的句子,品味语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小组交流看如何运用素描技巧描述一幅江山如画图的?活动二:从写人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引导学生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刻画此形象有何作用?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活动三:从抒情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引导学生把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工具书介绍作者、背景解读;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点拨。活动五:引导学生讲词中的典故圈画出来,讨论并交流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布置作业: 1体会作者情感2背诵两首词。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2分析诗歌时要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重在景、人、情的分析与理解。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专题二走近六国论,理清作者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要点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3、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 4.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本专题问题设计1、落实重点字词句;2、第一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从哪两方面加以阐述的?3、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4、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 5、第四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6、第四五两段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假设? 7、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学生自主对本文言文重点字词句进行翻译,并积累。教师点拨引领学生整理。活动二:探究思考第一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从那两方面加以阐述的。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加以分析。活动三: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要求同学们圈画出重点句子,找出对比句:对比:秦所得和诸侯所亡。(战争,求和) ;祖辈父辈创业的艰辛和子孙守业的无能;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活动四: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 明确:是从不赂者以赂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方面论证的。齐国灭亡的原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也。 (教师可讲解秦国的贪欲. ) 燕赵:相同的地方: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用兵之效也。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不同的地方: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国: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之不忠也。(讲解前面李牧的作用,李牧连却之。 ) 活动五:第四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学生集体讨论集中答案,教师点拨活动六:第四五两段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假设? 教师点拨:a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活动七: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对于强势应不赂而胜之。课下,小组讨论,对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发表评论,形成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够背诵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史实的独到认识。专题三学习杜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技巧,体会其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所需课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总结历史的兴衰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的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在这篇文章中杜牧提出怎样的观点呢?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教学成果让学生整理成博文的方式发表在博客上。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懂得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及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本专题问题设计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能正确翻译句子。2提问: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3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 4. 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必修四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句并能灵活掌握;活动二:提问: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可引导学生小组自由讨论有组长执笔整理,教师引导集中答案,形成评比与竞争。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活动三:讨论: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 可有学生思考后自由发挥,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即可。明确:两段之间不可对调。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设备真题及答案
- 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分光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文
- 名酒营销方案
- 德阳建筑安全咨询方案
- 清远bim咨询服务方案
- 国际咨询宣传方案怎么写
- 石膏尾矿资源化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江干防滑地坪施工方案
- 文化馆特色活动方案策划
- 美发师考试题
- 浙江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专题讲座-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3阅兵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价-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车间师带徒管理办法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